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

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

《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是由邊銀丙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的全國高等學校“十三五”農林規劃教材、iCourse·教材。該教材可作為高等農林、師範院校中園藝、植保、資環、林學、微生物學、生物學及農經等專業本(專)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關科研工作和從業人員參考。

該教材共十六章,由緒論、食用菌形態結構與主要類群、食用菌生理與生態、遺傳與育種、培養料與栽培設備設施、菌種繁育、草腐食用菌、木腐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食用菌、藥用菌、珍稀食用菌、馴化中的食用菌、病蟲害防控、保鮮加工與菌渣利用、食用菌生物學基礎實驗、食用菌栽培學實驗組成。

基本介紹

  • 書名: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
  • 作者:邊銀丙
  • ISBN:978-7-04-046650-8
  • 類別:全國高等學校“十三五”農林規劃教材、iCourse·教材
  • 頁數:356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7月3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外文名:Edible Mushroom Cultivate
  • CIP核字號:2016265772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社會評價,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是在楊新美教授(1996年第1版)和呂作舟教授(2006年第2版)主編版本的基礎上,組織全中國食用菌領域相關專家學者編寫而成的。
該次修訂在第2版30章的基礎上做了調整。第2版中前5章是基礎知識,中間23章按種類分章編寫,後2章是病蟲害防治和保鮮與加工。該版前4章格局基本沒變,將培養料與栽培設備設施、菌種繁育單列為第五章和第六章。將原有獨立設章節的各種菌類歸類為草腐食用菌、木腐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食用菌、藥用菌、珍稀食用菌和馴化中的食用菌6類,分章敘述列入第七章至第十二章。病蟲害防治和保鮮加工仍作為獨立的2章,即第十三、十四章。第2版書末5個附錄保留了附錄一、三、四、五,而將原有的附錄二擴展為第3版的第十五章和十六章。
《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的編審人員名單
主編
邊銀丙
---
---
---
副主編
王賀祥
申進文
謝寶貴
---
編委
邊銀丙(華中農業大學)
常明昌(山西農業大學)
李春如(安徽農業大學)
李明(河北農業大學)
李曉(吉林農業大學)
申進文(河南農業大學)
宋衛東(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王賀祥(中國農業大學)
王卓仁(華中農業大學)
肖揚(華中農業大學)
謝寶貴(福建農林大學)
徐章逸(華中農業大學)
余知和(長江大學)
周長青(山東農業大學)
張引芳(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彩虹(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審
羅信昌(華中農業大學)
呂作舟(華中農業大學)
---
---

出版工作

2017年7月31日,《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工作人員名單
策劃編輯責任編輯封面設計責任印製
孟麗
孟麗
張楠
田甜

