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地族(馬拉特人)

馬拉地族

馬拉特人一般指本詞條

馬拉地族,南亞印度少數民族之一。亦稱為“馬哈拉施特拉人”、“馬拉塔人”。該族占印度總人口的7.6%,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羽毛球。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其他邦也有分布。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使用馬拉地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有以梵文天城體字母為基礎的文字。多信印度教,部分人信耆那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該族占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拉地族
  • 外文名:英語:Marathi people,或Maharashtrians
  • 語言:馬拉地語
  • 人種: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
  • 主要居住地: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及印度西部
  • 別稱:馬哈拉施特拉人、馬拉塔人
簡介,人口分布,歷史,人物,傳統工藝,馬什盧和希姆盧,畢德利,薩萬瓦第工藝,瓦爾利繪畫,衣物和首飾,節日,

簡介

馬拉地人系來自中亞並通過帕米爾高原以西的興都庫什山脈往南亞次大陸遷徙的印歐人種——雅利安人與當地的棕膚色人種——達羅毗荼人混合,並吸收拉傑普特人、古賈爾人、阿赫爾人等成分逐漸形成的。在歷史上曾建立摩訶剌陀國,1674年建立強大的馬拉塔帝國。1775~1817年間數次發動武裝鬥爭,反抗入侵,失敗後遭受殖民統治。1960年建邦。種姓制度甚嚴,分為三大部分,即阿斯爾馬拉地、貢畢馬拉地和貢格利馬拉地。阿斯爾馬拉地人自稱是上層拉傑普特人的後裔,過去多是封建地主和王公貴族。其他兩部分被認為是下層馬赫拉塔人的子孫,歷來當農民、牧民、僕役和兵士。三部分人之間原則上互不通婚。馬拉地人文學、藝術歷史悠久,早在13世紀已有本民族的文學書籍。農村居民愛穿緊袖或短袖無領衫,纏大頭巾;城市男子愛戴黑圓帽,留翅胡,婦女穿方格紗麗。大多從事農業,種植水稻、棉花、小麥和豆類。進入到21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廣大農村仍以小農經濟為主。
馬拉地族人身體靈活,擅長完成技巧性強的動作。作為印度的主要民族,在歷史上以儀杖衛士和印度教衛士知名。老家是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邦,亦即沿印度西海岸從孟買到臥亞並向內陸延伸至那格浦爾(Nagpur)以東約160公里(100哩)處的操馬拉塔語的地區。馬拉塔有3個交疊的含義︰在說馬拉塔語地區內,它指占統治地位的單獨一個馬拉塔種姓或馬拉塔和昆比(Kunbi)兩個種姓集團;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以外,它泛指整個說馬拉塔語地區的居民,為數超過65,000,000;在歷史上,它指17世紀馬拉塔領袖西瓦吉(Sivaji)所建立、18世紀由若干種姓的繼任者加以擴張的地方性王國。
馬拉塔種姓集團主要是一個農村等級,包括農民、地主和軍人。馬拉塔和昆比種姓集團分為沿海、西部山區和德乾平原3個亞地區性集團,彼此不通婚。在每一亞地區內,這些種姓的氏族均歸入按地位排列的社會群體。最大的群體有96個氏族,據說包括所有真正的馬拉塔人,不過這96個氏族的排列不大相同,頗有爭議。
馬拉地族人的飲食沒有什麼特別,米飯麵餅、奶、奶油、酥油和蔬菜,這些在北印度常吃的食物,在這裡也同樣流行。馬拉塔人的節日繁多,內容豐富多彩,最大的節日是耿乃希節。
馬拉塔人是印度境內居住在德乾西北部地區的一個民族。從17世紀中葉起,這個民族開始了武裝鬥爭,反對莫臥兒封建主的異族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大莫臥兒帝國並加速了它的崩潰。在這一鬥爭進程中建立了一個馬拉塔人的獨立邦。這個邦的封建上層人物不久就走上了侵略戰爭的道路。17世紀末,馬拉塔邦被封建內訌所削弱,但是在18世紀初,又形成了一個以最高統治者——派施華為首的諸馬拉塔王國的強大聯盟。馬拉塔封建主為了稱霸印度而與阿富汗人進行鬥爭,1761年遭到慘重的失敗。由於參加稱霸印度的鬥爭和馬拉塔封建主的內部糾紛而弄得精疲力盡的諸馬拉塔王國,在1803—1805年英國—馬拉塔戰爭中被東印度公司征服。
馬拉地族馬拉地族
該民族屬雅利安人與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後又融入古賈爾人和拉賈斯坦人的成分。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繪馬拉提人時說:“其形偉大,其性傲逸,有恩必報,有怨必復,人或凌辱,殉命以仇,窘急投兮,忘身以濟。”泰戈在《故事詩》中曾經歌頌其英勇反抗莫臥兒王朝的民族英雄西瓦吉。該民族操馬拉提語。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仰耆那教、伊斯蘭教以及基督教。主要從事農業。

