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馬克思主義和
心理學有著密切的關係。 馬克思主義和心理學都以人和人的心理為研究對象, 並且馬克思本人也在心理學領域有著重要的成就。 馬克思主義的心理學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進入低迷。 但是低迷並不意味著沉寂, 20 世紀以來, 西方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悄然升溫。 研究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對於把握和理解蘇聯心理學、 精神分析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 、 批判心 理學、 辯證法心理學 , 對於克服當代 心理 學危機, 促進我國心理學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心理學
蘇聯是世界範圍內最早對馬克思的心理思想進行研究的國家。
十月革命以後, 馬克思主義對蘇聯心理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以布隆斯卡、 科爾尼洛夫、 維果茨基為代表, 堅決主張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蘇聯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 提出了建立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綱 領原則。 1923 年全蘇聯第一屆精神神經病學代表大會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對蘇聯心理學的領導權。隨後莫斯科出版的 《心理學與馬克思主義 (文集)》 和科爾尼洛夫的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闡釋的心理學教科書》 等著作, 提出了蘇聯心理學的主要原則, 如 “心理是人腦的特性和機能” 、 “心理具有反映環境的功能” 、 “動物和人的心理有本質的區別” 、 “個性原則”、“決定論原則” 等。 [1]著名心理學家布隆斯卡還針對當時切爾班諾夫認為實驗心理學不需要馬克思主義的的觀點, 指出人的所有的形式都具有社會性, 個體行為是他周圍社會行為的一種功能, 不能離開人的社會生活來考察。
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
精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
20 世紀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 , 精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在美國誕生, 以賴希、 弗洛姆等為代表, 主張把馬克思主義與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學說綜合起來。早在 1911 年, 阿德勒就曾在維也納心理分析研究會上宣讀過一篇 《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論文。 其次, 賴希也認識到弗洛伊德關於人的侵害性是天生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 忽視了心理過程的社會根源, 忽視了心理動機與外部世界的聯繫, 脫離政治經濟條件談性壓抑。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是一位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心理學家。致力於將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向前進。 弗洛姆認為精神分析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可互補的共同基礎 : 二者的基本思想都是人道主義, 並且都從理論上的懷疑一切出發, 相信真理的力量,採用辯證動力學的研究方法。 但是精神分析只強調無意識本能對人的行為的意義, 而忽視了政治經濟因素, 而馬克思主義理論則沒有充分說明經濟基礎為何決定上層建築, 可以通過社會性格和社會無意識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連結起來, 把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義觀點同弗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學結合起來。
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企圖將馬克思主義觀點和精神分析學說結合起來, 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馬克思主義。 但是不可否認,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宣揚了馬克思主義心 理學, 是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國的馬克思主義心理學
法國心理學家瓦龍、 賽夫等也對馬克思的心理思想作了一些研究。 賽夫在 《馬克思主義和人的個性理論》 一書中指出, “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從行為之間的社會關係的概念出發, 才有可能理解個性深蘊結構的真正本質。” 瓦龍指出統帥心理學的指導思想應當是
辯證唯物主義, 並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了心理發展的實質和心理發展的動力問題 。 瓦龍認為心理發展的核心在於質變, 心理發展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 並在闡述兒童心理發展動力時明確使用了 “內因” 和 “外因” 兩個概念。
