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白蘭度(馬龍白蘭度(美國演員))

馬龍·白蘭度(美國影視男演員、導演)

馬龍白蘭度(美國演員)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1924年4月3日—2004年7月1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美國影視男演員、導演。

馬龍·白蘭度在1944年踏上了戲劇之路,以《我記得媽媽》為起點在百老匯參演話劇,並沉澱演技。之後,他的電影生涯從1950年的《男兒本色》起步,一直到1958年的《百戰雄獅》,他主演了多部影片,並且憑藉其表演贏得了許多榮譽,此時他的事業達到了一個高峰。然而,白蘭度並未滿足於此,他開始嘗試導演工作,1961年他執導的電影處女作《獨眼龍》上映,儘管反響一般,但這標誌著他在電影行業的全新嘗試。儘管他在此期間參演和製作的作品相對平淡,但他始終在尋找新的突破。終於在1972年,他憑藉在電影《教父》中的表演再次登上了事業的高峰,榮獲了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第30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等多個獎項。此後,他的事業發展順利,一直到他參演的《方程式》。他休息數年過後,他再次回歸電影界,並繼續為觀眾帶來表演,包括在《現代啟示錄》和《血染的季節》中的演出。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將他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4名。2004年7月1日,馬龍·白蘭度在美國洛杉磯一家醫院逝世,享年80歲。

他曾獲獎項 19次,提名 22次,兩度獲封奧斯卡影帝。他在1954年《飛車黨》的表演被認為是“喊出了美國青年一代的心聲”。然而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中他的表現卻引發了廣泛的社會爭議。除了演藝事業,他也致力於社會事業。

基本介紹

  • 本名:馬龍·白蘭度
  • 外文名:Marlon Brando
  • 性別:男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
  • 出生日期:1924年4月3日
  • 逝世日期:2004年7月1日
  • 星座牡羊座
  • 血型:A型
  • 身高:178 cm
  • 代表作品欲望號街車碼頭風雲教父巴黎最後的探戈現代啟示錄
  • 職業:演員、導演
  • 主要成就:第39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8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獎 
    第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獎 
    第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獎 
    第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 別名:Marlon Brando Jr.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起步蓄勢,嶄露頭角,聲名鵲起,演藝巔峰,轉型探索,晚年沉澱,個人生活,家庭,感情,主要作品,參演電影,參演電視劇,執導電影,其他作品,社會活動,獲獎記錄,社會爭議,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1924年4月3日,馬龍·白蘭度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白蘭度自小是個矮胖的淘氣的孩子,負責看護他的姐姐約斯琳為了約束他,時常將他用皮帶拴住。年幼的白蘭度在母親的帶領下經歷了最初的戲劇“教育”。他的母親是奧馬哈社區劇院的組織者,偶爾也跑跑龍套。時常組織社區居民演出一些小劇目。在他6歲的時候,父親領著一家人遷徙到伊萬斯頓,接著又移到加州的聖安娜,最後再移居利伯迪維爾。漂泊不定的生活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白蘭度上中學的時候,時常因錯誤的行為激怒父親而遭到痛罵。但他自這個時候起,在精巧的化妝、演戲乃至朗誦方面都表現出了傑出的才能,他向眾人展示出了自己嫻熟的動作喜劇演員的天賦。惱羞成怒的父親為了約束他,把他送到軍事學校,慢慢地接受紀律規訓。然而,白蘭度不久就因得了4門F的成績而被學校開除了。19歲這年,他移居紐約,與學藝術的姐姐法蘭西住在一起。其時,他的另外一個姐姐約斯琳正追隨斯特拉·阿德勒學習演戲。無所事事的馬龍決定跟著姐姐一道學習。
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

演藝經歷

起步蓄勢

馬龍·白蘭度於1944年踏上百老匯舞台,出演喜劇《我記得媽媽》。隨後的1946年,他又涉足悲劇領域,在《公路邊的咖啡館》中展現演技。而在1947年,他因主演舞台劇《欲望號街車》中男主角“斯坦利·科爾瓦斯基”一角,榮獲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同年,他進入導演伊利亞·卡贊創辦的“演員工作室”,深入學習演技。1950年7月20日,馬龍·白蘭度主演的劇情片《男兒本色》正式上映,這也標誌著他電影生涯的起點。

