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箕

顧學箕

顧學箕,預防醫學家,勞動衛生學家。他一貫注意邊疆、農村基層的衛生服務和人才的培養。在醫學教育中,重視實際,勇於實踐,創造性地總結出“服務——教學——科研”相結合的現場醫學衛生教學模式,推動了預防醫學教育的發展,培育了大批高質量的醫學衛生人才,獲醫學教育改革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特等獎。他廣泛深入地研究了危害嚴重的職業性疾患,尤其在農藥中毒防治研究中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學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上海市松江縣
  • 出生日期:1911年8月10日
  • 畢業院校:國立上海醫學院
  • 職業:預防醫學家、勞動衛生學家
  • 代表作品:《美國公共衛生的政策》
人物簡歷,生平概況,公共衛生教育,勞動衛生學,職業病學科,職業衛生,主要論著,

人物簡歷

1911年8月10日 出生於江蘇省青浦縣辰山張家村(今屬上海市松江縣)。
1930—1932年 在上海滬江大學理學院醫預科學習。
1938年 畢業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
顧學箕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1938—1939年 任四川省松潘衛生職業學校教員。
1940—1941年 任重慶國民政府衛生署重慶青木關衛生所主任醫師。
1942年 任中央衛生實驗院重慶新橋衛生教學區主任,同時兼任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講師。
1943—31945年 任衛生署伊克昭盟衛生所所長。
1946—1947年 在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修,獲公共衛生碩士學位。
1947—1948年 任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1948—1984年 任國立上海醫學院(1952年改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85年 改為上海醫科大學)副教授、教授、婦幼衛生教研室主任、勞動衛生教研室主任、衛生系副主任、代理主任、工農衛生系副主任、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1984年—現在 任世界衛生組織職業衛生合作中心(中國·上海)主任。

生平概況

顧學箕,1911年8月10日出生於江蘇省青浦縣辰山張家村(今屬上海市松江縣)。他幼年時因村中無國小,只能寄居在青浦縣城的外祖母家就讀。1930年,於東吳大學第二中學畢業,當時目睹鄉間百姓屢遭疫病之災,無處就醫,於是立志學醫,考入滬江大學醫預科。他在醫預科期間,聆聽了國立上海醫學院院長顏福慶博士的演講,“醫生是福人的職業”,“要培養能為公眾服務的醫師”,句句話深深打動了他的心,堅定了他學醫的決心。他接受了顏福慶“為人群服務”的思想,立志學好本領,以科學救國,挽救民眾脫離罹病之苦境。他嚮往公醫制度的道路,願服務於邊疆及農村,並以公共衛生為自己的終生事業。 1932年,他考入國立上海醫學院,至1937年完成了5年的學業。在這5年中,他除學好醫學本科的課程外,還從事課外譯作,完成了《食物營養化學》和《醫學的境界》兩書的翻譯工作。前者得到當時上海名醫宋國賓醫師的欣賞,並在他主編的《醫學評論》雜誌上分期發表,後又以單行本發行。後者被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編為第360冊。此外,他也為當時在南京的中華自然科學社主辦的《科學世界》雜誌撰稿。這些活動,是他學生時代將知識交給民眾的初步嘗試,也是他樹立正確的學醫觀念,刻苦學習的具體表現。 當他在畢業前進行實習時,爆發了八一三事變,日本大舉入侵上海。他離開了條件較好的南京中央醫院,到後方軍醫院實習,為戰傷的官兵服務。由於他在校時努力學習,重視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使他在畢業後的工作中,能較快地獨立承擔內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治,並具有強烈、鮮明的預防觀念。
8年抗日戰爭中,有7年他是在邊區的松潘重慶青木關內蒙古伊克昭盟等地從事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培訓衛生人員,並密切關注當地衛生問題,隨時進行調查研究。他曾於1941年應考,獲取了蔡元培基金出國進修營養學的機會,但因太平洋戰爭爆發未能成行。1946年,他經考試合格,被選派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修公共衛生學,1947年獲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回國後在中央大學醫學院任教。1948年他受聘於國立上海醫學院(1952年改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85年改為上海醫科大學),以副教授的身分去嘉定縣(當時屬江蘇省)兼任衛生院(後改人民醫院)院長,組織管理農村衛生教學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兼任縣人民政府衛生科科長。1954年起,由於教學計畫的改變,他結束了在嘉定縣的工作。於1952年起任上海第一醫學院衛生系婦幼衛生教研室主任,兼管營養衛生學科的建設。1953年,受命創建勞動衛生學教研室,並任該室主任至1984年,其間還任衛生系副主任、代主任等教學行政職務。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聘他為職業衛生專家諮詢組成員。1984年WHO職業衛生合作中心(中國·上海)成立,他被任命為合作中心主任。他先後擔任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衛生標準委員會委員兼勞動衛生標準分委會主任委員、顧問,中華醫學會勞動衛生職業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理事兼勞動衛生職業病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上海分會會長等職,還是國際職業衛生協會會員。
顧學箕在從事社會醫療衛生服務和醫學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碩果。