內容簡介

該教材共分為16章,講述了食用菌栽培學所涉及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市場上主要類型食用菌的栽培原理和技術。第一章至第六章是基礎知識,包括緒論、食用菌形態結構與主要類群、生理與生態、遺傳與育種、培養料與栽培設備設施、菌種繁育。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別論述了六大類食用菌的栽培原理與技術,即草腐食用菌、木腐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食用菌、藥用菌、珍稀食用菌和馴化中的食用菌。第十三章為病蟲害防控,第十四章為保鮮加工與菌渣利用。第十五、十六章分別講述了6個食用菌生物學基礎實驗和6個栽培學實驗。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三節草菇
第三節病蟲害綜合防治
第一章 緒論
一、概述
一、栽培措施防治
第一節概述
二、生物學特性
二、物理防治
一、基本概念
三、發酵料設施栽培
三、生物防治
二、營養價值與保健功能
四、熟料設施栽培
四、化學防治
三、產業的效益
第四節雞腿菇
第十四章 保鮮加工與菌渣利用
第二節食用菌栽培發展簡史
一、概述
第一節產品採收
一、中國食用菌栽培發展簡史
二、生物學特性
一、香菇
二、西方食用菌栽培發展簡史
三、常規栽培技術
二、平菇
三、日本食用菌栽培發展簡史
第八章 木腐食用菌
三、雙孢蘑菇
第三節食用菌栽培現狀與發展趨勢
第一節香菇
四、黑木耳
一、國內外食用菌栽培現狀
一、概述
五、草菇
二、國內外食用菌產業發展趨勢
二、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產品貯藏保鮮
三、食用菌栽培學的主要內容
三、段木栽培
一、冷藏
第二章 食用菌形態結構與主要類群
四、代料栽培
二、低溫氣調貯藏
第一節真菌細胞的結構特徵
五、工廠化栽培
三、速凍
一、細胞壁
第二節黑木耳
第三節產品初加工
二、原生質膜
一、概述
一、鹽漬
三、細胞核
二、生物學特性
二、乾制
四、其他細胞器
三、露地栽培
三、罐藏
第二節真菌的營養體和組織體
四、大棚吊袋栽培
第四節菌渣綜合利用
一、營養體
第三節毛木耳
一、菌渣種植食用菌
二、菌絲的組織體
一、概述
二、菌渣肥料化利用
第三節真菌的繁殖體
二、生物學特性
三、菌渣飼料化利用
一、真菌的繁殖方式
三、大棚栽培
四、菌渣基質化利用
二、無性繁殖體與無性孢子
第四節銀耳
五、菌渣用於生態修復
三、有性繁殖體與有性孢子
一、概述
第十五章 食用菌生物學基礎實驗
四、子實體形態及其發育過程
二、生物學特性
實驗一食用菌母種培養基製作
第四節食用菌的分類地位
三、設施化栽培
一、實驗目的
一、子囊菌門
第五節平菇
二、實驗原理
二、擔子菌門
一、概述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第五節毒菌
二、生物學特性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一、毒菌中毒類型
三、發酵料栽培
五、實驗注意事項
二、毒菌中毒後的急救措施
四、熟料栽培
六、實驗結果處理
第三章 食用菌生理與生態
第九章 工廠化栽培食用菌
七、思考題
第一節食用菌的營養生理
第一節金針菇
實驗二食用菌鎖狀聯合與核相觀察
一、營養方式
一、概述
一、實驗目的
二、營養需求
二、生物學特性
二、實驗原理
三、營養物質吸收
三、工廠化栽培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四、營養物質傳輸
第二節雙孢蘑菇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第二節食用菌的新陳代謝
一、概述
五、實驗注意事項
一、呼吸作用
二、工藝流程與設備設施
六、實驗結果處理
二、物質合成與分解
三、堆肥製作
七、思考題
三、次生代謝
四、菌絲培養
實驗三食用菌雜交育種技術
第三節食用菌生長發育環境
五、出菇管理
一、實驗目的
一、溫度
第三節杏鮑菇
二、實驗原理
二、水分與空氣相對濕度
一、概述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三、氧氣與二氧化碳
二、生物學特性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四、光線
三、工廠化栽培
五、實驗注意事項
五、酸鹼度
第四節白靈菇
六、實驗結果處理
第四節食用菌與其他生物的關係
一、概述
七、思考題
一、食用菌與其他微生物
二、生物學特性
實驗四食用菌物種DNA分子鑑定
二、食用菌與植物
三、工廠化栽培
一、實驗目的
三、食用菌與動物
第五節真姬菇
二、實驗原理
第四章 遺傳與育種
一、概述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第一節食用菌生活史
二、生物學特性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第二節食用菌性親和系統
三、工廠化栽培
五、實驗注意事項
一、同宗結合
第六節灰樹花
六、實驗結果處理
二、異宗結合
一、概述
七、思考題
第三節引種與系統選育
二、生物學特性
實驗五食用菌胞外纖維素酶活性檢測
一、引種
三、工廠化栽培
一、實驗目的
二、系統選育
第七節繡球菌
二、實驗原理
第四節雜交育種
一、概述
三、儀器設備及實驗材料
一、雜交育種的原理
二、生物學特性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二、雜交育種的親本材料
三、工廠化栽培
五、實驗注意事項
三、雜交育種的方法
第十章 藥用菌
六、實驗結果處理
四、雜交子的鑑定
第一節靈芝
七、思考題
五、優良雜交子的篩選
一、概述
實驗六食用菌田間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
第五節誘變育種
二、生物學特性
一、實驗目的
一、基因突變
三、代料栽培
二、實驗原理
二、誘變劑和誘變機制
四、短段木熟料栽培
三、儀器設備和實驗材料
三、誘變育種方法
第二節猴頭菌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四、誘變育種面臨的問題
一、概述
五、實驗注意事項
第六節分子生物學技術及其套用
二、生物學特性