嶄露頭角

1951年9月18日,馬龍·白蘭度與費雯·麗聯袂主演的劇情片《欲望號街車》正式亮相,他在片中飾演出身底下、粗暴野蠻的波蘭移民後代“斯坦利·科爾瓦斯基”,因此榮獲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2年2月7日,由他領銜主演的傳記電影《薩巴達萬歲》上映,他在片中飾演墨西哥革命領袖“埃米利·亞諾·薩巴達”,憑藉在該片中的表現獲得第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獎。
1953年6月4日,他與詹姆斯·梅森約翰·吉爾古德共同主演的歷史類傳記片《凱撒大帝》上映,他飾演凱撒大帝的好朋友“安東尼”,再次獲得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並蟬聯第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同年12月30日,他領銜主演的劇情片《飛車黨》上映,他在片中扮演年輕易怒的飛車黨小頭目“約翰尼·斯特拉布勒”。
  • 3
    《欲望號街車》中飾演 Stanley Kowalski
  • 1
    《薩巴達萬歲》中飾演墨西哥革命領袖“埃米利·亞諾·薩巴達
  • 1
    《凱撒大帝》中飾演飾“Mark Antony”
  • 2
    《飛車黨》中飾演“約翰尼·斯特拉布勒”

聲名鵲起

1954年7月28日,由埃利亞·卡贊執導,馬龍白蘭度與卡爾·馬爾登愛娃·瑪麗·森特等聯袂主演的劇情片《碼頭風雲》上映,他不僅榮獲第8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獎、更摘得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出演《拿破崙情史》中的“拿破崙”一角。1955年11月3日,與簡·西蒙斯弗蘭克·辛納特拉等人共同主演的愛情歌舞片《紅男綠女》上映。1956年11月29日,改編自百老匯同名舞台劇的喜劇電影《秋月茶室》播出,他在該片中飾演翻譯“薩基尼”。
1957年12月5日,馬龍·白蘭度搭檔高美以子主演的愛情電影《櫻花戀》上映,在片中他飾演深得將軍信賴和喜愛的空軍少校“羅伊德”,因此提名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而在1958年4月2日,他與蒙哥馬利·克利夫特迪恩·馬丁等聯袂主演的戰爭電影《百戰雄獅》上映,他在片中飾演懷揣遠大理想和抱負的納粹軍官“克里斯蒂安”,這一角色的演繹使他獲得第1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獎提名。1959年12月1日,他與喬安娜·伍德沃德安娜·瑪格納妮等一同出演的愛情電影《漂泊者》上映。
  • 3
    《碼頭風雲》中飾演“Terry Malloy”
  • 2
    《拿破崙情事》中飾演“Napoleon Bonaparte”
  • 1
    《紅男綠女》中飾演“Sky Masterson”
  • 2
    《秋月茶室》中飾演“ Sakini”
  • 3
    《櫻花戀》中飾演“Major Gruver”
  • 1
    《百戰雄獅》中飾演“Lt. Christian Diest”
  • 1
    《漂泊者》中飾演“Valentine”
1961年3月30日,執導並領銜主演的西部電影《獨眼龍》上映,該片為其導演處女作。
1962年11月8日,他與特瑞沃·霍華德理察·海丁等聯合主演冒險電影《叛艦喋血記》,白蘭度在片中飾演性格剛烈的船隻大副“弗萊切·克里斯坦”,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等多項提名。1963年4月2日,改編自尤金·伯迪克和威廉·萊德勒1958 年同名小說的劇情片《醜陋的美國人》上映,馬龍·白蘭度憑藉在片中的表現獲得第2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1964年6月10日,他與大衛·尼文雪莉·瓊斯聯袂主演的喜劇電影《閨中趣事》上映,白蘭度飾演遊戲人間的情場浪子“弗萊迪·本森”。1965年8月25日,白蘭度與尤·伯連納領銜主演的戰爭電影《諜艦》上映,他飾演被迫假扮成德國納粹組織重要人物的“羅伯特·凱恩”。1966年9月14日,他與安賈妮特·科默約翰·薩克松等共同主演的西部電影《阿巴盧薩》上映,白蘭度在片中飾演喜歡獨自闖蕩的獨行俠“馬特·弗萊徹”。1967年1月5日,搭檔索菲婭·羅蘭主演的愛情喜劇片《香港女伯爵》上映。
1968年12月17日,他與伊娃·奧琳夏爾·阿茲納夫聯合主演的奇幻冒險電影《糖果》上映。1969年,由吉洛·彭特克沃執導的動作片《奎馬達政變》上映,該片由馬龍·白蘭度和尼瓦多·莎瓦特利等主演。
  • 1
    《獨眼龍》中飾演“Rio”
  • 1
    《叛艦喋血記》飾“1st Lt. Fletcher Chr”
  • 1
    《閨中趣事》中飾演“ Freddy Benson”
  • 1
    《香港女伯爵》劇照

