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食用菌遺傳育種學
- 作者:邊銀丙
- 類別:高等教育“十四五”農林規劃新形態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31日
- 頁數:224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87692
- 版面字數:450千字
- CIP核字號:2022105525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食用菌遺傳育種學》的第一篇為食用菌遺傳學基礎,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六章可供本科生教學使用,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供研究生學習,也可以供科研工作者參考。第二篇食用菌育種原理與技術和第三篇食用菌遺傳育種學實驗,可以作為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的內容。
李玉院士對本教材的出版給予關心、支持和鼓勵,並作序。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各位編委的支持,譚琦、王波、宋春艷等老師為教材內容提供信息或諮詢意見,周雁老師和博士生張倩倩閱讀和修改,部分研究生參與了思考題答案草擬和全書校對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孟麗、趙曉玉等編輯給予的幫助。
2022年8月,《食用菌遺傳育種學》由高等教育社出版發行。
內容簡介
《食用菌遺傳育種學》共分三篇,總計十二章。第一篇內容為食用菌遺傳學基礎,重點介紹了食用菌繁殖方式與遺傳分析、子實體生長與發育、生物信息學基礎和種質資源評價等相關知識。第二篇內容為食用菌育種原理與技術,系統闡述了食用菌育種目標,以及選擇育種、雜交育種、原生質體技術及其套用、基因工程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原理與方法。第三篇內容為7個食用菌遺傳育種實驗。附錄部分收錄了與食用菌品種選育、品種描述和新品種保護等有關的標準或檔案。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一篇 食用菌遺傳學基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食用菌遺傳育種學概述 一、遺傳性變異與非遺傳性變異 二、食用菌遺傳育種學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食用菌遺傳育種研究概況 一、食用菌遺傳學研究概況 二、食用菌育種學研究概況 第三節 食用菌遺傳育種的研究方向 一、組學技術和分子標記套用 二、交配型系統結構與功能 三、異核體生長與發育調控 四、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 五、育種技術體系創新 第二章 食用菌基礎知識 第一節 概述 一、食用菌產業發展概況 二、食用菌栽培技術梗概 三、食用菌營養活性成分 第二節 食用菌主要類群 一、羊肚菌類 二、蟲草類 三、傘菌類 四、膠質菌類 五、多孔菌類 第三節 食用菌生理生態特性 一、營養生理 二、環境生理 三、生態特性 第三章 食用菌繁殖與遺傳分析 第一節 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 一、概述 二、無性生殖與無性孢子 三、有性生殖與有性孢子 第二節 五種常見食用菌生活史 一、草菇 二、雙孢蘑菇 三、滑菇 四、香菇 五、銀耳 第三節 遺傳標記 一、形態學標記 二、細胞學標記 三、蛋白質標記 四、DNA分子標記 第四節 遺傳作圖與連鎖分析 一、子囊菌遺傳作圖 二、擔子菌遺傳作圖 三、基因定位 四、數量性狀遺傳分析 第四章 食用菌子實體生長發育 第一節 子實體生長發育的多基因控制 一、擔子菌子實體生長發育過程 二、擔子菌子實體生長發育相關基因 三、擔子菌子實體發育的組學分析 第二節 交配型基因與子實體發育 一、子囊菌交配型基因與子實體發育 二、擔子菌交配型基因與子實體發育 第三節 單核體結實 一、單核體結實的遺傳控制 二、單核體結實與異核體結實的關係 三、單核體結實的意義 第四節 子實體生長發育的環境調控 一、影響子實體生長發育的環境因子 二、基質營養對子實體生長發育的影響 三、其他因子對子實體生長發育的影響 第五章 食用菌生物信息學基礎 第一節 食用菌基因組序列分析 一、基因組與基因組學 二、基因組測序與組裝 三、食用菌基因組的組裝 四、食用菌基因組序列解讀 第二節 基因組遺傳分析與比較基因組 一、食用菌基因組遺傳分析 二、食用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三、食用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 第三節 食用菌蛋白質組學 一、蛋白質組學及研究內容 二、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 三、蛋白質組學在食用菌中的套用 第四節 食用菌代謝組學 一、代謝組學研究內容 二、代謝組學研究方法 三、食用菌代謝組學研究 第六章 食用菌種質資源評價 第一節 種質資源庫建設 一、野生種質採集與分離 