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1613-1682)初名絳,字忠清,後改名為炎武,字寧人,亦署蔣山傭,學者稱亭林先生。崑山人。著有《顧亭林詩文集》和《日知錄》。清初有三大儒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基本介紹
- 本名:顧武炎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崑山
- 出生時間:1613
他胸懷報國之鴻志,探求“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為中華愛國精神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顧母的教導對顧炎武有很大的人生指導作用;顧母王氏,在清軍亡明南下之時,國破家難之際,顧母以大無畏精神絕食而殉國;在臨終時對顧武炎有遺言:“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這字裡行間的教導無疑震撼著顧武炎的靈魂,激勵亭林有後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吶喊口號,也才有了不為清官厚祿而動,終身不仕大義抗清之舉。“寧為束為鬼,不為削髮人”體現了他鐵錚錚的民族風骨。顧武炎一生精力用於治學,其思想博大精深,幾乎全部人文學科(文學,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法理,倫理,史學等等)皆有深湛研究。愛國愛民,重教育是他一生思想的精髓,晚年顧武炎身心是疲憊不堪的;但他更義無返顧“君子之學,死而後已”著書立說,傳道授業。“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是他晚年不屈的人生真實寫照。“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是他孜孜不倦的人生豐碑。可以說顧母是偉大的,顧母對顧武炎的鞭策無論對顧還是對民族都是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