演藝巔峰

1972年3月24日,由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詹姆斯·卡恩等共同主演的黑幫電影《教父》正式上映。在這部影片中,馬龍·白蘭度飾演具有紳士氣質與威嚴的第一任教父維托·唐·科萊昂。這一角色不僅為他贏得了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3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獎,更是將他的演藝生涯推向了新的高峰,更在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百年百佳影片”的第二名。同年10月14日,他與瑪利亞·施奈德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上映,片中他飾演年近五旬的美國作家“保羅”,因此獲得第39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獎。

轉型探索

1976年5月19日,由阿瑟·佩恩執導,馬龍·白蘭度及傑克·尼科爾森等主演的美國西部片《大峽谷》上映。1978年12月15日,馬龍·白蘭度與克里斯托弗·里夫吉恩·哈克曼等合作出演的超級英雄電影《超人》上映,他在片中飾演超人的生父“喬艾爾”。
1979年8月15日,戰爭電影《現代啟示錄》上映,馬龍·白蘭度與馬丁·辛羅伯特·杜瓦爾等演技派演員聯手呈現,他在片中飾演在高棉建立獨立王國的原美軍上校“沃爾特·E·庫爾茨”。1980年12月19日,驚悚犯罪電影《方程式》上映,該片由他與喬治·C·斯科特瑪爾特·克勒爾等共同主演。

晚年沉澱

1989年11月23日,馬龍·白蘭度與唐納德·薩瑟蘭蘇珊·薩蘭登等聯袂出演的劇情片《血染的季節》上映,憑藉在片中的表現,他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1990年7月20日,馬龍·白蘭度搭檔馬修·布羅德里克主演的犯罪喜劇片《新生》上映。1992年8月20日,他與湯姆·塞立克、雷切爾·沃德等共同主演的傳記電影《征服四海》上映,展現了他多樣化的演技風格。
1995年4月7日,愛情喜劇片《天生愛情狂》上映,該片由馬龍·白蘭度與約翰尼·德普、費·唐納薇聯合主演,他在片中扮演了男主角德馬科的主治醫生“傑克·米可勒”。1996年8月23日,與費爾魯扎·鮑克朗·普爾曼等合作出演的科幻恐怖電影《攔截人魔島》上映。1997年5月10日,馬龍·白蘭度與約翰尼·德普領銜主演的劇情片《英雄少年曆險記》上映,二人的合作成為了影片的一大看點。1998年12月3日,他與查理·辛米拉·索維諾等聯袂出演的犯罪喜劇片《意外之財》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馬龍·白蘭度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4名,這一榮譽足以證明他在電影界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而在2001年7月13日,他與羅伯特·德尼羅愛德華·諾頓共同出演的動作懸疑片《大買賣》上映,他在片中飾演國際職業慣偷尼克·威爾斯的朋友和銷贓人“馬克斯”,這一角色再次展現了他的演技魅力。最後,在2003年5月4日的紀錄片《100位最偉大的電影明星》中,馬龍·白蘭度也留下了他的身影,成為電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血染的季節》中飾演”Ian McKenzie“
  • 1
    《天生愛情狂》中飾演“ Dr. Jack Mickler”
  • 1
    《攔截人魔島》中飾演“Dr. Moreau”

