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耀能協會
- 外文名:The Spastic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 縮寫:SAHK
- 簡介:以引導式教育原理
機構簡介,發展規劃,服務對象,分支單位,
機構簡介
香港耀能協會(英語:SAHK),前稱“香港痙攣協會”(The Spastic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是香港一個以引導式教育原理協助痙攣患者、肢體及多重殘障人士,發展及維持其福利和全人教育的福利機構。經費主要來自香港政府有關部門包括社會福利署及教育局、香港公益金、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和獎劵基金,以及各社團及善長的捐贈。
1963年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田綺玲醫生關注到患有腦麻痹症的兒童人數不斷上升,但當時社會上缺乏相關的配套服務。她遂夥同一班志同道合的專業人士,創立"香港痙攣兒童協會",為有需要的患病兒童,提供適切的教育及照顧。
其後,協會察覺到當時為殘疾人士而設的服務,並未能完全切合痙攣人士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協會因而逐步擴展服務至不同年齡的痙攣人士,並於1967年將“兒童”二字刪除,易名為"香港痙攣協會",協會於1976年,立案註冊為法定社團。
隨著服務的不斷擴展,我們需要一個更能夠涵蓋服務內容的名字,反映不同類型弱能人士的康復需要,展示我們多年來創新及力求上進的專業精神。
2008年2月,協會正式改名為"香港耀能協會"英文名稱"SAHK"。"耀能"代表服務使用者能夠運用天賦的才能及後天的努力,發揮所長,展耀光輝。英文名稱SAHK,標誌我們"耀承所授、卓越展能'"Succeed & Advance"的決心。
發展規劃
願景:成為世界級的康復機構
服務對象
協會一共開辦51個服務單位,包括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兒中心、外展言語治療隊、特殊學校、庇護工場、輔助就業、宿舍、護康中心、成人訓練中心、家長資源中心、家居復康服務、引導式教育中心、持續復健中心、社區康復中心、復康座椅服務中心、職員培訓及研究部、兒童發展中心和服務全癱病人的“賽馬會新頁居”。
分支單位
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懷熙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橫頭磡邨)
德田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德田邨)
幼兒中心
鴨脷洲幼兒中心(鴨脷洲西邨)
賽馬會方心淑引導式教育中心〈幼兒部〉(橫頭磡邨)
隆亨幼兒中心(隆亨邨)
石硤尾幼兒中心(石硤尾邨)
石圍角幼兒中心(石圍角邨)
橫頭磡幼兒中心(橫頭磡邨)
象山幼兒中心(象山邨)
外展言語治療服務(石圍角邨)
特殊學校
賽馬會田綺玲學校(大埔)
高福耀紀念學校(沙田)
羅怡基紀念學校(葵盛邨)
庇護工廠
白普理德田工廠(德田邨)
柴灣工廠(興華邨)
安定工廠(安定邨)
天耀工廠(天耀邨)
禾輋工廠(禾輋邨)
愛睿工廠(愛東邨)
宿舍
自助居屋計畫〈良景〉(良景邨)
龍泰宿舍(黃大仙下邨)
柴灣宿舍(興華邨)
白普理黃大仙宿舍(黃大仙下邨)
樂華宿舍(樂華南邨)
安定宿舍(安定邨)
天耀宿舍(天耀邨)
禾輋宿舍暨康樂中心(禾輋邨)
愛睿宿舍(愛東邨)
賽馬會白普理華心護康中心(華心邨)
富東訓練中心/宿舍(富東邨)
小區康復中心
持續復健中心(大坑東邨)
新界東日間小區康復中心(瀝源邨)
家長資源中心
石圍角家長資源中心(石圍角邨)
東九龍家長資源中心(橫頭磡邨)
持續教育及專業服務
耀能兒童發展中心(東美中心)
鄧肇瓊紀念工廠(禾輋邨)
賽馬會復康座椅服務中心(穗輝工廠大廈)
賽馬會方心淑引導式教育中心〈教學部〉(橫頭磡邨)
專業培訓及研究部(大坑東邨)
家居復康服務(橫頭磡邨)
持續復健中心(大坑東邨)
賽馬會新頁居(恆安邨)
新界東日間小區康復中心(瀝源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