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頸椎病的分型,除了分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這五型頸椎病以外,還有一些頸椎病稱之為其他型頸椎病,目前主要指食管壓迫型,臨床較少見。食道型頸椎病主要是椎體前緣出現骨刺,向前突出壓迫食管,引起病人吞咽困難的臨床症狀;或者刺激或壓迫膈神經出現
呼吸困難,或者刺激或壓迫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等,並出現其他相應的臨床表現。
症狀
食道型頸椎病是以咽喉乾澀、咽喉部疼痛、明顯異物、吞咽困難、音啞等咽喉、食道症狀。 X線側位片出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反張、前曲度加大、椎體移位、椎體前緣增生,以及食道後壁黏膜炎性滲出、不同程度的潰瘍、憩室形成等病理改變為診斷依據的頸椎病。
病因病理
病因
食道及咽喉症狀形成除椎體前緣增生產生的直接刺激外,與生理曲度變化,特別是頸4~6椎 體移位對食道的牽拉、擠壓而產生的軟組織位移有直接關係。咽喉部位的感覺較食道部更為 明 顯,因此在症狀上也常占主導。病變部位的黏膜分泌物的減少,炎性滲出的增加或潰瘍部位 的大小,憩室形成的程度,同症狀輕重也成正比關係,憩室形成原因與反覆的炎性刺激之間的關係尚不明確。
發病機理
其症狀的輕重於曲度變化的大小、骨贅形成程度,椎體移位的形式及位置、患者的發病年齡、病程長短有直接關係。食道型頸椎病咽喉部疼痛、乾澀的程度及部位不同於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疼痛、乾澀等症狀 多局限於咽頰部,症狀時輕時重,並可受上呼吸道感染等其它疾病的影響加重。食道型頸 椎病疼痛、乾澀感位置靠下,多數病人喉結上部疼痛,隨頸項部的活動加強而有逐漸減輕的 可能。其咽喉部乾澀疼痛較重,異物感不明顯。而且異物感症狀多在吞咽時發生,不同於梅核氣的異物感受情緒影響明顯。使用治療咽喉部和梅核氣藥物對食道型頸椎病多無作用 。或僅在某種程度上減輕,隨後又恢復到原程度。而在使用頸椎病治療方法時症狀減輕明顯 ,特別是在糾正椎體移位後有
立竿見影的作用。個別患者因椎體前緣增生嚴重,導致治療中 症狀減輕緩慢,相對治療時間延長,但仍有一定療效。
臨床診斷
診斷標準
1.吞咽困難,早期見於進硬質或乾燥食物時,症狀逐漸加重。
2.吞咽困難發展緩慢,且經常與精神緊張等關係密切。
3.多數表現在環狀軟骨水平段不適。
4.有胸骨後的灼熱與刺痛。
5.X線平片可見有椎體前緣骨刺,鋇餐檢查局部食道有受壓。
檢查
1、X線平片檢查 顯示椎體前緣有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鳥嘴狀。其好發部位以頸5~6最多,次為頸6~7及頸4~5椎節。約半數病例其食管受壓範圍可達2個椎間隙。
2、鋇餐檢查 在鋇餐吞服透視下(或攝片),可清晰地顯示
食管狹窄的部位與程度。食管的狹窄程度除與骨贅的大小成正比外,且與頸椎的體位有關。當屈頸時,食管處於鬆弛狀態,鋇劑容易通過,輕型者甚至不顯示狹窄;但仰頸時,由於食管處於緊張與被拉長狀態,以致使鋇劑通過障礙程度加劇。
3、MRI及CT檢查 均可顯示椎節局部的病理改變,包括椎節前、後骨刺生成情況及對食管的影響等。
早期頸椎病該如何得到有效治療
早期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
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程度較輕,這個時候可先不做特殊治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節:
第一、注意適當休息
避免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症狀。
第二、改變用枕習慣
頸椎的生理曲度(簡稱
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再有,當人們長期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比如長時間低頭工作、睡高枕或頸部外傷、外感風寒時,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容易發生改變。頸曲的改變或消失,往往意味著椎體穩定性變差,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椎體退變,神經受壓以及頸伸肌慢性損傷。另外,頸曲的消失也會導致黃韌帶肥厚、頸韌帶損傷、椎體旁有關肌肉的損傷等,進而誘發頸椎病變。這時,人很有可能出現頭頸肩背疼痛或感覺麻木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
癱瘓等一系列頸椎綜合症。
第三、積極鍛鍊
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鍊,正確的鍛鍊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第四、可使用熱敷
對於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治療
1、以保守療法為主 包括頸部制動、控制飲食(給以軟食或流質飲食)、避免各種刺激性較大的食物及各種對症療法並套用針對性治療,減輕骨贅對食道壁的受壓情況有治療意義。對有低熱、懷疑有食管周圍炎者,可給予廣譜抗生素。
2、伴有其他類型頸椎病需手術治療者 可在術中將椎間隙前方骨贅一併切除。
3、單純型經保守療法無效者 可考慮行手術切除,但對老年患者施術應注意其全身狀況及術後處理,文獻中曾有一例老年患者骨刺切除術後第3天 ,因咽喉處分泌物排出困難引起窒息並繼發心室纖維性顫動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報導。
4、藥物治療:如中醫辨證論治等
5、物理治療:
頸椎牽引、針灸、按摩推拿、小針刀、電療等也可以酌情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