個人生活

家庭

父親是旅行推銷員,母親是奧馬哈社區劇院的組織者,祖先家族的姓是布朗多(Brandeau)。馬龍·白蘭度還有兩個姐姐分別是法蘭西和約斯琳。

感情

1957年10月,馬龍·白蘭度與女演員安娜·卡什菲結婚,1958年5月,兩人的兒子克里斯蒂安·白蘭度出生。1959年,兩人離婚。1990年5月16日,克里斯蒂安殺害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切娜的男友戴格·德霍雷,被控一級謀殺罪,遭受了六年的牢獄之災。2008年1月26日,克里斯蒂安因肺炎在洛杉磯好萊塢長老會醫療中心病逝,年僅49歲。
1960年,馬龍·白蘭度與女演員莫維塔結婚,兩人有兩個孩子,卡斯塔內達·白蘭度(生於 1961 年)和麗貝卡·白蘭度(生於 1966 年)。1968年,兩人離婚。
1962年,在拍攝《叛艦喋血記》時,馬龍·白蘭度與女演員塔麗塔相識相愛,1962年,兩人的兒子西蒙·特霍圖出生。1970年,女兒塔麗塔·切娜出生。1995年,切娜在生下男友的遺腹子後陷入抑鬱而自殺,年僅25歲。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參演電視劇

  • 馬龍·白蘭度(馬龍白蘭度(美國演員))
    2013
    The Sixties
     
  • 馬龍·白蘭度(馬龍白蘭度(美國演員))
    1979
    根:下一代
    飾 George Lincoln Rockwell

執導電影

上映時間
片名
1961
獨眼龍

其他作品

上映時間
影片名稱
導演
類型
2021
Grace Kelly: The Hollywood Years
Louise Ireland / Olivia Witt
紀錄片
2020
Jay Sebring.... Cutting to the Truth
安東尼·迪瑪利亞
紀錄片
2019
安娜·馬尼亞尼的激情 La passione di Anna Magnani
Enrico Cerasuolo
紀錄片
2018
El último tango del Dunixi
Xabier Cereceda
紀錄片
2016
I Am Not Your Negro
哈烏·佩克
紀錄片
2005
Listen to Me Marlon
Stevan Riley
傳記/紀錄片
2014
Marlon Brando, An Actor Named Desire
Philippe Kohly
紀錄片
2014
Chaplin, la légende du siècle
Frederic Martin / Anne Leboulch
紀錄片
2014
永恆的珍·茜寶 Éternelle Jean Seberg
安妮·安德魯
紀錄片
2010
Smash His Camera
Leon Gast
紀錄片
2008
馬龍·白蘭度傳
Mimi Freedman/Leslie Greif
傳記/紀錄片
2006
Resurrecting Jor-El
-
紀錄片
2005
Marlon Brando: The Agony of Genius
Gary Simson/Steven C. Smith
傳記/歷史/紀錄片
2003
Sex at 24 Frames Per Second
Kevin Burns/Steven C. Smith
紀錄片
2003
100位最偉大的電影明星 The 100 Greatest Movie Stars
John Piper / Tony Earnshaw
紀錄片
2002
戰爭生活 Naqoyqatsi
高佛雷·雷吉奧
運動/紀錄片
2002
Marlon Brando
-
傳記/紀錄片
1994
Cinefile: Marlon Brando, Wild One
保羅·喬伊斯
傳記/紀錄片
1991
黑暗之心 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
Fax Bahr/George Hickenlooper/Eleanor Coppola
紀錄片
1981
The Rebels: Marlon Brando
Claudio Masenza
傳記/紀錄片
1966
Meet Marlon Brando
Albert Maysles/David Maysles/Charlotte Zwerin
傳記/紀錄片

社會活動

在1963年,他親自參加了抗議住房開發歧視的示威活動。 8 月,他與哈里·貝拉方特詹姆斯·加納查爾頓·赫斯頓伯特·蘭開斯特西德尼·波蒂埃等名人一起參加了華盛頓大遊行。
1964年,白蘭度在一次“捕魚”中被捕,以抗議一項承諾在普吉特海灣擁有美洲原住民捕魚權的違約條約。

獲獎記錄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1990
第3屆最佳男配角
提名
獲獎作品:血染的季節

美國金球獎

1990
第47屆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提名
獲獎作品:血染的季節
1974
第31屆亨利埃塔獎-最受歡迎男演員
獲獎
1973
第30屆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獲獎
獲獎作品:教父  
1973
第30屆亨利埃塔獎-最受歡迎男演員
獲獎
1964
第21屆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醜陋的美國人
1958
第15屆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櫻花戀
1957
第14屆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秋月茶室
1956
第13屆亨利埃塔獎-最受歡迎男演員
獲獎
1955
第12屆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獲獎
獲獎作品:碼頭風雲
1955
第12屆亨利埃塔獎-最受歡迎男演員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

