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蠶神在中國民間有蠶女、馬頭娘、
馬明王、馬明菩薩等多種稱呼,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司蠶桑之神。
①這是蠶神的雛型,一開始即為女身;尚未與馬相聯繫。《
荀子·賦篇》有賦五篇,其 四《賦蠶》中有云:“此夫身
女好而頭馬首者與?”
②言蠶身柔婉而頭似馬。但《周禮 註疏》卷三十《夏官·馬質》鄭玄引《蠶書》解釋:“蠶
為龍精,
月直大火,則浴其種, 是蠶與馬同氣。”賈公彥疏謂:“蠶與馬同氣者,以其俱取大火,是同氣也。”
③後人 據此將蠶與
馬相糅合,造出人身馬首的
蠶馬神。最早記其事者,據稱為三國吳張儼所作 之《太古蠶馬記》,一般學者疑是魏晉人所偽托。其事具載於乾寶《搜神記》卷十四, 云:“舊說,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餘人,唯有一女。
牡馬一匹,女親養之。窮 居幽處,思念其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將嫁汝。’馬既承此言,乃絕 *而去,徑至父所。……(父)亟乘以歸。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芻養。馬不肯食, 每見女出入,輒喜怒奮擊,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 於是伏弩射殺之,暴皮於庭。父行,女與鄰女於皮所戲,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 而欲取人為婦耶?招此
屠剝,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 鄰女走告其父。……後經數曰,得於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績於樹上。其繭
綸理厚大,異於常蠶。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由斯百 姓種之,今世所養是也。”
④此後,百姓據此為之塑像,奉為蠶神。宋戴埴《鼠璞》卷 下《蠶馬同本》條云:唐《乘異集》載,蜀中寺觀多塑女人披馬皮,謂馬頭娘,以
祈蠶。…… 俗謂蠶神為馬明菩薩。
傳說
中國民間傳說,在遠古時代,有個姑娘的父親外出不歸。姑娘思父心切,立誓說如果誰能把父親找回來,就以身相許。家中的白馬聽後,飛奔出門,沒過幾天就把父親接了回來。但是人和馬怎能結親?這位父親為了女兒,就將白馬殺死,還把馬皮剝下來晾
在院子裡。不料有一天,馬皮突然飛起將姑娘捲走。又過幾日,人們發現,姑娘和馬皮懸在一棵大樹間,他們化為了蠶。人們把蠶拿回去飼養,從此開始養蠶歷史。那棵樹被人們取“喪”音叫做桑樹,而身披馬皮的姑娘則被供奉為蠶神,因為蠶頭像馬,所以又叫做“馬頭娘”。
《
山海經.海外北經》和晉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中亦載有相關傳說。
歷史故事
相傳古代婦女騎馬,並不騎在馬背,而是坐在一側,恐防人見之不雅觀。因之野廟中所祀蠶神之馬頭娘神像,亦塑如此。此形似有兩義,一依古時婦女騎馬之慣例,二表神像塑造之美觀。一馬橫列,女像坐在一側,面正向外,殊為舒適。此農村中祀蠶之神祇,一稱為馬頭王,與佛教中印度高僧馬鳴無乾。《通俗篇》云:“
馬明王蠶神也,即馬頭娘,明王乃神之通稱。”馬頭娘塑像,是貴族婦人形式。其與蠶之關聯,據《蜀圖經》云:“高宗時,蜀有蠶女,父為人掠,唯所乘馬在。其母誓之曰,有得父還者,以此女嫁之。馬聞言振迅而去。數日,父乘馬歸。自此馬嘶鳴,不肯
