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墓及故居

顧炎武墓及故居

顧炎武墓及故居,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千燈古鎮景區南部,建築面積約5450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古遺址。

顧炎武墓及故居由故居、顧園及亭林墓祠三部分組成。顧炎武故居為五進古香古色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水牆門、門廳、茶廳(清廳)、正廳(明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備弄連線灶房、讀書樓和後花園,故居前與千年石板街相連,後與亭林墓祠及顧園相連。顧炎武墓及故居,為研究顧炎武的生平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故居明清建築、書畫、名人手跡等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顧炎武墓及故居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3年5月,顧炎武墓及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炎武
  • 外文名:顧炎武墓及故居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千燈古鎮景區南部
  • 所處時代:清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571-2-055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歷史文化,主要展覽,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所獲榮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顧炎武墓為清康熙年間初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新陽縣知縣萬立鈞重修墳墓。
民國三年(1914年),廣東學者孔教會主持人梁鼎芳專程來千燈瞻仰亭林墓及其遺履遺像,並出資委託十二世孫顧子王等建亭林祠,由朱家角營造廠名匠王世昌設計建造。
1956年,江蘇省政府修理顧炎武墓及故居。
1963年,為紀念亭林先生逝世280周年,江蘇省文物管理處重修一次顧炎武墓及故居並補種了四棵柿子樹。
“文化大節命”期間,顧炎武墓被毀。
1984年,江蘇省文化廳撥款進行修復顧炎武墓及故居。

建築格局

顧炎武墓及故居建築面積約5450平方米,由故居、顧園及亭林墓祠三部分組成。
顧炎武墓及故居
顧炎武墓及故居平面圖

主要建築

顧炎武故居
顧炎武故居為五進古香古色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水牆門、門廳、茶廳(清廳)、正廳(明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備弄連線灶房、讀書樓和後花園,故居前與千年石板街相連,後與亭林墓祠及顧園相連。該區域主要再現了顧炎武先生居家生活、讀書的場景,各廳內陳列顧炎武先生的塑像、手跡、著作、生平事跡和後人對先生及其作品的評價。
前門沿街,沿河水牆門為一進;八字照牆和中牆門為第二進;第三進為清廳(轎廳);第四進是正廳,為“貽安堂”,第五進四開間為住宅樓。前廳,正中立有一尊顧炎武的青銅頭像。雕像基座上刻著兩行字“偉大的思想家、愛國主義者:顧炎武。前廳後面的小院是清廳,也稱轎廳或茶廳。廳堂兩壁擺有明式座椅茶几,為訪客休息喝茶處。第四進是為明廳(正廳、楠木廳),明廳是顧家的主要議事廳堂。廳後有“芝蘭玉樹”後牆門。此廳為明代所建的楠木廳,經歷代維修至今保留完好。第五進四開間為住宅樓,是顧炎武先生的生父顧同應、生母何氏的生活住所。顧炎武先生誕生於此樓北次間,古稱“南宅”,現稱“顧炎武故居”。住宅樓後是魚池水榭,假山花木。住宅樓北側是顧炎武先生的“讀書樓”,樓上原是藏書室,樓下是顧炎武先生平時抄錄、著文、寫字的場所。讀書樓東側為廚房、餐廳等建築。
亭林祠和亭林墓
亭林祠和亭林墓落北朝南,東側有門與顧炎武故居相通,西側牆外為顧園。亭林祠以三間相通的屋子作一大祭堂,兩邊牆上及外面走廊牆中嵌有磚石刻碑12塊,記述亭林先生的事跡。其中一塊刻有亭林先生所著《日知錄》中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亭林墓露台均用花崗石砌造,石階七級,圍以石欄桿。
顧炎武墓及故居
祠堂
顧園
顧園位於故居西南側,與故居祠堂及墓均相通,占地約19900平方米是依史料恢復修建的融湖光水色、歷史人文為一體的、具有江南私家園林風格的遊覽區。顧園內曲水環繞,有致用閣、思宜園、頌桔軒、“歸奇顧怪”(二石齋)、秀石虬松莊、秋山亭、三徐居、慈母閣、四柿亭等景點。各景點以詩文、字畫、語錄、塑像等形式寓意顧炎武的生平及其精神思想。

文物遺存

匾額
顧炎武故居廳堂中正高懸“道崇禮范”匾額,為顧炎武的外甥徐乾學題寫。顧炎武故居正廳名“貽安堂”,是清道光年間崑山新陽縣令廖綸所書。
顧炎武墓及故居
“道崇禮范”匾額
對聯
顧炎武故居存有林則徐的“禮為德基義垂政矩,道崇家范才蔚國華”;梁啓超的“清詩不敢私囊,明月倘肯留庭隅”。
楹聯
顧炎武故居抱柱對聯“宜爾子孫位業木公金母,於兄弟才華季虎頭龍”,是清代詩人、詞人朱彝尊所題。上聯意為先生的偉大思想著作、愛國主義行為,對後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下聯意為先生才俊超群,不是凡人可比的,表達對先生的高度評價;前庭柱上有清代狀元石羯玉寫的一副楹聯“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
名人手跡
顧炎武故居兩壁牆上掛著石掘玉、林則徐、何紹基、吳大徽、梁啓超等名人手跡。
書畫
顧炎武故居留存顧炎武的好友傅山、朱彝尊、龔賢和歸昌世等人的書畫作品。
浮雕
顧炎武故居“芝蘭玉樹”後牆門,上刻“雙鳳穿雲”、“鯉魚跳龍門”等精美浮雕,是清代早期難得的精品。

歷史文化

顧炎武
顧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顧絳,字寧人,人稱亭林先生,南直隸崑山(今崑山千燈)人。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王夫之、黃宗羲、唐甄並稱為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金石文字記》《亭林詩集》等。他提出“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古訓,提倡“經世致用”之實學,開創清代樸學風氣。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
顧炎武墓及故居
顧炎武畫像

主要展覽

貴廉苑
2008年以來,千燈古鎮在顧炎武故居、亭林墓等文物進行修繕和保護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外,以顧炎武生平事跡為主線,按照溯廉、育廉、貴廉、共廉的思想脈絡,建設了“貴廉苑”,苑內設定勤廉雕塑、廉政長廊、廉政電子屏等勤廉景觀,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和多種展示形式,把顧炎武“貴廉”“有恥”、責任擔當等有關勤廉思想的經典名言、品行和典故等有機融入到故居的景點、陳列和擺設之中。

文物價值

顧炎武墓及故居,為研究顧炎武的生平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故居明清建築、書畫、名人手跡等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顧炎武墓及故居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顧炎武墓及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獲榮譽

2005年,顧炎武墓及故居被中宣部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3年,顧炎武墓,故居獲評江蘇省廉政教育基地,是崑山市委黨校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崑山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
2020年,顧炎武墓及故居獲評蘇州市未成年人優秀體驗站。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顧炎武墓及故居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千燈古鎮景區南部。
顧炎武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