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尋求傾向

風險尋求傾向

風險傾向是指人在面對不確定事件時的態度或行為(保守或激進,風險尋求或風險迴避等)。風險尋求傾向是指當有兩個或多個可供選項時,個體更傾向選擇風險較大的選項。風險傾向研究是決策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門課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險尋求傾向
  • 外文名:Risk seeking propensity
定義,相關理論,影響因素,遺傳基因,認知要素,情境,

定義

人類在作決策時會面臨許多不確定情境因素,在這樣的情境下作決策就意味著風險,並且不確定性本身就包含一種最難以估量的風險,有風險,就有風險決策。在風險決策過程中,由於決策的不確定性,個體所知覺的風險情景也不是單一的,從而表現出兩種風險偏好:風險迴避與風險尋求。風險迴避(risk avoidance)的操作性定義為當有兩個或多個可供選項時,相比而言,個體更傾向於選擇風險小的選項;風險尋求(risk seeking)正好與之相反,是指當有兩個或多個可供選項時,相比之下,個體更傾向選擇風險較大的選項。風險尋求與風險迴避反映了決策者對風險的態度,是對一項風險事件的容忍程度,但其結果都是為了在風險信息溝通中獲得較為滿意的結果。

相關理論

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是現代決策研究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在風險決策方面,該理論提出,決策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決策者在判斷、評價和決策過程中會受到心理、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進而產生情緒、認知等方面的偏差。
人們進行風險決策時,實際上就是對“前景”進行的一種選擇。“前景”即決策中的備擇方案,前景的選擇過程體現了人的特殊心理過程與規律。前景理論中提出,收益情景下,大多數決策者傾向於風險規避;損失情景下,大多數決策者則傾向於尋求風險,對於同等量的收益和損失,決策者對於損失的敏感性要高於收益的敏感性。

影響因素

研究者們對於風險傾向的跨文化差異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大部分的結果發現中國被試在涉及經濟領域的決策行為時會比美國被試更加傾向於風險尋求。

遺傳基因

在風險情境中,決策者的風險傾向一部分基於遺傳基因。例如,決策者的神經類型或氣質特點等。

認知要素

決策者的價值觀:人們的風險目標具有主觀價值,不同的人對於同一風險決策任務,具有不同的價值意義的風險目標,人們對風險目標的主觀效用與環境信息進行比較評估,決定備擇方案。
決策者的成功經驗與失敗經驗:當以往成功經驗居多時,人們的冒險性增強,傾向於風險尋求決策;反之,以往失敗經驗居多時,人們的冒險性降低,傾向於風險規避決策。
決策者對風險可接受程度的認知判斷:當人們認為風險決策情境中固有的風險性突出時,他們就會將風險因素與消極的決策後果相聯繫,最終選擇風險規避決策;反之,當人們認為風險情境中具有可以減少損失的潛在因素較大時,就降低了風險因素的認知,會選擇風險尋求決策。

情境

在前景理論中有一個核心概念“參照點”,個人偏好是隨著當前狀況偏離參照水平的程度而變化的,而不是取決於某個絕對量",一般來說,個體是迴避風險還是尋求風險取決於現狀相對於參照點的位置,當現狀低於參照點時,個體傾向於把外在的挑戰看作機遇,會選擇風險性較大的決策方案;而當現狀高於參照點時,個體傾向於把外在挑戰看作威脅,從而採取迴避風險的行為。
框架效應:在損失框架下,人們為了迴避損失傾向於選擇風險性的方案;在收益框架下,為了收益傾向於選擇保守性的方案,這一現象在個體水平和組織水平上得到驗證。
信息呈現方式:同一問題採用不同的描述引起不同的風險偏好行為,最經典是卡尼曼和特韋斯特關於亞洲病的實驗,結果發現當信息以肯定(積極)的形式呈現時,個體決策表現出風險迴避,而當信息以否定的(消極)的形式呈現,個體決策表現出風險尋求。一些學者對負性信息分別採用數字呈現與圖形呈現,結果發現圖形比數字更能引起風險迴避,提出“圖形效應”的概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