飲齕,父射殺之,曝其皮於庭。皮蹶然而起,卷女去,旬日皮棲於桑上,女化為蠶。每歲祈蠶者雲集。蜀宮觀塑女像,披馬皮,謂之馬頭娘,以
祈蠶焉。”
禾中野廟所塑之像,不披馬皮,蓋有馬在焉。其實蜀中祀蠶之神,不止僅謂馬頭娘。明《一統志》云:“蠶叢祠在
成都府治西南……初為蜀侯,後稱蜀王,教民養蠶,俗呼
青衣神。”《華陽國志》云:“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
現代譯本
太古的時候,有一位父親出外征戰,家裡只留下一個女兒。女兒養了一匹公馬。一天女兒思念父親,就開玩笑地對那匹馬說:“如果你能幫我把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你。"那馬聽了這話,真的跑到父親那裡,把父親接了回來。為了感謝那匹馬,父親精心地照顧那匹馬,誰知馬卻不吃食。每次看到姑娘出入都非常興奮,高聲長嘶。父親感到非常奇怪,偷偷地責問女兒。女兒就把先前對馬說的戲言告訴了父親。於是父親殺了那匹馬,將馬皮掛在院子中。
父親再次出征,女兒就和鄰居家的女孩
在院子裡玩。女孩用腳踢馬皮,並且還說:“你是畜生,怎么能娶人當媳婦呢?你被殺死
剝皮,不是自找的嗎?”話還沒說完,只見馬皮騰空而起,卷著姑娘不見了。過了幾天,姑娘和馬皮都化成了蠶,在樹上吐絲。鄉親們便把這種樹叫做“桑”,桑者,喪也,是說姑娘是在桑樹下獻身的。父親知道了,十分傷心。一天,蠶女乘流雲駕此馬,從天而降,對父親說:“天帝封我為女仙,位在九宮仙嬪之列,在
天界過得很自在,請不必為女兒擔心。”說罷,升天而去。於是各地紛紛蓋起蠶神廟,塑一女子之像,身披馬皮,俗稱“馬頭娘”,祈禱蠶桑,十分靈驗。
身世的猜測
《中國絲綢文化》一書中的兩首中國民謠,稱蠶桑之神馬明王菩薩(也作馬鳴王菩薩)出生地在
義烏或東陽。有道是“山歌無假戲無真”,這些桑蠶歌謠經千百年來口碑相傳積澱了許多中國民俗文化內涵,在相當程度上是歷史經濟和風俗文化的反映,因而
頗有深入探討與研究的價值。
《馬明王》流傳在海寧一帶。“
馬明王菩薩到府來,到你府上看好蠶。
馬明王菩薩出身處,出世東陽
義烏縣。爹爹名叫
王伯萬,母親堂上王玉蓮……”可惜此詩對馬鳴王菩薩的身世所記過於簡略,而流傳在湖州地區的《馬鳴王贊》則以
敘事詩的形式出現,所記甚詳。
“蠶寶馬鳴王正君,蠶王天子聖天帝。聽贊菩薩馬鳴君,馬鳴王菩薩進門來,身騎白馬坐蓮台。請問菩薩歸何處,特來降福又消災。菩薩
妙法九霄雲,方便慈悲救萬民,
觀世音上廣寒宮,馬鳴王菩薩化蠶身。看蠶娘子不知蠶寶何處尋,蠶身出在婺州城。家住婺州
東陽縣,小孤村上有個
劉氏女,每逢初一半月去齋僧。劉氏生下三個女,三位女兒貌超群。大女二女早完婚,惟有三女不嫁人。三女取名金仙女,年登十八正青春。青絲細發蟠龍髻,聰明伶俐賽觀音。有朝一日身染病,看看病重在其身。三餐茶飯全不吃,一病不起命歸陰。只有親娘捨不得,買口棺材葬其身。葬在花園桑樹下,渾身白肉化蠶身。上樹吃葉無人曉,樹頭做繭白如銀。凡人見了白繭子,是要收來傳萬村。男女見繭
嘻嘻笑,上山采繭心歡喜。摘繭公公多歡心,請得巧匠就把絲來做。做絲須用拔溫湯,做得細絲千萬兩,至今留下傳萬村。自有好人收好種,萬古流傳有名揚。冬天穿了渾身暖,夏天穿了自然涼。年年有個清明節,家家拜謝馬鳴王。”
這兩首中國民歌語言規整,歌詞文雅,顯然在
民間藝人的傳唱中得到過不斷的加工、改造,因而積澱了濃郁的文化傳統,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義烏、東陽地區有關養蠶的生產知識和生產習俗。
故事拓展—嫘祖
相傳遠古的時候,中條山的西面有一片
桑林,桑林邊座落著一個村莊,每當太陽出山,整個村莊都被茂密的桑林所遮掩,人們就習慣地稱它為西陰村。
西陰村里住著一位姑娘,名叫嫘祖,長得非常好看。嫘祖的媽媽早年病亡,爹爹是
黃帝手下的一員大將,常年出征在外,家裡只剩下她和一匹心愛的
