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心理學

哲學心理學

哲學心理學是在科學心理學誕生以前,哲學家、教育家運用思辨的方法對人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行研究所得到的認識的總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哲學心理學
  • 背景:在科學心理學誕生以前
  • 方向:心理活動規律
  • 形式:希臘文
基本介紹,哲學,心理學,關係,各時期概念,四大爭議,

基本介紹

希臘文沒有與“人性”相應的詞,但卻有著我們稱之為人性的不同成分的名稱。首先,存在著“靈魂”這一名稱,意指“生活的氣息”,它隨著一個人的死亡而離去,亦是使有機和無機得以區分的基本原則。其次是“胸腺”,意指構成有機體行動和情感的動機要素,特別指行為由動機所激發。再次是“理性”這一術語,意指清晰覺知真理的心理器官。
1、自然主義。在古希臘,最早闡釋心理現象的是泰勒斯。他的一個中心論題是現實的性質。在泰勒斯看來,雖然世界由許多不同的物質(樹木、石塊、空氣、煙塵等)所構成,但是,在現實中,唯有一種元素--水,才是萬物之本源。萬物皆始於水,又復歸於水。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稱為“始基”,所以那些追隨泰勒斯探究元素之人便稱作“物理學家”。
泰勒斯的傳統為他的學生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所繼承,後者接受了 “始基”的概念,但批判了水是萬物之源的假說。阿那克西曼德提出這樣的問題:一種普通的元素如何能轉變為其他的元素。相反,他提出存在著一種元素,這種元素不是任何可被認識的元素,而是具有許多形式且難以限定的某種東西。他稱他的“始基”是“無限定的”.此外,阿那克西曼德對進化的問題也進行了敏銳的觀察。他持據說,由於人類的嬰兒比較羸弱且需要長時期的撫育,所以人類的原始狀態肯定有其獨特之處。但是,隨著個體的獨立,人會逐漸變得強健起來。為此,他還藉助未知生物的化石來支持他的進化觀點。這是一位希臘哲學家求助於經驗資料來支持一種觀點的罕見實例之一。 直接影響到後來的哲學家,特別是影響到柏拉圖的,是薩摩斯的畢達哥拉斯。他的成名之處在於“畢達哥拉斯定理”。然而,對畢達哥拉斯來說,數學不只是一門科學,而且還是開啟宇宙之門的一把鑰匙,因為宇宙中的每一事物都可以通過數學來認識。畢達哥拉斯還在靈魂與軀體之間作了明顯的區分:靈魂不僅可以在沒有軀體時存在,而且軀體是使靈魂囚於其中的腐化之獄。因此,人類的責任是淨化軀體。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克勞頓的阿爾克曼恩。在某種意義上,他是第一個得到承認的心理學家,並對後來的心理學締造者產生影響。阿爾克曼恩受過醫學訓練,實施過某些早期的解剖,以期探究人類的知覺。他解剖過眼睛,發現視神經通向大腦,於是提出感覺和思維發生於大腦之中。阿爾克曼恩的著述暗示著哲學中心理學分支的創立,因為他試圖通過從生理學領域借用過來的科學方法解答哲學中的理智問題。W.馮特、W.詹姆斯和S.弗洛伊德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從中獲得過啟發。
2、經驗主義。在哲學形成和哲學爭鳴的過程中,恩培多克勒倡導了經驗主義。恩培多克勒既是一位醫生又是一位哲學家,其心理學觀點主要是發展了一種有關知覺的理論,也即藉助我們的感官來證實我們常識的可靠性。在他看來,物體散發著射出物,這些射出物是其本身感覺方式的獨特複本。例如,我們的鼻子對某些事物發出的特定分子作出反應。一切種類的知覺均是如此,而且,這些射出物進入血液,與心臟相遇,隨著心臟的跳動,攪動了射出物,那便是思考。雖然現今看來,這種觀點甚為荒謬,然而它對於自然主義卻是重要的進步,因為它給心理活動提供了純物理的基礎,而不僅僅把心理活動歸因於靈魂。
恩培多克勒的觀點,就其特徵而言,是經驗主義的觀點。他聲稱,我們通過觀察現實,特別是通過物體內在化的複本而認識現實。

