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思想建構

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思想建構

《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思想建構》是復旦大學出版社於2021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思想建構
  • 作者:張娜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 頁數:207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9150575
內容提要,目錄,

內容提要

問題的存在域並不等同於問題的解決域。為破除現代生產關係,當人們還集中於政治領域進行分析時,馬克思早已走入其根基領域——社會現實——展開討論。主謂詞關係問題、社會與國家問題、人的解放與政治解放問題的思考奠定了馬克思早期社會政治思想的雛形。在此基礎上,經過對市民社會領域現實性問題、實踐性問題、歷史性問題的逐一深入,馬克思最終完成了其社會政治思想從原點到平面再到立體的整個發展歷程,並在資本主義批判的實踐鬥爭中繼續探索。

目錄

緒論 馬克思思想的社會政治維度
一、馬克思思想的政治傳統
二、馬克思思想的社會視域
三、馬克思社會政治思想的開端及概覽
第一章 黑格爾的國家哲學和法哲學
第一節 黑格爾對自然法學說的批判
一、黑格爾對經驗主義自然法的批判
二、黑格爾對形式主義自然法的批判
三、黑格爾對近代社會政治學說的批判
第二節 黑格爾法哲學的基本架構
一、作為開端的自由意志及其三個特徵
二、抽象法:自由意志藉助外物以實現自身
三、道德法:自由意志在內心中實現
四、倫理法:自由意志的充分實現
第三節 社會現實的領域
一、現實:實存與本質的統一
二、家庭:自然或直接階段的倫理
三、市民社會:分裂或現象中的倫理
四、國家:統一或完成的倫理
第四節 黑格爾法哲學的主要成就
一、政治的社會領域
二、政治的歷史領域
第二章 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第一節 從主觀主義轉向黑格爾
第二節 從黑格爾轉向費爾巴哈
一、自我意識的立場
二、與自由人的決裂
三、費爾巴哈的衝擊
第三節 主詞和謂詞
一、亞里士多德論主謂詞
二、黑格爾哲學中的主謂詞
三、馬克思論主謂詞
四、費爾巴哈論主謂詞
第四節 國家和市民社會
一、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和國家
二、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觀的批判
三、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與市民社會批判的核心要義
第五節 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
一、鮑威爾關於猶太人解放問題的討論
二、馬克思與鮑威爾的分歧
三、馬克思關於政治解放與人的解放的論述
第三章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第一節 轉向政治經濟學的必要性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開端
一、資本主義文明的危機與新世界觀的醞釀
二、以“異化勞動”為核心的國民經濟學批判
三、以“異化的積極揚棄”為核心的共產主義學說
四、以“對象性的活動”為核心的哲學批判
第三節 政治經濟學批判與哲學變革
一、新世界觀的萌芽
二、新實踐觀及其社會歷史觀
三、以實踐與現實感性世界為核心的根本變革
第四節 政治經濟學批判與唯物史觀的奠基
一、青年黑格爾派的“萊比錫宗教會議”及其批判
二、作為總緒論的費爾巴哈章和唯物史觀的奠基
三、唯物史觀的首次運用
第五節 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基本架構
一、從科學理論到實踐綱領
二、從勞資對立到階級對立的社會變革
三、《共產黨宣言》的歷史唯物主義特徵和社會政治理論架構
第四章 歷史唯物主義與馬克思的社會政治理論
第一節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經典表述
一、確定了歷史唯物主義本質的名言
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基本核心
三、歷史唯物主義的意義
第二節 經濟基礎:生產方式的變動結構
一、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
二、物質生產的兩個方面: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三、經濟基礎的重要地位及其面臨挑戰
第三節 階級鬥爭:國家與革命
一、階級的歷史性
二、階級鬥爭的必然結果:無產階級專政
三、無產階級專政不是人類社會的終點
第四節 意識形態批判
一、對馬克思“意識形態”的不同解釋
二、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的主要內容
三、馬克思語境中的意識與意識形態
第五節 社會革命與世界歷史
一、社會形態的三階段說
二、世界歷史的兩大形成條件
三、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論
結束語 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價值立場與現實意義
一、人的解放是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核心價值
二、馬克思人的解放理論的主體性問題及其實現邏輯
三、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中國語境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