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型政策

風險型政策是指政策信息比較完備、客觀條件比較清楚、決策目標比較明確、對政策實施所產生的多種後果可以預先大致估計其出現機率的政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險型政策
  • 提出者:社會
  • 套用學科:政治
  • 適用領域範圍:政策
風險型政策的特點,風險型政策的認識偏誤,

風險型政策的特點

一是在政策運行中存在種種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通常存在於政策環境、政策資源方面。比如,制定和實施政策時國內政治上出現始料未及的重大事件,經濟運行中出現巨大波動,突然遭遇特大自然災害,等等。有時,突發的國際政治、經濟事變也會成為影響國內政策運行的不可控因素。比如,1997年下豐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等。這些不可控因素既可能在政策制定階段和執行階段同時存在,也可能在政策制定階段未出現,而在政策實施階段發生了影響。
二是在政策預期中存在種種可能結果。由於各種短期內出現的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事變帶有發展趨勢和前景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人們在預測政策方案的結果時,只能構想種種可能產生的結果並預測每種結果出現的機率。有時,對政策環境的變動和政策資源獲取的質與量的估計實在過於困難,從而對政策可能結果出現的機率都無法知道。最壞的情況是,在各種可能出現的結果中,存在著政策決策者、政策的執行者和政策目標群體所不想出現的結果。
在風險型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中,人們雖然無法改變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因素,但卻能夠發揮思維上的能動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失誤,力爭儘可能好的結果。

風險型政策的認識偏誤

一是代表性啟發式偏差。主要表現為:在預測某一現象出現的可能性時,忽視這一現象出現的基準機率;在依據抽樣調查結果考慮事件的總體性質時,忽視樣本大小的影響;在利用已知事件推測隨機過程的基本特徵時,過分擴大隨機事件的代表性;在考慮政策前景時,忽視可預報性,只利用少量信息或不相干的信息來預測政策結果出現的機率;只看表面聯繫,忽視事物發展“向中數回歸”的傾向。
二是可取性啟發式偏差。主要表現為:人們在決策中傾向於將容易想像或便於回憶的事件看成是發生機率較高的事件;人們傾向於高估低機率事件的出現,而低估高機率事件的出現;人們傾向於預測暫時還未出現的事件可能會在最近出現;人們傾向於提高對他們有利事件出現的機率,而低估對他們不利事件出現的機率
三是錨定效應啟發式。這種啟發式的偏差表現在政策主體在獲得有關政策問題的新信息,從而要對原有的同類事件的“初始”信息加以修正時,常常只“錨定”或是從歷史資料的分析中,或是從局部計算中得到的事件的“初始值”。其最典型的例證就是憑“第一印象”取人,或“先人為主”。
要克服風險型政策運行中的認知偏差,就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了解各種主要的啟發式產生偏差的表現,從而在對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預測時,自覺警惕和克服容易產生的認知偏差。
其次,鼓勵不同意見。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曾提出了決策的第一條原則,即沒有不同的見解,就不可能有決策。他認為,好的決策應以相互衝突的意見為基礎,應從不同的觀點中加以選擇,應從不同的判斷中選擇。因此,應當有意識地尋求不一致性,儘量鼓勵不同見解的爭論。
三是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從多次的反饋中可以對原有的偏誤加以糾正。因為反饋可以不斷增加判斷信息,可以從結果與判斷的對比中得出原判斷中錯誤的信息。不斷地利用反饋,就會出現一次次提示,促使政策主體修正誤差,從而提高科學預測機率的水平。
四是充分利用各種輔助分析工具。在風險型政策運行中,政策主體在充分認識人類可能出現認知偏誤的前提下,可以藉助於各種分析工具來彌補人們認知上的欠缺。政策主體不僅可以利用計算機資料庫存貯大量信息,以彌補人腦記憶方面的局限性,而且可以利用統計學、運籌學、博弈論等工具來幫助人們預測可能結果的機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