髁突高位切除術是一種手術名稱,適用於適應症顳頜關節紊亂病致髁突破壞,經保守治療症狀不能緩解者。顳頜關節骨關節病致髁突破壞者。復發性顳頜關節脫位。單純性輕型髁突肥大等。
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切口,2.切開關節囊、顯露髁狀突,3.高位切除髁狀突,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別名
髁狀突高位切除術;condylectomy on high site;high site condylectomy
分類
口腔科/顳下頜關節手術/髁狀突切除術
ICD編碼
76.3102
概述
髁狀突切除術最早是用於治療髁狀突肥大,19世紀中葉起又用以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由於這種手術降低了下頜升支高度,喪失了翼外肌功能,破壞了關節囊和關節盤的附著,以致造成術後開、下頜運動偏斜、關節面退行性變等併發症,因此,以後極少再用這種術式來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1957年Henry報導,用髁突高位切除術治療頑固疼痛性顳下頜關節炎獲得成功後,這一術式即相繼被學者們套用於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治療。髁狀突高位切除是在囊內進行,關節囊和關節盤諸附著不受破壞,翼外肌大部分被保留,髁狀突的高度也無明顯降低。因此,術後無明顯紊亂,即使前牙發生輕度開,通過頜間牽引也可以得到調整,所以至今仍然是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有效方法之一。l972年,Poswillo對靈長類動物進行試驗,發現高位髁狀突切除術後,髁突表面形成一層透明軟骨,而獲得一個功能性髁狀突。也有人報導,僅削下髁狀突有破壞病變區或骨贅,而不是塊狀切除,即髁狀突刮削術,同樣取得好的效果。髁狀突部分切除,不僅是切除了病變骨質,更重要的是增大了關節內間隙,降低了囊內壓,從而消除了疼痛症狀。
禁忌症
顳頜關節紊亂病病人伴有明顯精神因素,或關節疼痛症狀由肌肉痙攣引起者不宜手術。
術前準備
作X線及臨床檢查,明確診斷,確定手術設計。患側耳周10cm作皮膚準備。
麻醉和體位
1.一般採用局麻手術,用2%普魯卡因加0.5%布匹卡因各10ml,再加1∶1000腎上腺素0.1ml作耳顳神經阻滯和關節周圍浸潤麻醉,切開關節囊後,再在盤後區注入麻藥。精神緊張者也可採用全麻。
2.仰臥位頭偏向健側。
手術步驟
1.切口
可採用耳前拐杖形、角形或直切口顯露關節囊,方法同6.2.1耳前切口。
2.切開關節囊、顯露髁狀突
在顳下頜韌帶和關節囊的外側面作T形切口。先在關節窩外側面作一水平切口抵骨面,插入小骨膜分離器,沿關節盤和關節囊之間作鈍性分離,使關節盤外極與關節囊分開,再垂直切開關節囊,顯露關節上腔及關節盤外側面,然後水平切開關節盤在髁狀突外側的附著,抬起關節盤,顯露下腔及髁狀突。也可在關節囊上作倒L形或半月形切口,進入關節下腔,顯露髁狀突。
3.高位切除髁狀突
在髁狀突關節面下方2~3mm處,用裂鑽截斷髁狀突頂端,將翼外肌附著纖維剝離後,切除的骨片即可取出。然後將下頜骨向下牽拉,用剝離器伸到髁狀突的內側予以抬高,用尖頭咬骨鉗、大球鑽及骨銼等修整髁狀突,使之平滑、圓突。
4.縫合
沖洗傷口,傷口滲血可用止血寧或紗布壓迫止血,縫合關節盤外側附著及關節囊。再分層縫合切口,放置橡皮條,加壓包紮。
術中注意要點
1.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注意保護關節盤,操作應細緻輕柔、防止關節盤受到損害。術中如果發現關節盤穿孔,可用絲線將穿孔直接縫合,或用自體真皮組織修補,如果關節盤明顯移位,可作關節盤復位成形術。
2.髁狀突高位截除術在關節囊內進行,當用鑽頭、骨鑿等器械進行操作時,慎勿穿通內側關節囊以防損傷顱底重要結構。
術後處理
髁突高位切除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常規套用抗生素3~5d預防傷口感染。
2.術後1周內流食,然後逐步恢復半流食和普食。
3.術後第4天即可作開閉口,前伸和側方運動,3/d,5min/次,練習時努力使下頜保持在中線位,逐漸增大幅度。
併發症
1.咬不協調 多數可自行調整恢復,少數需調矯正。
2.面神經顳支損傷 皺額、抬眉肌肉功能減弱,多由於牽拉所致,一般均可恢復。切口暴露方法不正確,也可損傷神經導致永久性麻痹。
3.手術失敗 術後症狀不消失或加重,多由於病例選擇不當,未消除病因或手術操作不正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