人口分布

馬拉地族占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該邦首府為印度最大港口孟買。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孟買市有亞洲最長的首飾街“黃金市場街”,這裡經營金銀珠寶的大小商鋪鱗次櫛比,店店相連。陳列各色金銀首飾的櫥窗琳琅滿目,進出孟買的旅客和遊人都要來此選上一兩件稱心的首飾。
孟買是印度紡織業的發源地,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港之一。各種印度花布、麻紗,大多從這裡輸出。孟買也是印度的經濟中心,工業基地。孟買的工廠數目占全印度的15%,紡織工廠占40%。

歷史

17世紀時,印度南方的馬拉塔人興起,使得莫臥兒帝國逐漸衰落和瓦解。馬拉塔人最強大的國王希瓦吉擁有一支包括1260頭戰象的軍隊。1760年,馬拉塔諸邦聯盟派出了一支35萬人的大軍,包括400頭象和許多大炮,北上與阿富汗杜蘭尼王朝的阿赫邁德沙爭奪北印度的控制權。阿赫邁德沙的阿富汗軍在軍紀和作戰方法、騎兵優勢、火炮威力等方面都勝過馬拉塔軍,本人又擅長軍事指揮才能和外交手腕。結果以馬拉塔人失敗,傷亡10餘萬人而收場,這就是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最後阿富汗人也因損失較大而沒有站住腳,馬克思的一段話比較有趣:“大莫臥兒人的無限權力被他的總督們打倒,總督們的權力被馬拉塔人打倒,馬拉塔人的權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顛人闖了近來,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隨著印度各地被英國漸次征服,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象兵作為一個兵種也退出了歷史舞台,儘管用大象打仗的個別事件一直持續到較晚的時間。
馬拉地族(馬拉特人)
1804年英國人發動了攻擊馬拉塔人的戰爭,8月英軍在拉其普他拿被擊敗……巴拉特普爾的羅者(諸侯)受到了鼓舞,廢棄了和英國人的聯盟,並支持荷爾卡進攻德里,不過這次進攻是失敗了,11月13日,荷爾卡的步兵在迪格戰役中被英軍擊敗,荷爾卡的騎兵在法魯哈巴德被擊潰。
當馬拉塔人的荷爾卡以燒殺來糟蹋英國占領的省區時,首都印多爾孟買的英軍攻占,而英軍的拉克發動了四次猛攻卻於1805年初被查特族在巴拉特普爾所擊敗,英軍不得不和羅者議和,運氣不好的荷爾卡向旁遮普前進,為英軍的拉克追擊。
1805年11月英國和馬拉塔人的信希亞簽訂新條約,1806年1月英國和馬拉塔人的荷爾卡講和,1808年前後,馬拉塔人荷爾卡領地由阿密爾汗攝政,期間他控制了博帕爾,1809年侵犯貝刺爾。
馬拉地族馬拉地族
從1627年至1680年是馬拉地王公希瓦吉統治時期。將各個馬拉地王國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這一新興的馬拉地國家的力量是以強悍而又組織良好的軍隊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它甚至可以向北方的莫臥兒帝國發起挑戰。最後一位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統治的後半段,幾乎全都花在了在德乾高原同馬拉地人的軍事周旋上。到18世紀,莫臥兒帝國的統治逐漸從這一地區撤退出來,結果印度西部和中部的幾乎全部地區,以及北部和東部的很大一部分,都控制在了馬拉地聯盟的手中。