小白馬。
嫘祖常常想念爹爹,每逢過年過節,她都要撫摸著小白馬訴說對父親的思念之情。這年中秋節的晚上,聽著鄰居家傳來陣陣團圓笑聲,嫘祖鼻子一酸,流出傷心的眼淚。這時,站在身旁的小白馬突然掉過頭來,輕輕地舔著她臉上的淚水,嫘祖心裡一動,忙用雙手托住馬頭說:“馬兒啊馬兒,你要是真懂人情,就到軍中接回我的爹爹,到那時我就和你成親。”嫘祖話音剛落,小白馬一聲嘶叫,就衝出門去。
小白馬像長了翅膀一樣跑到軍中,跑到嫘祖爹爹的面前,它又蹦又跳,又踹又叫,鬧得嫘祖爹爹摸不著頭腦。嫘祖爹爹只得問它:“家中出了啥事?”只見小白馬扭過頭朝著
來路叫了幾聲,一聲比一聲悲切,爹爹覺得不妙,趕忙跨上小白馬,連夜朝家趕去。第二天天亮時,小白馬馱著將軍回到西陰家中。父女相見,十分歡喜,卻把
小白馬忘在一邊。這時,小白馬突然嘶叫起來,意思是說:“嫘祖啊嫘祖,你說的事情該怎么辦呢?”嫘祖急忙跑回屋裡拿出最好的飼料添在槽中,小白馬卻不吃,只是衝著嫘祖不停地叫,爹爹覺得奇怪,就問女兒:“小白馬到底怎么啦?”嫘祖被問紅了臉,只是不說話。爹爹再三問,她才道出對小白馬說過的戲言。爹爹十分生氣,當下拉弓搭箭,“嗖”的一聲射死小白馬,然後氣狠狠地剝下馬皮扔到屋前。
爹爹走後,嫘祖又羞又悔,急忙跪在馬皮跟前,傷心地說:“馬兒啊馬兒,我做錯了事,害了你的性命,今天不能如願,來世一定報答你的恩情。”正在這時,鄰居的姑娘雪花來找嫘祖玩耍,見她跪在馬皮跟前,覺得十分奇怪,一定要追問根底。嫘祖拗不過她,只好說了實話。誰知雪花聽了以後,用腳踏著馬皮說:“好你個畜牲,真不知羞恥,還想和我嫘祖姐姐成親……”雪花的話音未落,就見平地掀起一股狂風,馬皮騰空而起,緊緊地裹著雪花翻卷著去了。
嫘祖一陣驚慌,趕忙朝著馬皮追去。追啊,追啊,她一邊追,一邊喊:“雪花,雪花……”追出村莊,追進
桑林,可是桑林中只有她的喊聲,根本聽不到雪花姑娘的回音。
嫘祖整整追了一天,累得渾身酸痛,實在沒有力氣再往前追了,就倒在一棵桑樹下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突然耳旁響起“
嘻嘻”的逗樂聲。嫘祖睜眼一看,啊,那裹著雪花的馬皮竟夾在身邊一棵桑樹的樹叉里,嫘祖慌忙喊道:“雪花!雪花!”誰知這張馬皮卻在她的喊聲中漸漸縮小了。喊得越緊,馬皮縮得越快,最後竟縮成大拇指般的一個小白團。小白團緊緊地粘在桑樹上,嫘祖取不下來,只好天天來看望。
幾天以後,小白團里飛出一個美麗的小白蛾。它的兩條眉毛,一雙眼睛都和雪花姑娘的眉眼一模一樣。嫘祖覺得新奇,還是照常天天來看望。
又過了幾天,小白蛾突然死了掉落在地上,嫘祖十分傷心。她想,肯定是害蟲傷害了它。就在桑樹上找起來,可是找呀,找呀,什麼害蟲也沒有找到,只是看到桑葉上粘著許多小黑粒。這些小黑粒又漸漸地變成許多小黑蟲,小黑蟲整天啃吃著桑葉,爬滿了周圍的桑樹。幾天以後,小黑蟲又變成了小白蟲,一個個出落得十分漂亮。它們的頭酷像小白馬的頭,只是少了兩個耳朵。它們抬頭站在桑葉上的姿態也和小白馬一模一樣,只是潔白髮亮的身體酷像雪花姑娘俊美的身材。
“啊,是她,是它,是他們的後代!”嫘祖姑娘終於發現了秘密。為了報答小白馬和雪花姑娘的恩情,嫘祖就把這些小白蟲一條條收回家中,放在屋裡的筐籃中,每天都要到桑林中採摘最好的桑葉餵養它們。時間一天天
過去了,小白蟲漸漸長大,最後吐出縷縷銀絲。嫘祖覺得小白馬和雪花姑娘,都是
替己身亡,而且死得很慘,就給小白蟲起了個名字——“蠶”。它們吐出的白絲也就叫做“蠶絲”。
第二年,
黃帝打敗了
蚩尤,便在帳前大擺宴席,犒勞三軍,許多將領和百姓都送來各式各樣的寶物,嫘祖和她進獻的蠶絲一下吸引住了黃帝。他望著這潔白的蠶絲,看著
如花似玉的
嫘祖,心中十分愛慕,就向嫘祖的爹爹求婚。嫘祖爹爹十分高興,當場就答應了他們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