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山古廟
- 地理位置: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
- 始建於:西晉太康初年(283年前後)
- 建築進深:16.7米
香山古廟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坐落在博鋪鎮西南方,始建於西晉太康初年(283年前後),後經唐、宋、元、明、清歷代重修。廟內右角尚存清道光14年 (1834年)甲午孟冬、17年丁酉仲秋重修及鹹豐8年(1858年)戊午仲秋...
相山一區最惹眼的人文景觀是顯通寺,俗稱相山廟。寺廟建築規模宏偉,布局疏朗,在四進大院內,古柏、銀杏參天蔽日。三面環山,周圍林木蔥秀,環境幽美。寺廟有數十間房屋,高晉的鐫聯確實在寺廟的廊柱上見了,豐腴浮艷中透著他的得意和自...
香山寺,位於江蘇省鎮江市高資境內。該寺廟雖沒有靈谷寺等寺廟的名氣大,卻很不一般,它的存在證明了高資在唐朝時的繁盛。簡介 屬於寧鎮山脈的香山,位於高資境內,山麓有一座始建於唐朝的寺廟,這座寺廟雖沒有靈谷寺等寺廟的名氣大...
寺內原有觀音廟、梳妝樓、蓮花池等,後均毀。1990年代時僅存殘牆壁畫。龍泉寺。位於香山東峰北面約2.5千米處石崖下。(見)。明萬曆年間新中國成立前夕,寺內尚有常住僧人。傳說繪有“唐僧西天取經”“老君八卦爐火煉孫悟空”“...
香山妙音禪寺,簡稱為妙音寺,始建於漢代,興於唐代,唐初貞觀十七年(643年),由唐朝名將尉遲公將軍親自培修。香山妙音禪寺位於重慶市城口縣坪壩鎮樂園村大佛爺山下距鎮政府約2公里,寺後山山形如大佛趺坐,膝下平壩建廟,廟宇四重,...
普賢寺是於公元1042年(高麗時期)建成的,以24殿閣(243間)組成的朝鮮名剎,是朝鮮的文化瑰寶。初期,此寺是華嚴宗的一座寺院。後改為曹溪宗(禪宗)的一處福地,幾經興衰。現在,寺內有大雄殿、萬歲樓、觀音殿等10多幢建築和古塔...
江口縣香山寺,位於江口縣城三星路南面紅廟岩西側縣圖書館前面,座東向西,原叫觀音廟,建築年代不詳,於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1883年11月)更名為香山寺。概況 香山寺分前後兩進和數棟廂房,包括空地,總面積約11000平方米,是一個寺廟...
香山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青山村。始建於1917年,1948年擴建。 “文化大革命”時期,拆除。1992年四方善信資助,龍山、榜頭、東朱、下宅、高地、井邊、抗東、頂店、後坑、後黃、枯棲等12個自然村同心捐資,重建大雄寶殿,占地面積...
神宗萬曆皇帝曾至此登高遠望,並題寫“來青”二字,為香山寺旁的來青軒。清朝 清乾隆十年(1745年),香山的園林營建工程正式展開,而香山寺的擴建工程也在同一時期進行。經過擴建後的香山寺與其周邊的宗鏡大昭之廟、碧雲寺、臥佛寺共同...
香山寺廟與旗營 《香山寺廟與旗營》是201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利亞、王玉芳、張建水主編中共海淀區委香山街道工作委員會、海淀區人民政府香山街道辦事處。
據香山古香林寺譜記載,古香林寺於唐朝貞觀年間正式開山,第一位和尚是正芳祖師,第一個尼姑是正機師太。兩人出家前原是一對夫婦,家住北方,為朝中達官貴人,信奉佛教,後因某種原因棄官出走。夫婦乘船南下,欲覓個風水好的地方削髮...
該廟坐東北向西南,初建時用麻石構築,後改為磚瓦結構。該廟並不大,深2.2米,寬0.9米。民國廿五年(1936年),在廟前加建平頂涼亭和護欄。歷史考證 據清代的《香山縣誌》記載:“碓坑在縣東三十五里有石礱石碓是有碓坑之目...
香岩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黃河以南的香山之巔,距城百里,行政區屬紅泉鄉,與甘肅靖遠縣,寧夏海原縣,同心縣接壤,按其地理特點有雞鳴一聲聽三縣之稱。香岩寺山是縣內最高大的香山主峰。古時森林茂盛,層巒疊嶂,頂峰建有香...
其時,茅山遍地香茅,幽香撲鼻,又名香山。元末明初,戰事頻發,年久失修的大雄寶殿一度倒塌。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德踞禪師來寺住持,重建大雄寶殿,塑三尊大佛,十八尊者。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冊封國師仙訓奉旨化游...
除此之外,還有歷代相傳的“佛教八小名山”,分別為:江蘇狼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江西廬山、雲南雞足山、浙東天台山、陝西終南山、北京香山。五台山 基本信息 五台山,中國佛教第一聖地。 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五百餘里,海拔三千米...
昭廟全名“宗鏡大昭之廟”,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為紀念班禪六世來京朝覲而修建的,兼有漢族和藏族的建築風格。廟後矗立著一座七層琉璃磚塔。主要景點 綜述 香山靜宜園是清代時著名的“三山五園”之中的一山一園,但後來被英法...
另一件歷史文物就是譚公廟旁的一塊碑石,刻於清道光七年(即公元一八二七年),碑石上刻的是香山縣政府勒石永禁舟師兵役濫封索擾漁船的規定。廟側有一通近二百年的“過路環勒石曉諭”碑,記錄當地民政管理歷史。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譚...
“既建須彌福壽之廟於熱河,復建昭廟於香山之靜宜園,以班禪遠來祝釐之誠可嘉,且以示我中華之興黃教也。”(見《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十七)同時,在北京皇家苑囿南海子德壽寺內改建了“御座房三楹”,用以接待六世班禪喇嘛。不僅...
街區的文物保護單位、民居等歷史遺存,是研究閩南建築史、漳州發展史、閩台文化和商業交流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由“漳州石牌坊”、“王升祠”、街區小廟和民居建築所圍合成的街道空間,尺度親切,歷史文化氣氛濃厚。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