人物

西瓦吉(1630~1680)17世紀印度馬拉特聯邦的締造者,反抗莫臥兒王朝外族統治的印度教英雄。1630年生於浦那附近山寨,出身於印度教徒馬拉特人酋長、小封建主家庭。父親沙吉·蓬斯爾任職於比賈普爾蘇丹國。
1646年西瓦吉任馬拉特軍少年隊隊長,以浦那為據點展開了反抗比賈普爾蘇丹和莫臥兒王朝的鬥爭,並把馬拉特人團結成為統一的戰鬥集體。1659年用計殺死妄圖誘殺他的比賈普爾蘇丹的統帥阿弗扎爾。1660年西瓦吉進攻莫臥兒帝國,奧朗則布派沙伊斯塔□進剿,並占領浦那。1663年西瓦吉潛入浦那刺傷沙伊斯塔,迫使他撤離德乾。奧朗則布對馬拉特反抗力量的日益壯大感到不安,派拉傑普特將領查伊·辛格將他圍困於普蘭達爾山堡。西瓦吉暫時投降。1665年雙方簽訂普蘭達爾條約,西瓦吉割讓23個堡壘以及年產值達160萬盧比的土地。條約還規定莫臥兒王朝應給他以印度高級王公的優待。1666年,西瓦吉赴阿格拉覲見莫臥兒皇帝時因受冷遇而強烈抗議,奧朗則布將其軟禁,並欲殺害。1667年,他設法逃脫。1670~1673年西瓦吉再次起來反抗莫臥兒帝國,並收復浦那。1674年在賴加爾加冕為“查特拉帕蒂”(即獨立的君王)。1680年4月去世。
西瓦吉領導馬拉特人進行了35年的反抗莫臥兒帝國的武裝鬥爭,把馬拉特人96個部族聯合成為獨立的軍事強國。內政上實行頗得民心的改革,驅逐了穆斯林封建主,農民的田賦減少到收成的1/3,財政來源主要是依靠向莫臥兒帝國統治區徵收的軍事保護稅。軍事上建立了軍紀嚴明的以農民為骨幹的、善於進行山地游擊戰的輕騎兵。西瓦吉領導的馬拉特游擊戰沉重地打擊了奧朗則布的統治。

傳統工藝

馬什盧和希姆盧

奧蘭賈巴德因製作人稱馬什盧和希姆盧的紡織品而知名。它們用棉線和絲線織成,具有綢緞般的光澤。希姆盧是一種古老的編織技藝,最初稱作庫姆·科瓦伯。

畢德利

奧蘭賈巴德還有另一種用古老工藝製作的器皿,稱作畢德利。它用鋅和銅的合金製成,通常需要在器皿表面進行複雜精細的純銀技術處理,可以覆蓋、鑲嵌,或做成浮雕

薩萬瓦第工藝

薩萬瓦第是一種漆器製作技術。據估計,這種技術大約是在17世紀末傳入該地的。用薩萬瓦第漆器製作的產品多種多樣,但主要是傳統手繪的塗漆家具和其他各種精巧器物。將神話題材的圖案描繪在漆制物品表面,是薩萬瓦第漆器一種獨有的特色。這類圖案具有三種不同的風格,即奇特拉卡塔、寺廟和甘吉發風格。奇特拉卡塔風格表現為圖案設計大膽且動感很強。寺廟繪畫則是靜態的,通常用來表現坐著的神。甘吉發繪畫風格突出。它們描繪的是毗濕奴神的十種化身。