六、實驗結果處理
一、DNA分子標記及其套用
三、代料栽培
七、思考題
二、PCR技術的原理及其操作
第三節茯苓
第十六章 食用菌栽培學實驗
三、常用的DNA分子標記
一、概述
實驗一雙孢蘑菇培養料製備
四、DNA分子標記技術的套用
二、生物學特性
一、實驗目的
第五章 培養料與栽培設備設施
三、段木栽培
二、實驗原理
第一節栽培原料和培養料製備
第四節豬苓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一、栽培原料種類
一、概述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二、栽培原料的預處理
二、生物學特性
五、實驗注意事項
三、培養料製備
三、菌材伴栽法栽培
六、實驗結果處理
第二節栽培設備
第五節蛹蟲草
七、思考題
一、栽培原料處理機械
一、概述
實驗二金針菇液體菌種製作
二、菌種培育機械
二、生物學特性
一、實驗目的
三、消毒與滅菌機械
三、蠶蛹栽培
二、實驗原理
四、接種機械
四、米飯培養基栽培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五、裝瓶與裝袋設備
第十一章珍稀食用菌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第三節栽培設施
第一節羊肚菌
五、實驗注意事項
一、菇棚
一、概述
六、實驗結果處理
二、菇房
二、生物學特性
七、思考題
三、養菌室
三、大田栽培
實驗三雙孢蘑菇覆土材料製備
四、發酵隧道
第二節滑菇
一、實驗目的
第四節物聯網技術與套用
一、概述
二、實驗原理
一、物聯網的概念
二、生物學特性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二、農業物聯網組成及其特點
三、盤栽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三、物聯網在食用菌產業中的套用
四、袋栽
五、實驗注意事項
第六章 菌種繁育
第三節茶樹菇
六、實驗結果處理
第一節菌種及制種場所
一、概述
七、思考題
一、菌種的概念與分級
二、生物學特性
實驗四黑木耳菌袋劃口與催芽
二、制種場所
三、代料栽培
一、實驗目的
第二節消毒和滅菌
第四節竹蓀
二、實驗原理
一、常用消毒方法
一、概述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二、常用滅菌方法
二、生物學特性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第三節菌種分離與培養
三、畦式栽培
五、實驗注意事項
一、組織分離法
第五節榆黃蘑
六、實驗結果處理
二、基內菌絲分離法
一、概述
七、思考題
三、孢子分離法
二、生物學特性
實驗五香菇烘乾技術
第四節固體菌種生產
三、代料栽培
一、實驗目的
一、母種擴繁
第十二章 馴化中的食用菌
二、實驗原理
二、原種製作
第一節冬蟲夏草
三、儀器設備及實驗材料
三、栽培種製作
一、概述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第五節液體菌種生產
二、生物學特性
五、實驗注意事項
一、液體菌種生產設備的控制
三、人工感染法培育
六、實驗結果處理
二、液體培養基製備
第二節松茸
七、思考題
三、接種與培養
一、概述
實驗六雙孢蘑菇鹽漬加工
第六節菌種保藏與復壯
二、生物學特性
一、實驗目的
一、菌種保藏原理
三、仿野生栽培
二、實驗原理
二、菌種保藏方法
第三節塊菌
三、儀器設備與實驗材料
三、菌種退化與復壯
一、概述
四、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
第七章 草腐食用菌
二、生物學特性
五、實驗注意事項
第一節雙孢蘑菇
三、仿野生栽培
六、實驗結果處理
一、概述
第十三章 病蟲害防控
七、思考題
二、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病害及其發生規律
附錄一食用菌培養基
三、堆肥製作原理
一、病害的類型
附錄二農作物秸稈及副產品化學成分
四、常規栽培技術
二、侵染性病害及其發生規律
附錄三各種培養料的碳氮比
第二節巴氏蘑菇
第二節蟲害及其發生規律
附錄四常用消毒劑使用法
一、概述
一、常見害蟲及其發生規律
主要參考文獻
二、生物學特性
二、常見害蟎及其發生規律
名詞索引
三、發酵料床式栽培
三、常見有害軟體動物及其發生規律
真菌中文名與拉丁名對照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配有Abook數字課程,該課程包括深入學習、主編導學、參考文獻、各章思考題、教學課件等;同時,提供了二維碼資源。
數字課程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內容提供者
“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數字課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7年8月
邊銀丙

社會評價

《食用菌栽培學(第3版)》有傳承,有發展,有創新!“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生”,新人新作充滿了新意,預示著中國食用菌年青一代已經茁壯成長起來!希望產業中的新一代“蘑菇人”從中悟出些許道理,而為這份我們幾代人所鐘愛的事業貢獻終身!(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農科院外籍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評價)

作者簡介

邊銀丙,男,1963年11月出生,湖北省仙桃市人,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農業大學套用真菌研究所所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中國菌物學會副理事長,主講研究生課程《真菌生物學》《食用菌研究法》《食用菌研究進展》,講授本科生課程《食用菌栽培學》《蘑菇與人類生活》《真菌基礎》《微生物學》《植物病理學》《藥用真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