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亭林詩文集(顧亭林創作文集)

顧亭林詩文集(顧亭林創作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顧亭林詩文集》是對清代思想家顧亭林創作詩文的整理收錄,在解放後重新整理,現分為十六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亭林詩文集
  • 類型:詩文
  • 作 者:(清)顧炎武撰,華忱之點校
  • 出版社:中華書局
《顧亭林詩文集》作者,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內容描述,圖書目錄,內容節選,

《顧亭林詩文集》作者

內容簡介

解放後重新整理,分為十六卷:凡《文集》六卷,《余集》一卷,《蔣山傭殘稿》三卷,《佚文輯補》一卷,《詩集》五卷,《集外詩補》三首,附《熹廟諒陰記事》,總名為《顧亭林詩文集》,是顧炎武詩文集較為完備的一種,納入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顧亭林詩文集

作者簡介

顧炎武(1613—1682)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幸而得脫。後漫遊南北,屢謁明陵,卒於曲沃。康熙間被舉鴻博,堅拒不就。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著作繁多,以畢生心力所著為《日知錄》,另有《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顧炎武顧炎武

內容描述

圖書目錄

編例
亭林文集
亭林余集
蔣山傭殘稿
亭林佚文輯補
亭林詩集
熹廟諒陰記事
卷之一
北嶽辨
原姓
錢糧論二篇
卷之二
音學五書序
初刻日知錄自序
營平二州史事序
鈔書自序
儀禮鄭注句讀序
朱子斗詩序
萊州任氏族譜序
勞山圖志序
革除辨
郡縣論九篇
生員論三篇
音學五書後序
左傳杜解補正序
金石文字記序
西安府儒學碑目序
廣宋遣民錄序
程正夫詩序
呂氏千字文序
卷之三
與友人論學書
輿友人論父在為母齊衰期書
與友人論門人書
病起與薊門當事書
答湯荊峴書
與史館諸君書
與彥和甥書
答汪苕文書
與戴楓仲書
答李紫瀾書
復陳藹公書
卷之四
答李子德書
輿友人論易書二首
與友人論服制書
輿友人辭祝書
輿李湘北書
與葉韌庵書
與公肅甥書
答原一公肅兩甥書
輿施愚山書答俞右吉書
顧炎武顧炎武
與李星來書
答曾庭聞書
與潘次耕書
答次耕書
與王山史書
復張又南書
輿李霖瞻書
與周籀書書
卷之五
聖慈天慶宮記
齊四王冢記
拽梯郎君祠記
貞烈堂記
華陰王氏宗祠記
書廣韻後
汝州知州錢君行狀
書吳潘二子事
輿次耕書
輿李中孚書
答王山史書
與王仲復書
與三侄書
與王虹友書
與人書二十五首
裴村記
五台山記
復庵記
楊氏祠堂記
書孔廟兩廉位次考後
讀宋史陳遘
吳同初行狀
歙王君墓志銘
山陽王君墓志銘
謁櫝宮文四首
卷之六 補遣
軍制論以下四論乙酉歲作
田功論
子胥鞭乎王之屍辨
方月斯詩草序
肇域志序
吳才老韻補正序
廣師
答友人論學書
規友人納妾書
與楊雪臣
輿潘次耕
輿毛錦街
富平李君墓志銘
華陰縣朱子祠堂上樑文
形勢論
錢法論
顧與治詩序
天下郡國利病書序
下學指南序
書故總督兵部尚書孫公清屯疏後
與盧某書
與友人辭往教書
答徐甥公肅書
與戴耘野
答毛錦銜

內容節選

○革除辨
革除之說何自而起乎?成祖以建文四年六月己巳即皇帝位,夫前代之君若此者,皆即其年改元矣。不急於改元者,本朝之家法也;不容仍稱建文四年者,歷代易君之常例也。故七月壬午朔詔文一款一「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為紀,其改明年為永樂元年」。並未嘗有革除字樣,即雲革除,亦革除七月以後之建文,未嘗並六月以前及元二三年之建文而革除之也。故建文有四年而不終,洪武有三十五年,而無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年。夫實錄之載此明矣。自六月己巳以前書四年,庚午以後特書洪武三十五年,此當時據實而書者也。第儒臣淺陋,不能上窺聖心,而嫌於載建文之號於成祖之錄,於是刱一無號之元年以書之史。使後之讀者彷徨焉不得其解,而革除之說自此起矣。夫建文無實錄,因成祖之事不容闕此四年,故有元年以下之紀。使成祖果革建文為洪武,則於建文之元,當書洪武三十二年矣。又使不紀洪武,而但革建文,亦當如太祖實錄之例書己卯矣。今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書於成祖之錄者,犁然也。是以知其不革也。既不革矣,乃不冠建文之號於元年之上,而但一見於洪武三十一年之中,若有所辟而不敢正書,此史臣之失,而其他奏疏文移中所云洪武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年者,則皆臣下奉行之過也。且實錄中每書必稱建文君,成祖即位後與世子書,亦稱建文君,而後之人至目為革除君。夫建文不革於成祖,而革於傳聞,不革於詔書,而革於臣下奉行者之文,是不可以無辯。或曰,洪武有三十五年矣,無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年,可乎?考之於古,後漢高祖之即位也,仍稱天福十二年,其前則出帝之開運三年。故天福有十二年,而無九、十、十一年,是則成祖之仍稱洪武,豈不闇合者哉。
○原姓
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踐土之盟其載書曰:晉重、魯申、衛武、蔡甲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荀偃之稱齊環,衛太子之稱鄭勝、晉午是也。次則公子,公子無氏,不稱氏稱公子。公子彄、公子益師是也。最下者庶人,庶人無氏,不稱氏稱名。然則氏之所由興,其在於卿大夫乎?故曰:諸侯之子為公子,公子之子為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字若謚、若邑、若官為氏。氏焉者,類族也,貴貴也。考之於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女子則稱姓。古者男女異長,在室也稱姓,冠之以序,叔隗、季隗之類是也;已嫁也,於國君則稱姓,冠之以國,江芊、息媯之類是也;於大夫則稱姓,冠以大夫之氏,趙姬、盧蒲姜之類是也。在彼國之人稱之,或冠以所自出之國若氏,驪姬、梁嬴之於晉,顏懿姬、鬷聲姬之於齊是也;既卒也,稱姓,冠之以謚,成風、敬嬴之類是也;亦有無謚而仍其在室之稱,仲子、少姜之類是也。范氏之先,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士會之帑處秦者為劉氏,夫槩王奔楚為堂溪氏,伍員屬其子於齊為王孫氏,智果別族於太史為輔氏,故曰:氏可變也。孟孫氏小宗之別為子服氏,為南宮氏;叔孫氏小宗之別為叔仲氏。季孫氏之支子曰季公鳥、季公亥、季寤,稱季不稱孫,故曰貴貴也。魯昭公娶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崔武子欲娶棠姜。東郭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夫崔之與東郭氏,異昭公之與夷昧,代遠,然同姓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也。故曰姓不變也。是故氏焉者,所以為男別也,姓焉者,所以為女坊也。自秦以後之人,以氏為姓,以姓稱男,而周制亡,而族類亂。作原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