批判主義心理學產生於 20 世紀 60 年代,當時行為主義開始走下坡路, 學術界批判思潮盛行,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開始對行為主義進行反思和批判。 其中, 以德國批判心理學為首,主要代表人物有霍爾茨坎普 (Kluas Holzkamp)、Holzkamp-Osterkamp、 Morus Markard 等 。 這些批判心理學家強調蘇聯唯物主義及古典馬克思主義的思想, 對心理學的哲學基礎和概念進行了批判和重構, 以達爾文的進化論做為分析自然發展史的起點, 把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做為歷史分析的主題, 試圖重構基本的心理學範疇, 對需求、 認知、 情緒、 動機等概念提出了與其他心理學家不同的看法, 並創建了以 “行為能力” 為基本點的一系列具有批判心理學自身特點的新概念。 他們陸續分析了許多心理學概念, 逐漸形成一個運動, 被大家公認為批判
心理學派。 批判心理學家認同馬克思主義的人性觀, 認為人的本質在於人的社會性, 因此採用歷史經驗法, 通過研究系統發生史和各種不同生命形式之間的聯繫來說明心理學範疇的經驗性和歷史性, 並且還從馬克思主義的人性觀出發, 重新審視當時的心理學思想, 批判了資產階級心理學內部的唯心主義和機械決定論,明確了人類心理現象的主客觀統一性, 指出人類心理的本質在於他的社會性, 而資產階級的心理學則是一種抽象的孤立的
個體心理學。 這種資產階級心理學忽視了心裡的階級差異性,以資產階級的心理掩蓋了無產階級等被壓迫的心理特性。 批判心理學家希望通過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使人們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階級立場和經濟地位, 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鬥爭來達到自己以及大眾的健康。
國內馬克思主義心理學
中國是
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必然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指導。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對心理學的指導作用早已為我國心理學界所認識到, 但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曲折的過程。20 年代末 , 我國的老一輩心理學者潘菽 、高覺敷等就開始介紹蘇聯
辯證唯物論心理學。潘菽一向最為關注的是我國心理學的發展方向和道路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他畢生一直在探索改革舊心理學和建立科學的辯證唯物論心理學的途徑。 高覺敷認為整個心理學思想史就應該是一部唯物主義心理學思想和唯心主義心理學思想鬥爭的歷史, 我們要利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武器, 建立馬克思主義心理學。30 年代, 郭一岑、 曹日昌、 劉澤如等提倡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心理學。 郭一岑 1934 年編譯巴甫洛夫、 科爾尼洛夫和別赫捷列夫的論文, 以題名 《蘇俄新興心理學》 一書出版, 這是中國介紹蘇聯心理學較早的一本譯著。 1937 年出版的 《現代心理學概述》 是我國較早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研究心理學和心理學史的著作[13]。 曹日昌堅持和維護心理學的正確研究方向和科學方法, 用宇宙事物的運動發展中三條普遍法則: 矛盾統一律、 質量互變律和否定之否定律解釋心理現象和心理學的發展, 寫有 “心理現象中的辯證法則” 和 “心理學的辯證法的發展” 等文章[14]。劉澤如以馬克思的
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 先後撰寫心理學專著、 論文、 札記等總計二百餘篇, 並概括了他數十年以來的研究成果, 明確地提出了關 於改造傳統心理學和建立馬克思主義心理學 的“兩個決定 、 兩個辯證發展 ” 的理論 , 對馬克思 主 義 心 理 學 的 理 論 建 設 作 出 了 積 極 的 貢獻。50 年代以後, 全國心理學工作者形成了學習辯證唯物論哲學和巴甫洛夫學說及蘇聯心理學的熱潮, 致力於建立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心理學。 各地心理學者都選編了多種有關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述的心理學思想的選輯, 並進行了一些專題研究, 並套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對心理學的幾個主要流派, 如構造學派、 實用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 格式塔心理學等展開批判。
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取向的新發展
探討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取向的新特點, 首先需要區分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取向與
西方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取向這兩個既有聯繫又相區別的概念。前者主要是指國外馬克思主義運動中的心理學發展思潮, 而後者則是指在西方心理學領域中興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我們這裡重點討論的是在西方心理學範疇中的馬克思主義取向。當前西方心理學界存在著眾多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 在20 世紀 80 年代以前主要盛行著精神分析馬克思主義、人本心理學馬克思主義和辯證心理學等思潮, 進入 90 年代以來又興起了不少新的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流派, 像實證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和批判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等分支取向, 蔚成了西方理論心理學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這些心理學分支流派不僅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新的論證和闡釋, 而且展現出了不少新的時代精神、文化特徵和價值觀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