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中國香港舉行的
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
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其中,“傑拉華”一名由
馬來西亞提供,意為一種淡水魚,又名蘇丹魚,常見於大河流里。本次為“傑拉華”一名第五次使用。
發展過程
12月13日4時許,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未來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中”(MEDIUM)。
12月15日8時許,
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2月16日8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
烈風警報(GW)。當日下午,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未來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高”(HIGH),並對其發出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
12月17日8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317,並將其命名為“傑拉華”,中央氣象台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2月18日8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當日9時30分許,其中心被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認定在菲律賓
東達沃省附近登入,登入強度為熱帶風暴級別,中央氣象台則認定其登入時間為11時。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當日23時許,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12月21日8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在事後發布的最佳路徑中,中國氣象局將把其降格為熱帶低壓的時間提前至12月18日8時。
颱風特點
颱風“傑拉華”具有“生成晚、強度弱”的特點,且其生成打破了多項紀錄。
據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介紹,雖然12月已是北半球氣候上的冬季,中國陸地不少地方已進入冬季,但在熱帶洋面上,氣溫、海溫仍然較高,具備生成颱風條件,“傑拉華”因而得以生成。
“傑拉華”的生成不僅打破了西北太平洋持續兩個月的颱風空窗期,也避免了2023年最後一個被命名的颱風出現在10月的“離譜”情況(上一次則是2010年);同時,“傑拉華”於2023年12月18日登入菲律賓,成為了2023年第一個登入菲律賓(不含離島)的颱風。不過強度方面,“傑拉華”乏善可陳,凜冽的北風是“傑拉華”邁不過去的坎,中央氣象台認定其最強時僅有熱帶風暴級(8級,18m/s)。此外,“傑拉華”也是21世紀以來截至2023年最晚生成的17號颱風。
預報預警
中國
中央氣象台2023年12月17日上午發布颱風預報,颱風“傑拉華”將於當日夜間在菲律賓棉蘭老島東部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而後強度緩慢減弱。
菲律賓
颱風影響
受颱風“傑拉華”影響,菲律賓棉蘭老島多地升起二號風訊,包括達沃市在內的多個地區宣布停工停課。
菲律賓國家減災委發布訊息稱,截至2023年12月19日8時,颱風“傑拉華”造成菲律賓1人失蹤,1人受傷,超過8.6萬人受災。
菲律賓國家減災委稱,截至2023年12月20日8時,颱風“傑拉華”致1人失蹤,超過9萬人受災。“傑拉華”在18日登入菲律賓後,造成東達沃省卡拉加市的一處橋樑垮塌,導致7000多戶家庭無法通行,該區域成為孤島。居民只能依靠小船進出。
據菲律賓國家減災委訊息,截至2023年12月21日8時,颱風“傑拉華”在菲律賓共造成1人失蹤,1人受傷,受災人數超過32萬。數據顯示,“傑拉華”18日登入菲律賓後共引發41處洪災,導致1427座房屋和4處公共基礎設施被損毀,17條公路、2座橋樑和31處碼頭受到影響。
據菲律賓國家減災委訊息,截至2023年12月22日8時,颱風“傑拉華”在菲律賓共造成1人失蹤,1人受傷,受災人數超過38萬,共造成43處洪災,並引發2處山體滑坡。共有1943座房屋和4處公共基礎設施被損毀,19條公路、4座橋樑和31處碼頭受到影響。
據菲律賓事後發布的關於颱風“傑拉華”的報告上的數據,“傑拉華”在菲律賓共造成1人失蹤,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38.2萬比索。
颱風趣聞
由於
颶風多拉移入西北太平洋變成
颱風多拉(國際編號:2308),進入了西北太平洋颱風編號序列,使得2023年西北太平洋在其之後再有熱帶氣旋獲得命名時年度編號均依次順延一位,2023年的“傑拉華”與2012年的“
傑拉華”均為當年的17號颱風。更為巧合的是,2023年的“傑拉華”與2012年的“傑拉華”被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的熱帶氣旋正式編號也相同,均為當年的18W,但兩個“傑拉華”巔峰強度卻千差萬別。2012年的“傑拉華”為典型的秋季超強颱風,與當年的“
三巴”並列成為中國氣象局評級下的年度最強風暴(65m/s),而2023年“傑拉華”由於生成時間與發展條件遠不如前者,其強度最強只有熱帶風暴級別(18m/s),使得兩者頗有“同名不同命”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