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蒸熱
病證名
見《證治準繩·幼科》。小兒乳食失宜,積滯不化,遷延失治,蘊積成熱;或大病之後,餘毒未清,陰液耗傷,
虛火內灼而致。症見身熱消瘦,入夜潮熱,盜汗心煩;或腹內有癖塊,有時微痛。治宜
滋陰清熱,用青蒿鱉甲湯。若腹內有癖塊,用消癖丸。
蒸 病名
①
五蒸之一。發熱似自
骨髓蒸蒸而出。《
外台秘要》卷十三:“骨髓中熱,稱為骨蒸。”《諸病源候論·虛勞骨蒸候》:“
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腎,且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細喘無力,
腰疼,兩足逆冷,手心常熱,蒸盛過傷,內則變為疳,食人五藏。”並常見有盜汗、
遺精、夢交,或
月經失調等證。由
陰虛內熱所致,治宜養陰清熱,用秦艽鱉甲散、
柴前梅連散等方。又為
二十三蒸之一。《諸病源候論·虛勞骨蒸候》:“骨蒸,
齒黑。”參見
蒸病、
五蒸、
二十三蒸等條。 ②指癆瘵。《雜病廣要·骨蒸》:“骨蒸即後世所稱癆瘵是也。”詳癆瘵條。
骨蒸病
本病病理特點是
結核結節和乾酪樣壞死,易形成空洞。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少數可急起發病。常有
低熱、乏力等全身症狀和咳嗽、咯血等
呼吸系統表現。
結核俗稱“
癆病”,是結核桿菌侵入體內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15歲到35歲的青少年是
結核病的高發峰年齡。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
腦膜、
腹膜、腸、皮膚、
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
肺結核患者。解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結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和
愛滋病的傳播,
結核病又捲土重來,發病率欲演欲烈。
“面色蒼白、身體消瘦、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紀的小說和戲劇中不乏這樣的描寫,而造成這些人如此狀況的就是當時被稱為“
白色瘟疫”的
肺結核,也即“
癆病”。
肺結核病的研究歷史
19世紀,不知有多少人曾被這種無情的烈性傳染病奪去了親人或朋友,雖然20世紀多種有效抗生素和預防藥物的產生使
肺結核病例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減少,但因此放鬆警惕就大錯特錯了。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近年來
肺結核在全球有捲土重來之勢,對這種傳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
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了結核桿菌,並將其分為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類
結核病的主要
病原體。
肺結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結核桿菌侵入
肺臟後引起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
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為咳嗽、
咯痰、咯血、
胸痛、發熱、乏力、食慾減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狀。
肺結核90%以上是通過
呼吸道傳染的,病人通過咳嗽、打噴嚏、高聲喧譁等使帶菌液體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後就會被感染。
1945年,特效藥
鏈黴素的問世使
肺結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後,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藥物的相繼合成,更令全球
肺結核患者的人數大幅減少。在預防方面,主要以
卡介苗(BCG)接種和化學預防為主。其中1952年異煙肼的問世,使
化學藥物預防獲得成功。異煙肼的殺菌力強,副作用少,且又經濟,所以便於服用,服用6至12個月,10年內可減少發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
化療藥物的問世是人類在與
肺結核抗爭史上里程碑式的勝利,為此,
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甚至認為20世紀末即可消滅肺結核。然而,這種頑固的“
癆病”又向人類發起了新一輪的挑戰。據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近年來
肺結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復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萬人死於此病,是該病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大大超過了肺結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之際,“制止結核病”世界行動組織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於結核病,而每年罹患結核病的人數超過800萬。
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許多地區政策上的忽視,致使
肺結核防治系統遭到破壞甚至消失;
愛滋病人感染肺結核的幾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愛滋病患者都死於肺結核,隨著愛滋病在全球蔓延,肺
結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種抗藥性結核病菌株的產生,增加了肺結核防治的難度等。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為此,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處於
結核病緊急狀態”。為進一步推動全球預防與控制
結核病的宣傳活動,該組織於1995年底決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為“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並於1997年宣布了一項被稱為“直接觀察短期療程”的行動計畫,其目標是治癒95%的
肺結核患者。這項計畫的核心是醫務工作者直接監督患者服藥,以免患者延誤治療,造成疾病的大面積傳播。
結核病的類型
結核病分原發和繼發性,初染時多為原發(Ⅰ型);而原發性感染後遺留的病兆,在人抵抗力下降時,可能重新感染,通過血循環播散或直接蔓延而致繼發感染(Ⅱ型~Ⅳ型)。
(1)
原發性肺結核(Ⅰ型):常見於小兒,多無症狀,有時表現為
低熱、輕咳、
出汗、心跳快、食慾差等;少數有呼吸音減弱,偶可聞及乾性或濕性羅音。
(3)
浸潤型肺結核(Ⅲ型):肺部有滲出、浸潤及不同程度的乾枯樣病變。多數發病緩慢,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漸出現發熱、咳嗽、
盜汗、
胸痛、消瘦、咳痰及咯血。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
(4)
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反覆出現發熱、咳嗽、咯血、
胸痛、
盜汗、食慾減退等,胸廓變形,病側胸廓下陷,肋間隙變窄,呼吸運動受限,氣管向患側移位,呼吸減弱。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值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X線顯示空洞、
纖維化、支氣管播散三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