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

《骨骼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教學成果技術資料總結共有七點,一是立題目的和意義,二是成果的特色和創新之處,三是成果研究的詳細內容,五是課題組成員及分工,六是論文發表情況,七是今後工作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骼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
  • 外文名:Radionuclide studies of skeletal system
  • 屬性:檢查
  • 主體:骨骼系統
《骨骼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視聽教材的製作
套用及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教學成果技術資料總結
一、立題目的和意義
核醫學是醫學院校臨床公共課程,是核技術和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研究核技術在醫學中套用極其理論的綜合性邊緣學科。該學科涵蓋面廣,涉及核物理、計算機技術、分子生物學、臨床醫學等諸多方面。內容豐富但又十分抽象,除了像核醫學基礎方面的放射性核素衰變、核素示蹤技術以及放射生物效應、放射性防護等複雜基礎內容外,主要是核醫學影像圖片閱片比較困難。過去十幾年醫學院校本、專科的核醫學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課本。本科教學36個學時當中核醫學影像內容占很大比例約60%以上,其影像圖片完全不是大體解剖的再現,已經沒有大體解剖的結構模式,教學閱片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儘管老師在課堂上反覆講解,配以板書圖片描繪,可是一節課下來學生還是不知所云。幾十個學時講完了,考試卷面答案五花八門。往往是老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吃力,教學效果很差。更談不上學生日後在臨床工作中實際套用這門學科。師生普遍認為改革教學方法已迫在眉睫。借著這個契機,我教研室的老師經過研究決定改革以往教學方法,大膽採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從2000年開始我們嘗試在核醫學教學中逐漸採用自製多媒體課件,用Powerpoint製作的幻燈,雖然課件質量比較粗造,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01年得知衛生部和人民衛生出版社關於醫學視聽教材和CAI課件公開招標的訊息後,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學習、鍛練、提高教學課件製作水平的良好機會。於是我們積極參加了“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的公開招標工作,這些教材是“十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的內容。當時全國有60餘所高校及醫院的700餘份標書參與競爭,我們投遞“骨骼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和“神經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兩份標書,只有“骨骼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一項有幸中標,是甘肅省惟一中標的單位(全國中標單位有100多家),這也是我們蘭州醫學院的榮譽。
通過參與醫學視聽教材製作過程,參編教師學到了許多有關視聽教材製作相關的知識,鍛鍊了教研室的全體老師,大家感到受益非淺。使平時的教學課件製作水平、講課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教學效果大大改善,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探索出一條以教研室為主體與外單位多方合作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方法和途徑。
二、成果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該教學成果的創新點在於徹底改變了核醫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視聽教材的製作中我們利用了多媒體技術,能將文字、圖像、視頻、音頻、動畫等運載信息的媒體組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把抽象的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的教學內容,用動畫等手段予以模擬,圖、文、聲三者相結合,給學生豐富的視聽環境,使課堂內容變的豐富多彩。將臨床常見的一病種例舉多幅典型圖像,並配與相應臨床病歷資料,不僅按核醫學影像中的表現進行縱向描述,而且與CT、MRI、超聲等其他影像學中表現予以橫向展示比較,增加了“比較影像學”內容,使學生初步建立“大影像”的概念。
以往學生在醫學基礎課學習中對器官建立的是立體的概念,而各種影像檢查如S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簡稱ECT。是核醫學顯像設備)和CT、MRI都是平面圖像,而核醫學的ECT圖像又比較抽象,已經沒有了大體解剖的結構,讀片有一定的難度。我們製作的視聽教材用動畫等現代媒體手段予以形象化,較好地解決這個了問題。使學生對核醫學影像有初步認識,了解各種影像技術的優勢互補,為學生進入臨床工作後套用這些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三、成果研究的詳細內容
核醫學影像的基礎是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組織或細胞的代謝狀態決定了放射性示蹤劑攝取的量,因此核醫學影像屬於功能顯像,與CT、MRI這兩種以解剖為主的顯像不同。ECT顯像圖片的清晰度、結構關係均不及CT、MRI,許多臟器的顯像片比較抽象難懂。傳統的、古板的核醫學教學模式中,學生普遍感到核醫學難學。為了解決教學中學生存在的讀片困難,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2000年開始我們嘗試在核醫學教學中逐漸採用自製多媒體課件,利用Powerpoint製作的幻燈。通常教科書的內容及所選用的圖片有一定的滯後性。我們把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典型病例和ECT典型圖片收入到自製多媒體課件。在講解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等系統各論時穿插ECT的顯像圖片,使教學儘量做到理論聯繫實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醫學視聽教材製作不同於以往編寫書本教材,其工作量和涉及的方面、內容都遠遠超過編寫普通教材。製作前期要書寫幾萬字的解說詞,還要準備大量病例資料和各種檢查圖片。為保證“骨骼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醫學視聽教材製作質量,參編教師翻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和臨床病例,和CT、MRI、超聲專業的醫生一起尋找各專業典型圖片、分類、編號。製作當中一邊摸索一邊學習計算機知識,請教計算機、音樂、繪畫、電視片錄製、剪輯方面的專業人士,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我們學醫的不懂電視片拍攝、聲音錄製、剪輯等過程,要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和專業人員合作。我們和甘肅省廣播電視大學電教中心、甘肅省廣播電視台的有關人員合作,經過艱苦的努力,完成了“樣片”製作,又經過數次修改。