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理論
古典決策理論
古典決策理論盛行於20世紀初到50年代期間,它把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的行為看做是完全理性的,認為應從經濟的角度看待決策問題,即決策的目的是為了使組織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這種決策理論主要基於以下基本觀點和假設:
1.決策者有現成的辦法獲得與決策情況有關的所有方面的信息,以全面掌握有關決策環境的信息;
2.決策者在識別和診斷問題時能夠處理和記憶所有與決策有關的信息;
3.決策者能夠識別所有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充分了解每個備選方案的結果;
4.多重目標可以用單一的、簡單的數學方程式表示;
5.決策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決策者作為一個理性的人,總是選擇能夠產生最大利潤的 備選方案;
6.為保證決策的有效性,決策者應建立一個合理的、自上而下執行命令的組織系統;
7.所有的決策者都用相同的方式處理信息,並做出相同的決策。
研究者研究餓 研究者 研究者認為,決策者擁有完整的個人偏好系統,這個系統允許他們在備選方案中做出選擇;他們知道全部可行的備選方案;在進行複雜的計算決定哪個備選方案時,他們的能力不受限制。
行為決策理論
西蒙認為,理性的和經濟的標準都無法確切地說明管理的決策過程,進而提出“有限理性”標準和“滿意度”原則。影響決策者進行決策的不僅有經濟因素,還有其個人的行為表現,如態度、情感、經驗和動機等。[3]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的行為並非完全理性的,只是部分理性的,或者是有限理性的。西蒙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1.人的理性介於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間,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2.決策者在識別和發現問題中容易受知覺上的偏差的影響。
3.由於受決策時間和可利用資源的限制,決策者選擇的理性是相對的。
4.在風險型決策中決策者往往厭惡風險,傾向於接受風險較小的方案。
5.決策者在決策中往往只求滿意的結果,而不願費力尋求最佳方案。
完全理性決策論
又稱
客觀理性決策論。代表人物有英國經濟學家J.邊沁、美國科學管理學家F.W.泰勒等。他們認為人是堅持尋求最大價值的經濟人。經濟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為實現組織和個人目標而作出最優的選擇。其在決策上的表現是:決策前能全盤考慮一切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所產生的影響;決策者根據自身的價值標準,選擇最大價值的行動為對策。這種理論只是假設人在完全理性下決策,而不是在實際決策中的狀態。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連續有限比較決策論:代表人物有西蒙
理性、組織決策論:代表人物有美國組織學者J.G.馬奇
現實漸進決策論: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政治經濟學者C.E.林德布洛姆
非理性決策論:代表人物有
奧地利心理學家S.弗洛伊德和義大利社會學家V.帕累托等。
當代決策理論
繼古典決策理論和行為決策理論之後,決策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即產生了當代決策理論。當代決策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決策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決策程式就是整個管理過程。組織是由決策者及其下屬、同時組成的系統。整個決策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研究組織的內外環境。
2.確定組織目標。
3.設計達到該目標的可行性方案。
4.比較和評估方案,確定擇優方案。
5.實施方案。
6.追蹤檢查和控制
決策風格的形成與影響因素
對於決策風格的形成,有眾多因素會對其造成影響:如經濟因素,決策環境、時間因素、個人的行為表現,如態度、情感、經驗和動機等。
對這一問題的分析大體可歸納為三類理論:
1、個性決策論。這類理論的主張是,決策風格取決於決策者的個性(包括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徵)。
2、情勢決定論。持這類主張的學者認為,決策任務與決策環境適合於不同決策風格的人。
3、相互作用決定論。堅持這一傾向的理論認為,決策風格既受個性影響,又受決策任務與環境的影響,因此,在研究決策風格的形成原因時,需要同時考慮上述兩類因素的相互作用。
決策風格類型
1、冒險型
這是企業家的決定風格,只要能帶來巨額的利潤,企業家們總是願意冒險。他們對自己的能力一貫持樂觀態度,無論可能出現怎樣的不利情況,他們都會對自己的能力作最高估價。即使犯了錯誤,他們也很少後悔,而是把錯誤當作一份經驗,幫助他們在以後的決策中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這種決策風格的人最善於在兩種難分上下的行動方案中做決策,因為冒險風格的人對於行動方案的正面後果特別敏感,只注意到這些行動方案成功的可能性,而對其負面後果則視而不見。
這種決策風格的弱點在於,巨大的收益常常伴隨著巨大的損失,冒險風格的人隨時都有破產的可能,因此常常在生活和事業上大起大落。
2、謹慎型
這種決策風格的主要特徵是使損失的危險降到最小。謹慎風格的人認為,人們應該時刻注意到事情可能變壞的趨向,並且選擇能夠避免導致毀滅性結局的決策。這種決策風格的人比較適合於從事具有重大損失可能的高度冒險性工作,如股票、房地產等。
在這裡,謹慎決策不僅安全,而且可以帶來雖不巨大但很穩定的收益。謹慎風格的人不可能被委託來設計一項龐大的工程或經營巨款。因為他們不願意冒險,不受潛在獎勵的誘惑,對投機性很大的計畫不感興趣。
這種風格的弱點在於,有些千載難逢的良機很容易被錯過,而且在力圖使損失減到最小時,可能忽視了潛在的收益。
3、猶豫型
這種決策風格的人在做決策時主要考慮的是,不讓自己以後感到後悔,他們既力求把損失降到最小,又力求不使自己坐失良機。防禦型的人最怕吃後悔藥,既不願意冒遭受巨大損失的風險,又不想放棄可能得到的收益。
在沒有足夠信息確保決策的正確的時候,猶豫型的人可以做出最佳選擇。如果對問題疑惑不解的話,那么,採取一種折衷的決策常常是最安全和最成功的。因為倘若這種決策是錯誤的,那么,損失被降到最小;倘若這種決策是正確的,收益仍然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