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古香林寺

南山古香林寺

南山古香林位於市區東南4公里。這一帶群山起伏,林蔭茂密,林中原有一座佛寺,相傳建於明朝,清代重修,名為“南山古香林寺”,民國18年(1929年)重建,改名為“雪山古香林寺”。寺內有如來觀音四大金剛、十八羅漢等佛像。寺外花園石景,古色古香。四方前來參拜者甚眾。該寺惜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拆除,尚存寺牆。平頂房等殘跡,自然景色猶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山古香林寺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山市
  • 始建時間:明代
  • 別名:雪山古香林寺
位置與特徵,歷史長河,環境,

位置與特徵

在香山(中山)的寺廟中,數古香林最為悠久,至今已達1300年,它位於東區新安村西南面的一個叫田螺地的山窩間,為五桂山系大尖山北面的一個小山峰,高約139米,距石鼓城區4公里,登臨從新安村土名深水坑繞過,步上足有百級的“百步梯”石階,就可見到一個天然生成並經加工的石拱山門,上方大石刻著“雪山”兩個正楷大字,進了拱門,便是古香林寺遺址,過去有大雄寶殿一座,供奉佛祖及十八羅漢眾多菩薩,殿旁還有多間僧舍齋堂。殿前有一個二畝左右的池塘,種滿蓮花,寺院前後左右的大石頭均刻著“洗心”、“老實念佛”等等勸人信佛行善的摩崖石刻,還有保存多座唐宋元明清朝代的高僧古墓,由此可見古香林寺有一定規模,為廣東珠江三角洲著名的佛教寺廟之一,故在老一輩中山人中流傳久遠。 據香山古香林寺譜記載,古香林寺於唐朝貞觀年間正式開山,第一位和尚是正芳祖師,第一個尼姑是正機師太。兩人出家前原是一對夫婦,家住北方,為朝中達官貴人,信奉佛教,後因某種原因棄官出走。夫婦乘船南下,欲覓個風水好的地方削髮出家,以終天年,當來到香山島,進入石岐海周圍,發現古香山山清水秀,峰迴嶺轉,有龍騰虎躍之勢,認定是風水勝地,於是徒步上山,勘察五桂山地形,終於選定土名田螺地的山窩為落腳出家之所,兩人削髮為僧,按出家人的例規改夫妻為師兄弟,男的取名正芳,女的取名正機,將帶來財物各分一半,作為建寺修行的經費。正芳在山上蓋起茅舍,取名為“古香林寺”,並把這處山脈定名為“嶺南小雪山”,正機則在山下結一茅舍,取名為“善慧庵”,從此一僧一尼,專心修行,除參禪悟佛外,還行醫占卜。佛課之餘,或琴棋書畫,或采野墾荒,或躬耕壠畝,怡然自得。訊息傳開,到古香林寺拜佛問簽,求醫取藥人逐漸增多,甚至有人自願削髮,皈依空門,拜正芳、正機為師。數十載後,正芳、正機百年歸老,眾弟子為紀念兩人,尊稱正芳為“開山祖師”,正機為“善慧庵高祖師太”,正芳骨灰安放在寺院內供人拜祭。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才始立縣,因此流傳著“先有香林,後有香山”的說法。
正芳開山祖師之後,古香林寺住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到宋朝摩呵和尚擔任住持期間,寺院香火鼎盛,前來瞻仰參佛的時逾千人,遠近聞名,得到官府重視,撥出附近數千畝稅山歸古香林所有,維持寺院僧人生活和日常所需費用。摩呵和尚圓寂後,由其徒弟九還和尚接任住持時,將茅草改由磚塊修建寺院,佛像由畫像改為泥石木雕塑。

歷史長河

宋末元初,國家動亂,古香林僧人不滿異族入侵,有的參加抗元,有的雲遊四海,寺院無人管理,一度日久失修,部份寺院倒塌。元朝政局穩定後,非石和尚任住持,重建了古香林寺,將寺內部份佛像改為銅鐵鑄成,使古香林寺生色不少,香火重新興旺起來,故非石和尚復興之功被人尊稱為第二個“開山祖”。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古香林寺香火最為興旺,很多箱櫃都刻有“永樂”兩字。成化年間,住持智慧型和尚非常重視寺院來往縣城石岐交通,想方設法修橋整路,使香客遊人攬勝更為方便。
明朝崇禎年間(1628~1643年),倭寇襲擾沿海,清兵入關,造成當時社會動盪,生產遭受破壞,民不聊生,僧人生活困難,香客遊人減少,住持慧庸將寺院規模縮小,把古香林寺易名為香林庵,以節省開支。清朝初年,經費更為缺乏,元朗大師認為寺院應建在人口稠密但環境幽美的地方,於是在清初順治年間在西林庵山下新建了一間香林庵,果然招來香火,緩解了困境,但在1945年初英大師圓寂後,香林庵因無人管理而倒塌了。
清乾隆乙亥年(1755年),僧人解圓又上古香林山重修香林庵,同治元年(1862年),華僑鄉親和鄉民積極捐款捐物修葺了古香林庵這個破落的寺院,同治中期,“十梅”大師舉眾齊上香林庵,充實了力量,重修了寺院。香林庵復名為“雪山古香林寺”,善慧庵隨之稱為“古善慧庵”。“十枝梅”中的梅壯、梅菊、梅芳等和尚先後圓寂,排行第十的梅石大師從四川峨眉山寺院深造回來接任住持,梅石經過進修,佛學悟性大增,詩詞造詣很深,主持寺院有方,做出顯著成績,受到邑人稱讚,後傳位於淡霞大師,為了維持寺院經濟開支,淡霞大部分時間外出賣藝賣藥,南來北往,東奔西跑,行醫濟世,傳經布道,把古香林寺的優良傳統廣泛宣傳,使古香林寺帶進興盛時期,每逢觀音誕,到寺旅遊、參禪者多達二三千人,大有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象。清末民初,傳位於惠普大師,寺院僧人及俗家子弟十多人。
1930年,在華僑港澳同胞及石岐善長仁翁的資助下,惠普住持把明朝所留下的古香林舊寺拆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擴建成新寺院,面積88平方公尺,院高4公尺,平頂磚瓦,增建部份生活設施,同時在石岐華佗廟附近興建南山竹院,作為古香林的聯絡點,又作為惠普大師為民眾診病之所。據說惠普大師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治好不少人。抗戰期間,寺院為五桂山抗日部隊聯絡站,常有游擊隊駐紮,受到惠普及眾僧熱情招待和幫助。
1955年惠普大師圓寂,從此古香林寺無人管理,加上歷史客觀原因,院舍、佛像大部分倒塌,因而所有經書、證件亦早已蕩然無全了,1968年寺院拆去上蓋,1985年某公司籌劃開發古香林旅遊區,後來也不了了之,現只留下石拱山門和斷壁殘垣,一片荒草萋萋。

環境

古香林山周圍環境優美,寺院歷史悠久,如果重修寶剎,將大尖山連在一起開發,利用金鐘水庫、石榴坑水庫及馬嶺水庫的自然景觀,發揮林區優勢,修築石徑,建築亭台,添置玩樂健身玩樂設施,建成中山市的一個大型郊野公園,為五桂山林區加上點睛之筆,將給人民民眾帶來無限福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