瓦爾利繪畫

瓦爾利繪畫(或稱喬克)所以如此冠名,是因為繪製者是瓦爾利部落民。傳統上,瓦爾利繪畫是由婦女在婚禮上繪製的。它們是一些神聖的圖案,用米糊和秸草作材料,塗敷在瓦爾利人樸實的房屋牆壁上。所繪的形象主要是帕爾卡特,她是樹木和農作物女神,象徵著創造能力。青年男子也開始參與繪畫,作品繪製在紙張上,繪畫題材則在傳統的瓦爾利基本裝飾性圖案中將現代因素結合進來。

衣物和首飾

傳統上,馬哈拉施特拉婦女的服裝是一種九碼長的紗麗,稱作那瓦蒂。男人則喜戴色彩斑斕的頭巾,稱作裴塔。馬哈拉施特拉邦是一個有著悠久紡織業發展史的地區。這裡生產多種款式不同的紗麗和面料,它們風行於各個不同的地區,如戈爾哈布爾、浦那、派坦等。馬拉地人和貝什瓦們的首飾樣式至今仍然非常流行。除了項鍊以外,那些帶有珍珠和紅色、白色寶石的鼻環,當地稱作納特,也是馬哈拉施特拉婦女們十分喜愛的飾物。
戈爾哈布爾的恰帕爾
戈爾哈布爾因其紡織品和棉布製品而著名,但是它最出名的還是手工製造的皮涼鞋,當地稱作恰帕爾。這種皮涼鞋在世界各地十分出名。使它們出名的是它們那樸實無華的風格。鞋價的高低取決於皮革的質量和樣式的設計。一般說來,戈爾哈布爾的恰帕爾是價格合理物有所值的。
派坦的紗麗
紡制派坦紗麗的技藝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紗麗用純絲線紡織,而所需的“扎利”即金線,則用純金抽成。織成一件布滿凸花的派坦紗麗,無論如何都要六個月到一年半的時間。
那羅延佩特
紹拉布爾附近地區出產一種傳統的馬哈拉施特拉紗麗。這種稱作那羅延佩特的紗麗用絲線織成,鑲有鮮明的扎利花邊,圖案通常是被稱作“樓陀羅格舍”的金剛珠。

節日

1.加內什·遮杜爾提節
馬哈拉施特拉的保護神加內什是智慧之神,是濕婆和雪山神女的兒子,長著象頭(稱作象頭神)。加內什·遮杜爾提節在八月份,它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加內什神就是在那一天誕生的。
2.古提·帕德瓦節
古提·帕德瓦節(三、四月間)標誌著馬哈拉施特拉新年的開始。在這一天,商人和其他人都會請求占星家給予忠告。
3.那拉利·婆尼瑪節
陰曆5月的望日是慶祝那拉利·婆尼瑪節的日子,馬哈拉施特拉邦各地都有十分熱鬧而又獨具特色的喜慶活動。那拉利·婆尼瑪節還標誌著新的捕魚季節的到來。漁民們在駕著裝飾得鮮艷奪目的漁船離港入海前,總要取悅海神,以求保護。那拉利·婆尼瑪節是一個載歌載舞的日子。
4.高庫爾·阿什塔米節
在八月慶祝高庫爾·阿什塔米節,以紀念大神黑天的誕生。
5.那伽·潘查米節
那伽·潘查米意為蛇節,時間在八月底或九月初。在印度教神話里,眼鏡蛇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過節時,信徒們收集數百條眼鏡蛇,把它們放在泥罐里,對其禮拜,同時唱歌跳舞。然後,人們便帶著它們,趕著牛車和其他車輛排隊遊行。第二天,它們又被放回到捉它們的田地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