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八六醫院

馬鞍山八六醫院

馬鞍山八六醫院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的醫院,創建1946年5月12日。2022年8月11日,經上級批准,駐安徽省當塗縣解放軍原第八六醫院更名為馬鞍山八六醫院,正式移交中國融通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融通醫療健康集團負責管理運營,標誌著解放軍原第八六醫院正式加入中國融通集團大家庭,成為央企下屬的一家為社會公眾服務的非營利性醫院,揭開了軍隊醫院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目前,實際開設的科室有20個,包括內科、普外科、骨科、腦外科、精神神經科等,展開床位達300張,成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是皖南醫學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的教學實習醫院,曾獲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誠信標兵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鞍山八六醫院
  • 別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六醫院
  • 創辦時間:1946年5月12日 
血脈賡續,創造輝煌,

血脈賡續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挑起的日益嚴峻的內戰危險,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被迫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在華中和新四軍方面,一是命令陳毅饒漱石率華中局及新四軍主力一部進軍山東,和留守山東的黎玉、許世友部隊合兵一處,組建新的華東局和山東省軍區;二是命令新四軍另一部主力留守華中,組建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同時受華東局領導)和華中軍區,成立華中野戰軍,粟裕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
為適應即將到來的大兵團作戰的需要,我軍必須改變抗日戰爭時期戰場救護模式,成立大型野戰醫院。據八六醫院院史記載:
1946年5月12 日,在江蘇省興化縣(今興化市)西丁莊,由華中軍區後方醫院,華中醫校一、二、三分隊,華中軍區衛生部部分醫護人員、學員及少量行政人員組建成華中第一野戰醫院,為八六醫院的前身。同月,華中第一野戰醫院更名為華中軍區衛生部第五後方醫院。
1947年3月,醫院更名為華中軍區第五醫院。
為適應解放戰爭需要,1947年初,中央軍委命令撤銷新四軍和華中軍區、山東省軍區番號,原華中和山東兩軍區合併組成華東軍區,組成華東野戰軍。1947年11月,醫院相應更名為華東野戰軍衛生部第四野戰醫院。1952年10月,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制體制調整,醫院改編為陸軍第六醫院。
1954年8月,醫院改編為第八六醫院。
1997年10月,醫院被命名為第八一醫院當塗分院。
2019年7月,新軍改後,醫院被命名為東部戰區總醫院(原第八六醫院)。2022年8月,醫院整體移交中國融通集團公司負責管理運營,命名為馬鞍山八六醫院。
馬鞍山八六醫院
馬鞍山八六醫院內景

創造輝煌

八六醫院成立之初,全院有上千名工作人員,來自四面八方,有從南京軍區總醫院和其他醫院抽調過來的醫生,有來自部隊軍醫院校培訓畢業的醫生和護理人員,有來自野戰部隊的幹部戰士,也有來自上海剛跨出校門被陳毅稱為娃娃兵的女學員。在歷任院領導的帶領下,大家團結一心,形成了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集體,建立了良好的院風院貌,形成了富有特色和內涵的八六精神、八六情結,並創造了屬於八六的輝煌:
1958年11月,醫院被原南京軍區記集體二等功
同月,在解放軍原總後勤部組織開展的全軍400多所醫院的考評中,八六醫院被評為先進典型,並確定在該院召開全軍醫院工作現場會。1958年11月15日至12月5日,全軍醫院工作現場會在八六醫院召開,總後勤部副部長饒正錫中將、副政委李雪三中將,南京軍區政委唐亮上將等領導出席,全軍19個代表團500多人參加了會議,八六醫院等單位匯報了各自醫院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特定歷史原因,我軍醫院管理主要是學習蘇聯模式,如醫療教範、防疫教範、藥材教範、統計教範等。1960 年前後,解放軍總後勤部決定以八六醫院為主,組織編寫我國第一部醫院管理學專著。1963年《軍隊醫院管理》編寫完成並出版, 1978年經修訂後進行再版,廣泛地為軍隊醫院和地方醫院所採用,對推進全軍乃至全國地方醫院管理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建院幾十年中,八六醫院先後培養造就出了一批德才兼備人才,有一等醫務模範、一等功臣陸穎威,戰鬥英雄、骨科專家邵宣,醫院管理專家耿希晨、陶乃煌,十一大黨代表吳松(副院長)、十二大黨代表孫憶鴻(護士長、“上海娃娃兵”)、全國”三八紅旗手”丁亞蘇(護士、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有影像專家沈復興、內科專家沈君明和閻林肯、外科專家徐化民和隋洛欣等,還有全軍醫療系統著名的“三大員”統計員唐碧霞、病案員徐奕容、圖書員潘劍清等等,尤其是從這裡走出了黎磊石、侯凡凡兩位院士。
黎磊石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醫學界極負盛名的一門三院士“黎氏三兄弟”的一員(大哥黎鰲、二哥黎介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曾在八六醫院工作數年,後曾任原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是國內外著名的腎病專家。
馬鞍山八六醫院
黎磊石院士
侯凡凡,出生於上海一個革命家庭, 1968年參軍人伍。1973 年,侯凡凡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分配到八六醫院當一名內科軍醫。1979年,考人原南京軍區總醫院,師從黎磊石教授。1999 年,擔任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現南方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200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馬鞍山八六醫院
侯凡凡院士
耿希晨,全國著名的醫院管理專家。1938年人伍,1954年調任八六醫院工作,1964年調任南京軍區總院院長,後任原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任八六醫院院長時,和政委王超南(曾任26軍師政委)、李樹森及班子其他成員精誠團結,勇於創新,全面加強醫院管理,使整個醫院工作井井有條,取得顯著成績,成為全軍醫院管理的先進典型。他和副院長陶乃煌為編寫我軍第一部醫院管理專著《軍隊醫院管理》作出了突出貢獻。
八六醫院培養造就的這一大批高水平的醫療、醫技和醫護、管理方面的人才,他們中有的一直在八六醫院工作,也有不少調人到南京軍區總院等高一級醫院工作,還有一部分作為骨幹力量,參與組建一一三醫院、三六一醫院、三八O醫院等。建院以來,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洪學智、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國家衛生部部長錢信忠、總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南京軍區郭林祥政委、南京軍區陳炳德司令員等先後來八六醫院視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