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顯像

骨顯像對骨腫瘤、骨轉移腫瘤診斷比X線片檢查可早3-6個月,但要注意本法是高靈敏度、低特異性。

基本介紹

  • 名稱:骨顯像
  • 所屬分類:放射性核素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正常。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根據骨顯像顯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需要檢查的人群:若出現貧血,消瘦,低熱,乏力,食慾減退、局部的疼痛及病理性骨折、脊髓,馬尾或神經根的壓迫症狀、腫脹,包塊等病理型症狀的人群。

注意事項

檢查前準備:無需特殊準備。但要排淨尿液,注意不要讓尿液污染患者的衣物和身體。 檢查時:聽醫生囑咐多喝水,成年人在注射顯像劑後2h內飲水應達到500-1000ml。

檢查過程

檢查過程:
常規骨顯像:是指靜脈注射骨顯像劑後2-3小時全身或局部的靜態骨顯像。靜脈注射顯像劑,靜待2-3小時,此時未進入骨組織的顯像劑大多已從腎臟排泄、血液內放射性作為本底已明顯降低,骨骼顯像清晰。由於骨顯像劑在正常人全身骨骼中分布不均勻,故採用比較左、右兩側對稱部位放射性的方法來鑑別病變部位和正常骨組織。
動態骨顯像:是指三時相的骨顯像技術,三時相顯像技術是在靜脈注射骨顯像劑後於不同時間進行多次顯像,分別採集血流、血池及延遲(靜態)骨顯像的資料,Tc-MDP“彈丸”式靜脈注射後立即以2秒一幀的速度連續採集一分鐘,獲得病變部位及其對稱部位的動脈灌注系列影像,此時可見大動脈及二級動脈陸續顯像,隨即逐漸顯示軟組織輪廓。

相關疾病

Marie-Bamberger綜合徵,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維生素D缺乏神經病,老年人骨質疏鬆,老年攣縮,骨疣,橈骨骨折,外傷性骨化性肌炎,骨質增生,多發性骨髓瘤

相關症狀

骨壓痛,瘀腫,刺痛,中心性鈣化,腕關節囊狀的突起,腕關節結節樣的突起,石骨症,骨脆,骨刺形成,骨斑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