哲學

哲學(Philosophy)傳統包括了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的研究。這些學科試圖回答對於世界起源,知識如何獲得,以及善惡等觀念的問題。基本上,哲學的基本方法是運用理性對於這些問題提出論證。但是,哲學的實際範疇與定義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哲學是什麼?”在哲學傳統之中是充滿分歧與倍受爭議的。

心理學

心理學(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科學。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

關係

哲學與心理學的關係
大家一提到心理學,就會想到有病、精神分裂,雖然,心理學有生物學和醫學的基礎,但是,它還脫胎於哲學。
心理學與哲學的關係,在我國心理學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由於人的心理、意識與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心理學家從事研究必然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哲學的一定影響。就實質而言,是源於辯證唯物主義與心理學研究的融合。
從研究對象看,心理學研究的客體是人。人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主體。心理學是研究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識、感情、意志和個性特徵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性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是有意識、能思維的存在物。從人與自然界的聯繫講,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自然存在物。從人與社會的聯繫講,人是社會關係總和的體現者,是社會存在物。人的自然本質和社會本質是辯證統一的,所以,“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本質規定著其心理、意識的本質。
人的心理、意識就其生理基礎來講,是人腦的產物;就其社會根源來講,是在人類社會活動首先是勞動和社會交往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概括而言,人的心理、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既依賴於人的自然存在,又依賴於人的社會存在。在人的心理、意識的活動過程中,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是以辯證統一的形式存在、運動和發展著的,但社會因素是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
心理學是在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交合點上形成的一門具有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從發展過程看,它很古老,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有哲學那個時代起,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就成為哲學所注意、所研究的內容了。但是,心理學又是一門很年輕的科學,因為只是從19世紀後半葉起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而成為獨立的學科,至今不過100多年。心理學由於它所研究的對象即心理、意識,與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即物質和意識、存在和思維的關係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因而與哲學形成了十分密切的關係。列寧曾經把心理學規定為“那些應當構成認識論和辯證法的知識領域”.由此可見,心理學從哲學母體中分化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並不意味著心理學與哲學相互割裂、彼此對立。從在整個科學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來講,心理學是一門具有特殊性的基礎科學,它同時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點,具有聯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中介作用,但從整體上講,它更側重於社會科學。
在心理學研究中,又有側重於自然科學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和側重於人文社會心理學的心理學分支,二者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在整個心理學系統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心理學的地位和作用愈來愈重要。客觀現實要求心理學更加重視人的全面發展,更加重視人自身而非技術的因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建立中國特色的心理學理論體系,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這是我國廣大心理學者的共同任務。

各時期概念

古代時期的定義為“心理學是研究靈魂之學”。
近代時期的定義為“心理學是研究心靈之學”。
在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初,定義改為“心理學是研究意識的科學”。
但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哲學心理學的概念被行為主義否定,行為主義盛行時強調心理學
的研究因無法研究內在意識的變化過程,且受限於相關研究工具的缺乏,無法在不傷害人體的情況下研究人體
的內部變化,因此對意識的問題是存而不論,一直到二十世紀中後期,相關的工具陸續發明並廣泛套用於醫學
上的臨床實驗後,心理學研究內在心智歷程的研究計畫才陸續被提出,並導致認知主義的盛起,意識方面的研
究才再度受到重視。
因此現在對哲學心理學的定義採用“心理學是研究人性的科學”。

四大爭議

1、心身關係問題(mind-body problem) 主要的理論有一元論(monism),包括了唯物論(materialism)與唯心論(idealism)。另一個理論是二元論(dualism),包括了心身交感論(psychophysicalinteractionism)與心身平行論(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
2、天性與教養問題(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爭論的焦點除了先天與後天何誰重要外,還包括了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等方面。
3、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問題(free will versus determinism) 主要是在探討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問題。其中的決定論包括了物質決定論(determinism)、環境決定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與精神決定論(psychical determinism)並有相對立的非決定論(indeterminism),其重要的代表理論是自由意志。
4、知識來源的問題(origins of knowledge) 其主要是探討人類如何獲得知識,主要的學派有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