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安全狀態下決策者的風險偏好規律及其機制

心理不安全狀態下決策者的風險偏好規律及其機制

《心理不安全狀態下決策者的風險偏好規律及其機制》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陸靜怡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不安全狀態下決策者的風險偏好規律及其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陸靜怡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心理安全感指個體對可能受到的傷害的焦慮,及對潛在風險的感知。它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然而,對於決策者在心理不安全狀態下的風險偏好規律,現有研究得到了矛盾的結果。此外,心理安全感對風險偏好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本項目聚焦心理安全感對風險偏好的影響,考察心理安全感的補償機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並探討選項分布情況在其中的調節作用,以此揭示心理安全感為何及如何影響風險偏好。本課題擬基於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採用實驗設計、情境問卷、眼動追蹤、民眾調查等手段,系統考察心理安全感作用於風險偏好的內在心理機制及邊界條件。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理清心理安全感對風險偏好的影響,明晰決策者風險偏好規律,從而補充和完善風險決策理論。同時,為促進心理安全感、防止過激的冒險行為,以及在常規與危機狀態下的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是我國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國民的心理安全感則是體現社會安全的一個關鍵指標。然而,心理安全感的缺失日漸成為凸顯的社會問題,很多情況下,人們在心理不安全的狀態下進行決策。當處於心理不安全狀態時,決策者的風險偏好將呈現何種規律? 本項目的研究內容包括:(1)心理安全感如何影響決策者的風險偏好?(2)心理安全感影響風險偏好的機制是什麼?(3)哪種形式的心理安全感對風險偏好的影響最大?(4)體驗到心理不安全的人們如何補償安全感?此外,我們也將研究拓展到消費決策等其它領域,以期完整地描述和刻畫缺失心理安全感的決策者的決策規律,揭示心理安全感的缺失對人類決策影響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研究結果顯示,(1)心理安全感水平越低,決策者越傾向於風險尋求。但是,對於合作領域的冒險以及對來自外群體成員的心理安全感,上述效應不存在。(2)心理安全感對風險偏好的影響遵循“雙重損失厭惡理論”。(3)人際維度的心理安全感對風險偏好的影響最大。(4)體驗到心理不安全的人們進行補償性消費,購買能象徵性提供安全感的商品。 在理論上,本項目提出了“雙重損失厭惡理論”,認為人們相比於追求雙重獲益,更看重避免雙重損失。該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現有行為決策理論的發展。另外,本項目也為風險敏感性理論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揭示了風險敏感性理論的適用條件。在套用層面,本項目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