1990
第43屆最佳男配角
提名
獲獎作品:血染的季節
1974
第27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巴黎最後的探戈
1973
第26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教父、夜行人  
1959
第12屆最佳外國男演員
提名
獲獎作品:百戰雄獅
1955
第8屆最佳外國男演員
獲獎
獲獎作品:碼頭風雲
1954
第7屆最佳外國男演員
獲獎
獲獎作品:凱撒大帝  
1953
第6屆最佳外國男演員
獲獎
獲獎作品:薩巴達萬歲

奧斯卡金像獎

1990
第62屆最佳男配角
提名
獲獎作品:血染的季節
1974
第46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巴黎最後的探戈
1973
第45屆最佳男主角
獲獎
獲獎作品:教父  
1958
第30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櫻花戀
1955
第27屆最佳男主角
獲獎
獲獎作品:碼頭風雲
1954
第26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凱撒大帝  
1953
第25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薩巴達萬歲
1952
第24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欲望號街車  

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9
第3屆主競賽單元-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獲獎作品:血染的季節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1989
第55屆最佳男配角
提名
獲獎作品:血染的季節
1974
第39屆最佳男主角
獲獎
獲獎作品:巴黎最後的探戈
1973
第38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教父
1957
第23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櫻花戀
1954
第20屆最佳男主角
獲獎
獲獎作品:碼頭風雲
1951
第17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欲望號街車

艾美獎

1979
第31屆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配角
獲獎
獲獎作品:根:下一代  

人民選擇獎

1975
第1屆最受歡迎電影男演員
提名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

1973
第8屆最佳男主角
獲獎
獲獎作品:巴黎最後的探戈
1972
第6屆最佳男主角
提名
獲獎作品:教父

堪薩斯影評人協會獎

1972
第5屆最佳男主角
獲獎
獲獎作品:教父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61
第9屆主競賽單元-金貝殼獎
獲獎
獲獎作品:獨眼龍

義大利大衛獎

1958
第2屆最佳外國男演員
獲獎
獲獎作品:櫻花戀

坎城國際電影節

1952
第5屆主競賽單元-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
獲獎作品:薩巴達萬歲

社會爭議

據媒體報導,《巴黎的最後探戈》導演貝托魯奇承認,當年拍攝其中一幕性侵場景時,他曾與馬龍白蘭度共謀,未經女主角瑪莉亞·施奈德同意,擅自決定要用黃油來當潤滑劑。因為當時想要得到她作為少女而非作為演員的真實反應,希望她能表現出受侮辱的反應。然而拍攝結束後一直到女主角瑪莉亞施奈德過世,馬龍白蘭度與貝托魯奇都沒有向女主角道歉過。

人物評價

馬龍·白蘭度外表俊朗,極有個性,他在電影中扮演的人物個個生動鮮活,令觀眾記憶猶新。他能夠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就像一座火山突然爆發,把平常積攢下來的能量全都在瞬間釋放出來。這種激情的迸發正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他在《教父》中扮演的黑手黨教父形象深入人心。(海峽網-廈門日報評)
馬龍·白蘭度以體驗派與自然的表演方法革新了美國的演戲藝術。他在電影《欲望號街車》中,以其獨特的厚實沉穩、粗野遒勁的表演風格成功地塑造了惡漢斯坦利的形象。在《百戰雄獅》中,他的表現令人叫絕,充分演繹出一個內心備受煎熬的德國士兵的悲哀。在《醜陋的美國人》中,馬龍·白蘭度以其獨到的演技深入刻畫了一個在紛繁蕪雜的政治風波中追尋自我理想與和平的政治家的形象。在《閨中趣事》中,他向人們展示了他的精彩演技,證明他可以演繹多種角色,不論是剛正不阿的大副,還是社會黑暗勢力的龍頭老大,他都是把人物刻畫得十分真實深刻。而在電影《教父》中,他擔綱主演黑手黨首領柯里昂,演技絲絲入扣。(金羊網-新快報、搜狐娛樂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