克服了無數困難,2002年6月終於完成了視聽教材製作,出版社組織專家審查通過後,由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8月正式出版,面向全國範圍發行。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從聽覺上獲取的知識只占15%,而從視覺和觸覺獲取的知識占83%。視聽教材的製作中利用了多媒體技術,以其圖文並茂、音像具佳、動靜結合的非凡表現力,充分調動了聽覺和視覺獲取知識的能力,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從而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引入了一個嶄新的境地。把抽象的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的教學內容,用動畫等手段予以模擬,圖、文、聲三者相結合,給學生豐富的視聽環境,課堂內容變的豐富多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慾,增強了學生對抽象的圖像與核醫學檢查過程的理解和感受,使學生能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述骨顯像原理和骨代謝特徵時,套用三維動畫,惟妙惟肖地把骨代謝過程和骨顯像原理展示在學生面前。另在講到“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這個常見病時,視聽教材把核醫學特有的骨三時相檢查,各個過程完整地拍攝記錄,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講述骨骼系統各種疾病在骨顯像中的特徵性改變時,我們把平時積累的骨骼方面的圖片資料配以簡單病史,同一病種例舉多幅典型圖像,按骨骼系統常見病在核醫學影像中的表現進行縱向描述。並且與CT、MRI、超聲等其他影像學專業聯合,增加了“比較影像學”內容,對同一種骨骼疾病在不同影像學中表現予以橫向展示比較。使學生初步建立“大影像”的概念,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做到的。為了使學生對核醫學專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有所了解,視聽教材中還加入了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的內容。給學生灌輸了核醫學連續性發展的概念。
現代醫學影像學即所謂的“大影像”是由放射(包括CT、MRI、DSA)、核醫學、超聲、介入治療共同構成的診治兼備的醫學影像學,這是近年國際影像學總的發展趨勢。現代醫學影像學具備診治兼備,影像診斷、核醫學、超聲、介入治療亞專業各有分工,同時劃分不同的解剖系統,協調發展、互相促進,各種影像技術優勢互補,診斷治療密切結合,並注意與其他科室配合,做到共同發展。我們製作的《骨骼系統放射線核素檢查》視聽教材正是順應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趨勢,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同時也提高教研室全體教師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水平,教學質量上了新台階。
四、成果套用情況
《骨骼系統放射線核素檢查》視聽教材完成後,兩年來在臨床本科和預防本科專業、兩個年級的核醫學理論課上使用該視聽教材和我們自製其他系統的教學課件,500多名學生反應良好。認為教師講解配合視聽教材的播放,使內容生動易懂,便於記憶和理解。一章內容結束後,隨堂提問80%的學生回答問題正確(傳統教學方法只有30%的學生回答問題正確),並且大多數同學會閱讀簡單ECT顯像片。考試中顯像系統的問題,答題準確率為90%,明顯高於其他內容的答題準確率。在教學中進行的教材實施問卷調查結果中,學生普遍反映良好。另外這兩年在我院骨科、泌尿外科舉辦的主治醫生進修班上使用,反映很好。該教材還適宜核醫學專業醫師和相關專業(骨科、內科、外科)臨床醫師的輔助教材。
師生們一致認為,缺少多媒體輔助的核醫學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而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是核醫學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影像技術和核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設備,最大限度地最佳化組合各種媒體和自製課件,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將能進一步提高核醫學的教學質量,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陳雪紅,女,44歲,本科學歷,教授、主任醫師,任教研室主任和核醫學科主任。從事教學工作20年。2000年被授予甘肅省衛生廳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003年被評為蘭醫第二附屬醫院教學先進個人。
該課題組負責人和視聽教材的主編。負責課題的全面設計、各種資料蒐集、整理、總結工作。視聽教材的整個製作過程,論文寫作、查閱文獻。教學方法改進、實施及與各方面的協調工作。
2.袁耿彪,男,40歲,本科學歷,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從事教學工作15年。視聽教材的副主編,負責課題的設計、部分臨床病例的收集和圖片整理。並負責視聽教材的拍攝、剪輯及總結工作。
3.王正江,男,40歲,中專學歷,主治醫師。從事教學工作5年。負責課題收集臨床病例資料和圖片,整理歸類。並書寫部分視聽教材解說詞。
4.柳江燕,女,28歲,本科學歷,講師、主治醫師。從事教學工作5年。負責課題收集臨床病例資料和圖片,整理歸類。並書寫部分視聽教材解說詞。
5.鐘甘平,男,44歲,本科學歷,教授、主任醫師,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從事教學工作20年。2000年被授予甘肅省衛生廳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002年被評甘肅省555人才工程第二梯隊成員。2003年被評為蘭州醫學院教學先進個人和“三育人”先進個人。負責課題的部分設計、資料整理、總結。
六、論文發表情況
該課題在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一篇。
“核醫學視聽教材的製作套用及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衛生職業教育》2004年第6期98頁。
七、今後工作計畫
《骨骼系統放射線核素檢查》視聽教材製作是我們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為了不斷提高今後核醫學教學質量,我教研室打算:
1.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課件製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教育的潛心研究,熟悉學生的認識規律,又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熟悉課件的製作技術。我們應該利用現有的條件,適時量力地組織和參與類似視聽教材和CAI課件的製作,不斷提高教師製作課件的能力。
2.科學性是多媒體教學的靈魂。一般而言,多媒體課件是為了有利於突破難點、掌握教學重點而設計的,因此今後的課件設計要求講究科學性。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來製作。
3.多媒體教學同樣要切忌“滿堂灌”,適時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不能一味依賴多媒體教學,更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中有利的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