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墓位於崑山市千燈鎮南大街。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炎武墓
- 地理位置:崑山市千燈鎮南大街
顧炎武墓位於崑山市千燈鎮南大街。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顧炎武墓位於崑山市千燈鎮南大街。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顧炎武(1613-1682),字寧人,原名絳,自號蔣山傭,學者稱亭林先生,崑山千燈(原名千墩)人,明清之際傑出思想家和愛國學者。少年時參加“復社”反對...
墓地簡介 顧炎武墓地現有亭林祠、亭林墓。亭林祠堂落北朝南,東側有門與顧炎武故居相通,西側牆外為顧園。祠南向三間兩廂一門樓,以三間相通作一大祭堂。兩邊牆上及外面走廊牆中嵌有磚石刻碑12塊,記述先生事略。其中一塊有先生所著中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庭中盤槐、桂花各兩株。亭林墓露台現均用花崗石...
顧炎武墓及故居,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千燈古鎮景區南部,建築面積約5450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古遺址。顧炎武墓及故居由故居、顧園及亭林墓祠三部分組成。顧炎武故居為五進古香古色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水牆門、門廳、茶廳(清廳)、正廳(明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備弄連線灶房、讀書樓和後花園,故居...
布置之書畫,都是明末名人顧炎武的好友傅山、朱彝尊、龔賢、歸昌世等人之手跡。廳後有"芝蘭玉樹"磚雕牆門。有雙鳳穿雲、鯉魚跳龍門之精美磚雕圖案,是清早期難得之佳築。歷史沿革 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新陽縣知縣萬厲鈞重修亭林墓。現存情況 整體保存情況較好。
1956年,顧炎武墓及祠堂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該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壞。1984年、1987年、2000年崑山市分別撥款進行重建和修葺。經過修繕後的顧炎武故居,包括顧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顧園三個區域,為千燈明清宅第之首。故居為整個宅第主體,朝東落西,為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自東而西...
《墓後結廬三楹作》是詩人顧炎武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偉元居城陽,簡之在丹徒。古人廬墓有至意,獨我未得心煩紆。東西南北亦人子,豈知天路還崎嶇。奮矛躍馬一到此,營地半畝先人隅。築室三楹戶南向,前對日月開規模。舊栽松樹無觸鹿,惟有老柏銜悲枯。憶昔曾蒙至尊詔,共姜名字懸三吳。至今東平冢上木...
《王太監墓》是清代詩人顧炎武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王太監墓 先帝賓天日,諸臣孰扈從。中涓能一死,大節獨從容。地切山陵閟,魂扶輦御恭。遠同高力士,陪葬哭元宗。作者簡介 顧炎武(1613~1682年),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字寧人,號亭林,江蘇崑山(今屬江蘇)人。青年時曾參加“...
過蘇祿東王墓 《過蘇祿東王墓》是顧炎武所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豐碑遙見炳奎題,尚憶先朝寵日殫。世有國人供灑掃,每勤詞客駐輪蹄。九河水壯龍狐出,十二城荒向鶴棲。下馬一為郯子問,中原雲鳥正淒迷。
千燈古鎮位於長江三角洲,隸屬江蘇省崑山市,離蘇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鄉,又是崑曲的發源地。千燈原名“千墩”,名出吳越爭霸。千燈古鎮上有七座建於明清時期的拱形環龍石橋橫跨與鎮中河道千燈浦之上。重要景點有顧炎武故居、顧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顧堅紀念館。2008年,...
顧園占地30畝,與顧炎武墓地(故居祠堂及墓)相通,是依史恢復修建的融湖光水色、歷史人文為一體、具有江南私家園林風格的遊覽區。景點介紹 顧園內曲水環繞,環水有致,有思宜園、頌桔軒“歸奇顧怪”(二石齋)、秀石虬松莊、秋山亭、三徐居、慈母閣、四柿亭等及碑廊等10個景點,各景點以詩文、字畫、語錄、...
顧炎武故居 顧炎武故居——顧氏南宅“貽安堂”,現存五進明清建築,雕樑畫棟。故居原來占地6畝,已擴至60畝,其中顧炎武墓地和顧園相連,形成墓、祠、廳一體的園林布局,在千燈由大戶名宅構成的古建築群中最值得稱道,為千燈諸景之首。顧堅紀念館 在紀念館,可觀賞崑曲、江南絲竹、蘇州評彈。崑曲被世界教科文組織...
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南宋豪放派詞人劉過(龍洲)墓,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墓,傑出思想家、愛國學者顧炎武墓,建於北宋年間的秦峰塔,刻有“太平天國”四字的集善橋(俗稱趙家橋)。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0多處。縣城西北有風景秀麗的馬鞍山,因形而名,山石晶瑩似玉,玲瓏剔透,故又名玉峰,素有...
《十二月十九日奉先妣藁葬》是詩人顧炎武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婁縣百里內,胡兵過如織。土人每夜行,冬深月初黑。扶柩巳南來,幸至先人域。合葬亦其時,倉卒未可得。停車就道右,予也聞日食。魂魄依祖考,即此幽宮側。三年卜天道,墓檟茂以直。黽勉臣子心,有懷亦焉極。悲風下高原,父老為哀惻。其旁可...
崑山地處江蘇的東大門,山明水秀,人傑地靈,是歷代人才輩出的地方。在不長的歷史階段里湧現出了許多光照史冊的傑出人物,其中,顧炎武、歸有光、朱柏廬 被並稱為“崑山三賢”。人物介紹 顧炎武 顧炎武(1613~1682),江蘇崑山千燈人,明清之際思想家,愛國學者,中華民族七十二偉人之一。初名絳,字寧人,明亡後...
清初出現了許多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與民主色彩的先進知識份子,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就是其傑出代表。他們被並稱為“清初三先生” ,均曾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愛國活動,失敗後,拒絕同滿清權貴合作,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三先生或息交絕遊,閉門著書,或隱居山中,筆耕不輟,清初三先生給後世留下一大筆精神財富,他們的...
亭林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西北隅,園中的玉峰山形似馬鞍,曾名為馬鞍山公園,後因紀念顧炎武(號亭林)而改名,公園占地面積為850餘畝。亭林園內有顧炎武紀念館、崑曲博物館、昆石館等建築,有昆石、瓊花、並蒂蓮等景觀,其中昆石在2007年被崑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崑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5年,亭林...
今將樹一石坊於墓上,藉旌門之典,為表墓之榮。而適當修史之時,又得諸公以卓識宏才膺筆削之任,共姬之葬,特志於春秋,漆室之言,獨傳於中壘,不無望於闡幽之筆也。炎武年近七旬,旦暮入地,自度無可以揚名顯親,敢瀝陳哀懇,冀采數語存之簡編,則沒世之榮施,即千載之風教矣。作者簡介 顧炎武(...
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先生曾六度拜謁此地,但對於無字碑背後之謎,卻也是始終不明就理。清人梁份經過悉心考證後,在《帝陵圖說》一書中道出了他所理解的箇中緣由:最早長、獻、景、裕、茂、泰、康7座皇陵門前均無碑亭,到嘉靖皇帝在位之時才補建而成。尚書嚴嵩希望碑文由世宗撰寫,但嘉靖皇帝認為天命已定,功過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