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炎武
- 作者:薛舟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1日
- 頁數:153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1156324
- 叢書系列: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顧炎武》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舟。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南直隸崑山人。初名繼紳、絳,字忠清,後改名炎武,字寧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蔣山傭。居亭林鎮,學者尊稱亭林先生。與黃宗羲、王夫之合稱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稱明末清初“...
顧炎武 顧炎武,金庸創作的小說《鹿鼎記》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角色經歷 顧炎武參加群豪為了殺吳三桂而建立的同盟——鋤奸盟,擔任同盟的總軍師領導主持大局。
顧炎武,原名絳,字寧人,號亭林,1613年生於崑山千燈鎮,少年時參加復社,清兵南下時,參加抗清鬥爭。斷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遍覽歷代史乘、郡縣誌書,以及文集、章奏之類,輯錄其中有關農田、水利、礦產、交通等記載,在學術上著述甚豐。他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激勵著每一代仁志之士,成為一代又一代旨在...
顧炎武是江蘇崑山千燈鎮人,1613-1682年,號亭林,世稱亭林先生。顧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他的名言。他一生撰寫了《目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等巨著,在中國思想史、學術史上有著輝煌的地位。館內陳列著有關顧炎武的生平事跡,有他的主要著作及專家、學者的...
顧炎武墓及故居,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千燈古鎮景區南部,建築面積約5450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古遺址。顧炎武墓及故居由故居、顧園及亭林墓祠三部分組成。顧炎武故居為五進古香古色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水牆門、門廳、茶廳(清廳)、正廳(明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備弄連線灶房、讀書樓和後花園,故居...
《秋山二首》是清代文學家顧炎武創作的五言古詩組詩作品。這兩首詩記述清兵南渡後,南明將領堅守嘉定等城抗擊清兵的事跡,表達了詩人對南明覆亡的痛楚和復國的決心。前一首主為悲憤,以層層階進的筆墨行文,後一首主為壯烈,以同響共震的奏鳴譜曲,兩首詩的結筆殊途同歸,都是作者形象的呈現,感人肺腑,具有強烈的...
《天下郡國利病書》,是記載中國明代各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歷史地理著作,120卷。明末清初顧炎武撰。顧炎武自崇禎十二年(1639)後,即開始蒐集史籍、實錄 、方誌及奏疏、文集中有關國計民生的資料,並對其中所載山川要塞、風土民情作實地考察,以正得失。約於康熙初年編定成書,後又不斷增改,終未定稿。該書...
《顧炎武》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舟。內容簡介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年輕時放棄科舉,追求經世致用之學。清兵入關後,積極參與抗清活動,為南明朝廷四處奔走。見無力回天,便遠涉江湖,考察各地的山川形勢,結交抗清志士,結識學術同道,終於成為學問大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的代表作品,對後世影響巨大。該書是一經年累月、積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學術札記,是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以明道、救世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學術、政治思想,遍布經世、警世內涵。顧氏把寫這部書比作“采銅于山”。其對此書的價值很是自信...
《精衛》是明末清初詩人顧炎武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此詩中作者以精衛自喻,借精衛鳥填海的精神,堅定地表示了自己捨身報國,不向清王朝屈服的決心。全詩採用對話的形式行文運筆,語言簡潔明快,質樸自然,盡棄雕飾。細細讀來,無論是詩中所弘揚的正義之氣,還是詩歌所達到的藝術造詣,都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作品原文 ...
《廉恥》是顧炎武所作的散文,出自《日知錄》。顧炎武(1613- 1682)漢族,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崑山)人,原名絳,字忠清。原文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
顧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字寧人,江蘇崑山亭林鎮人。世稱亭林先生。少年時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鬥爭。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國。他參加崑山、嘉定一帶的抗清起義。失敗後,十謁明陵,遍游華北,所至訪問風俗,蒐集材料,特別注重對邊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同時墾荒種地,聯絡同道,不忘興復。晚年居住華陰,死於...
顧炎武(1613—1682)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
“清初三先生”指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人物簡介 黃宗羲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又號梨洲,浙江餘姚人。黃宗羲大膽地向君權挑戰,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制度,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在清初嚴酷的封建專制統治下,有這樣激進的思想是可貴的。他的思想完全沒有外來思想的影響,空前絕後,被稱為“中國思想...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 炳麟 。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是明末清初詩人顧炎武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寫讀到友人贈詩時的心情,天涯相望,產生愁懷。頷聯就重陽習俗進一步表示自己無心賞花,借酒消愁的憂思。頸聯引申和發揮,雖志存肝膽,但大勢已去,恢復無望,愈感悲痛。尾聯表達對友人的感情,哀嘆自己“逐客已無家”的處境。此詩名為贈答...
《與友人論學書》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寫給友人的一篇書信,內容主要講為學之道。古人所謂“為學”,包括研究學問和立身處世兩個方面。作者針對宋明以來所謂理學家“言心言性”脫離現實的學風,提出以“明道救世”為宗旨的治學道路,提倡關心國家大事,把學術研究和解決社會問題聯繫起來。作者還有感於明末士大夫隨世...
《亭林遺書》是明代顧炎武撰、朱記榮輯叢書。有《亭林詩文集》(一—六卷)、《日知錄》等。作者簡介 顧炎武,原名絳,字忠清。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死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明之後,因慕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門生王炎午,更名顧炎武,字寧人。當時的學者們因顧炎武的家鄉是南朝大畫家顧野王所...
亭林學派是清人顧炎武所創立的學派,主張實事求是,不分漢宋門戶,經世致用,規模宏峻。代表作有顧炎武《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等。簡介 亭林學派是清人顧炎武所創立的學派。顧炎武(1613~1682),原名絳,字寧人,清崑山(今屬江蘇)人,因其故居有亭林湖,學者稱亭林先生,此學派因此而名。...
《又酬傅處士次韻二首》是清代學者顧炎武所創作的一組七言律詩。第一首讚揚傅山的民族氣節,對失去山河的悲痛之情也有抒發,顧炎武為其行為所感動,因此,他勉勵友人要互相扶持;第二首,表達自己的復國之志,要遺民們堅持抗清,而不能隱居遁世,待到復國後,功成身退,才算得上有高尚的節操。此兩首詩用典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