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炎武
- 作者:許蘇民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月1日
- 頁數:154 頁
- 定價:2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 9787561387382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南直隸崑山人。初名繼紳、絳,字忠清,後改名炎武,字寧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蔣山傭。居亭林鎮,學者尊稱亭林先生。與黃宗羲、王夫之合稱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稱明末清初“...
顧炎武 顧炎武,金庸創作的小說《鹿鼎記》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角色經歷 顧炎武參加群豪為了殺吳三桂而建立的同盟——鋤奸盟,擔任同盟的總軍師領導主持大局。
顧炎武,原名絳,字寧人,號亭林,1613年生於崑山千燈鎮,少年時參加復社,清兵南下時,參加抗清鬥爭。斷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遍覽歷代史乘、郡縣誌書,以及文集、章奏之類,輯錄其中有關農田、水利、礦產、交通等記載,在學術上著述甚豐。他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激勵著每一代仁志之士,成為一代又一代旨在...
《天下郡國利病書》,是記載中國明代各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歷史地理著作,120卷。明末清初顧炎武撰。顧炎武自崇禎十二年(1639)後,即開始蒐集史籍、實錄 、方誌及奏疏、文集中有關國計民生的資料,並對其中所載山川要塞、風土民情作實地考察,以正得失。約於康熙初年編定成書,後又不斷增改,終未定稿。該書...
《廉恥》是顧炎武所作的散文,出自《日知錄》。顧炎武(1613- 1682)漢族,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崑山)人,原名絳,字忠清。原文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
《秋山二首》是清代文學家顧炎武創作的五言古詩組詩作品。這兩首詩記述清兵南渡後,南明將領堅守嘉定等城抗擊清兵的事跡,表達了詩人對南明覆亡的痛楚和復國的決心。前一首主為悲憤,以層層階進的筆墨行文,後一首主為壯烈,以同響共震的奏鳴譜曲,兩首詩的結筆殊途同歸,都是作者形象的呈現,感人肺腑,具有強烈的...
顧炎武墓及故居,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千燈古鎮景區南部,建築面積約5450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古遺址。顧炎武墓及故居由故居、顧園及亭林墓祠三部分組成。顧炎武故居為五進古香古色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水牆門、門廳、茶廳(清廳)、正廳(明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備弄連線灶房、讀書樓和後花園,故居...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的代表作品,對後世影響巨大。該書是一經年累月、積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學術札記,是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以明道、救世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學術、政治思想,遍布經世、警世內涵。顧氏把寫這部書比作“采銅于山”。其對此書的價值很是自信...
顧炎武是江蘇崑山千燈鎮人,1613-1682年,號亭林,世稱亭林先生。顧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他的名言。他一生撰寫了《目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等巨著,在中國思想史、學術史上有著輝煌的地位。館內陳列著有關顧炎武的生平事跡,有他的主要著作及專家、學者的...
《顧炎武研究文獻集成》是一本2019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輝鋒,分為清代卷、民國卷兩輯,所涉及的文獻規模甚大,幾近兩百萬字,民國卷以時間為經進行編排,清代卷則側重於歸類整理,兩卷雖各成一體,但殊途同歸。內容簡介 分為清代卷、民國卷兩輯,所涉內容時間跨度長,從清初至1949年,舉凡顧氏的...
《顧炎武》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舟。內容簡介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年輕時放棄科舉,追求經世致用之學。清兵入關後,積極參與抗清活動,為南明朝廷四處奔走。見無力回天,便遠涉江湖,考察各地的山川形勢,結交抗清志士,結識學術同道,終於成為學問大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他的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語型,是出自於梁啓超。意為保護一個國家政治系統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和文武大臣的職責;而天下蒼生、民族文化的...
顧炎武稅收思想是指顧炎武認為富國之要策在於發展生產。他說: “天下之大富有二,上曰耕,次曰牧,國亦然。” (《亭林文集》卷六)並把發展生產視為增加國家賦稅收入的基本途徑。他說: “必有生材之方,而後賦稅可得而收也。” (《日知錄·財用》)顧炎武認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不僅在於務農積穀,還應該重視“...
顧炎武 《顧炎武》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祖武著。
《海上》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顧炎武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句 海上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水涌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作者簡介 顧炎武(1613—1682)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
顧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字寧人,江蘇崑山亭林鎮人。世稱亭林先生。少年時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鬥爭。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國。他參加崑山、嘉定一帶的抗清起義。失敗後,十謁明陵,遍游華北,所至訪問風俗,蒐集材料,特別注重對邊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同時墾荒種地,聯絡同道,不忘興復。晚年居住華陰,死於...
顧炎武(1613—1682)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
“清初三先生”指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人物簡介 黃宗羲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又號梨洲,浙江餘姚人。黃宗羲大膽地向君權挑戰,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制度,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在清初嚴酷的封建專制統治下,有這樣激進的思想是可貴的。他的思想完全沒有外來思想的影響,空前絕後,被稱為“中國思想...
《與友人論學書》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寫給友人的一篇書信,內容主要講為學之道。古人所謂“為學”,包括研究學問和立身處世兩個方面。作者針對宋明以來所謂理學家“言心言性”脫離現實的學風,提出以“明道救世”為宗旨的治學道路,提倡關心國家大事,把學術研究和解決社會問題聯繫起來。作者還有感於明末士大夫隨世...
《音學五書》是明末清初的音韻著作,作者是顧炎武。大約成書於1667年,全書分為音論、詩本音、易音、唐韻正、古音表5個部分。《音論》分上中下3卷,共15篇,論述古音和古音學上的重大問題,集中地闡述了作者對古音學的基本看法,是《音學五書》的總綱。其中重要的有 4篇:《古人韻緩不煩改字》,《古詩無...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是明末清初詩人顧炎武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寫讀到友人贈詩時的心情,天涯相望,產生愁懷。頷聯就重陽習俗進一步表示自己無心賞花,借酒消愁的憂思。頸聯引申和發揮,雖志存肝膽,但大勢已去,恢復無望,愈感悲痛。尾聯表達對友人的感情,哀嘆自己“逐客已無家”的處境。此詩名為贈答...
顧炎武(字亭林)先生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形容極愛看書,學習勤奮) 出門就帶一兩匹瘦弱的馬,馬馱著書跟隨自己。有時候到了邊塞的崗亭和堡壘(障、城、亭、燧,都是古代駐軍防戍的軍事建築如堡壘,邊塞崗亭),就找老兵到路邊的小酒店一起暢飲。詢問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考察當地的地理。如果發現與自己以往了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