二、種質資源鑑定 三、菌種保藏 四、菌種擴繁 第二節 種質資源評價內容 一、營養生長特性 二、結實性狀 三、環境適應性 四、商品性狀 第三節 種性維護與種質資源創新 一、品種退化與種性維護措施 二、種質資源創新途徑 第四節 食用菌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 一、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評價 二、四種主栽食用菌的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 第二篇 食用菌育種原理與技術 第七章 食用菌育種目標 第一節 食用菌育種目標的制定 一、概述 二、制定育種目標應遵循的原則 三、食用菌育種目標的特殊性 第二節 食用菌育種的主要目標 一、產量性狀 二、品質性狀 三、生育期性狀 四、抗逆性 | 五、適應性 第三節 影響食用菌育種目標實現的因素 一、品種遺傳特性 二、環境因素 第四節 食用菌品種智慧財產權保護 一、食用菌品種DUS測試 二、食用菌新品種保護 三、食用菌品種登記 第八章 食用菌選擇育種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系統選育 一、系統選育的原理 二、系統選育過程與方法 第三節 野生菌株馴化 一、野生菌株馴化原理 二、野生菌株馴化實例 第四節 引種 一、引種的概念和原理 二、影響引種效果的主要因素 三、食用菌引種的步驟 第五節 食用菌選擇育種實例 一、香菇 二、黑木耳 三、糙皮側耳 四、金針菇 第九章 食用菌雜交育種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食用菌雜交育種原理 一、基因重組與雜種優勢利用 二、雜交親本選配原則 三、雜交子鑑定 四、雜交子篩選 第三節 食用菌雜交方式 一、單核體雜交 二、雙單雜交 三、多孢雜交 四、回交 第四節 食用菌雜交育種技術 一、單孢分離 二、原生質體單核化 三、雜交子鑑定 四、優良雜交子篩選 第五節 雜交育種實例 一、雙孢蘑菇 二、香菇 三、黑木耳 四、毛木耳 五、金針菇 第十章 食用菌原生質體技術及其套用 第一節 原生質體技術 一、概述 二、原生質體分離 三、原生質體再生 四、原生質體融合 五、原生質體技術的特點 第二節 原生質體融合育種 一、親本及遺傳標記選擇 二、融合子鑑定 三、融合子穩定性與結實能力 四、原生質體融合育種面臨的問題 第三節 原生質體技術的套用 一、構建真菌生理生化實驗系統 二、原生質體單核化在食用菌育種中的套用 三、原生質體作為食用菌遺傳轉化受體 第十一章 基因工程育種 第一節 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 一、概述 二、DNA基本操作技術 三、RNA基本操作技術 第二節 基因工程原理與技術 一、基因克隆技術 二、基因工程表達系統 三、蛋白質工程 四、代謝工程 五、食用菌基因工程 第三節 基因沉默 一、反義核酸技術 二、RNA干擾技術 三、基因敲除技術 四、基因沉默技術的套用 第四節 基因編輯及其套用 一、CRISPR-Cas9系統 二、影響CRISPR-Cas9編輯效率的因素 三、CRISPR-Cas9在高等真菌中的套用 第十二章 食用菌誘變育種 第一節 誘變育種的原理 一、基因突變 二、誘變劑和誘變機制 第二節 食用菌誘變育種方法 一、誘變育種方案設計 二、誘變育種流程與技術 三、影響誘變效果的外部因素 四、誘變育種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 食用菌誘變育種實例 一、物理誘變 二、化學誘變 三、複合誘變 第三篇 食用菌遺傳育種學實驗 實驗一 食用菌菌絲與核相染色觀察 實驗二 香菇野生菌株的ISSR分析 實驗三 金針菇原生質體製備及單核化 實驗四 糙皮側耳單核體交配型分析 實驗五 糙皮側耳單孢雜交與雜交子篩選 實驗六 雙孢蘑菇單孢分離物酯酶同工酶分析 實驗七 農桿菌介導的香菇遺傳轉化與基因過表達 附錄 附錄一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附錄二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 附錄三 《食用菌品種描述技術規範(NY/T1098-2006)》 附錄四 《食用菌品種選育技術規範(GB/T21125-2007)》 附錄五 《農作物品種審定規範食用菌(NY/T1844-2010)》 常見食用菌名錄 主要參考文獻 |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食用菌遺傳育種學》的數字課程與紙質教材一體化設計,內容包含書中各章的教學課件、思考題參考答案以及附錄等。
作品名稱 | 食用菌遺傳育種學 |
---|---|
出版時間 | 2022年8月 |
出版單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內容提供者 | 邊銀丙 |
策劃編輯 | 趙曉玉 |
責任編輯 | 李翠玲 |
教材特色
- 該教材的知識體系和內容編排更加科學、系統和富有層次。
- 該教材概念清晰。
作者簡介
邊銀丙,男,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農業大學套用真菌研究所所長。從事大型食(藥)用菌分子生物學、遺傳育種和病蟲害防控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