公共衛生教育

1932—1937年,顧學箕在國立上海醫學院學習期間,隨師高鏡朗教授從事社會醫療服務,如當時滬郊太嘉寶救濟院的育嬰堂收容了500多個嬰兒,高教授每周均去義務診療,顧學箕於假期內作為住院醫生,隨行學習和實踐。他雖在戰爭年代完成臨床實習,畢業後即去邊遠地區工作,但已具有較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善於處理各科常見疾病,包括營養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外傷和中毒急救等。他從美國進修回國後,在兼任嘉定縣衛生院院長期間,與同濟大學醫學院林竟成教授合作,建立了嘉定縣農村衛生教學區(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到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的支持,1950年起,在嘉定縣內相繼辦起了中國第一個縣級婦幼保健所、護士學校,並成立了血吸蟲病防治站,組織臨時病房,治療血吸蟲病人,同時培訓了能開展民眾性預防工作的骨幹人才。 在嘉定縣通過婦幼衛生和血防工作,初步建立了縣、區、村三級衛生機構,為以後發展而成的三級衛生保健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上海、浙江江蘇蘇北等醫學院的學生實習創造了條件。
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20多年中,上海第一醫學院的醫學教學體制有了很大的變更,在成立衛生系、擴大
從事預防工作專業隊伍的同時,取消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公共衛生實習。顧學箕自擔任衛生系副主任,分管教學、實習等工作後,一直重視衛生系學生的現場實習,在實踐中,逐步感到學生僅在城市教學基地實習不能全面了解中國廣大農村居民的衛生要求和解決途徑。1973年,他又開始與上海縣合作建立農村衛生教學基地,帶學生去該基地工作和實習。他經常和臨床教研室的教師與上海縣醫務人員進行臨床會診或研究問題。80年代初,上海第一醫學院承擔了中美合作的研究課題,和上海縣衛生系統與美國的專家一起進行了上海縣衛生服務的研究,獲得了可喜的成果。以後,經他積極努力,在此基礎上,上海第一醫學院與上海縣人民政府於1984年簽訂了關於建立農村衛生教學基地的協定,使停頓了30年之久的農村固定的教學基地重又活躍起來。有了這個基地後,顧學箕進一步意識到在醫學教育體系中,不能只培養醫學生懂得臨床治療個體病人,而缺乏保護群體健康的整體觀念。當時醫學系學生的教學計畫中,雖有衛生學的課程,卻無社會實踐,以致學生學到理論而無實際體會,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爾後也不能鞏固、提高和套用;其次,由於當時原有教材沒有結合臨床醫學特點,而是衛生系教學內容的縮影,學生學到的僅是衛生專業課的具體內容,缺乏預防醫學的整體戰略觀念,學生雖然學到不少知識,但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1978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政策,他藉此東風綜合長期在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中的經驗,又汲取來自國際的信息,對中國的醫學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張與見解,先後發表了30餘篇教學論文,主要的觀點有:(1)要貫徹中國“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醫學教育不能只依靠衛生系師生的努力,必須同時重視培養學生數為當時衛生系十數倍之多的非衛生專業的醫學生,使他們具有預防醫學的基本觀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畢業後的工作崗位上,除為民眾治療疾病外,還能參與有關群體保健的活動。(2)對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不限於傳統的對個體病人的職業道德教育,而醫學面向人群,執行預防為主的方針,保護人群健康,更應是對醫生進行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3)要實現預防戰略,應在醫學教育領域中將以往的“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更新為基本觀念、基本
顧學箕
《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
知識、基本技能的“三基”,理論和知識同屬一個範疇,可以合而為一即基本知識,而基本觀念是處於首要而關鍵的地位。所謂醫學的基本觀念,應包括:①醫學教育的目的,應以醫學所服務的對象為第一,既有個體,更不能忽視群體;②醫學為人民服務,必須以“三級預防”為指導思想,合理的治療屬第三級預防,工作重點應放在第一、二級預防;③課程和教材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要按少而精的原則,服從學生學習的需要,預防醫學的教材應適合臨床學生的特點;④一個成功的醫生,必須懂得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教育,提高他們自我保健意識,醫生不單要會治病,還應能進行健康教育;⑤醫生要能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控制規律,疾病與病人所處的社會、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要積極探索病因,這不僅對病人有利(早日康復,免除復發),也有益於促進和保護人群健康。要樹立以上觀念,不是單純增加學生理論課的學時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取得領導的支持,通過試點,恢復了醫學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推動了醫學教育改革。1988年,他被衛生部推薦主編高等醫學院校教材,與副主編陸培廉及其他編委完成了觀念更新的《預防醫學》一書,供基礎、臨床、口腔醫學專業之用。
顧學箕
《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
他長期在基層工作,經常及時總結衛生工作經驗。在邊區工作期間,完成了當地居民的營養調查,寫成2篇論文,分別於1940、1945年發表,成為中國研究邊民營養學的較早文獻。以後在嘉定期間共完成論文7篇,都是現場研究工作總結,對提高基層衛生工作水平均具指導意義。
恢復了上海縣教學基地以後,他與衛生系的教師一起,總結了數十年的辦學經驗,結合國際醫學教育新進展,提出了“服務—教學—科研”的模式,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8篇。此模式經實踐證明,效果良好,有利於地方,有利於教學、科研,得到了衛生部領導的重視和國內廣大教師的支持。他和上海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現領導一起獲得了1989年國家教委評定的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特等獎。

勞動衛生學

勞動衛生學科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為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面對危害嚴重的眾多問題,他逐步研究紗廠的女工衛生、電鍍工的鼻中隔損傷和皮膚潰瘍、高溫作業工人的防暑降溫和受害人數最多的礦工塵肺等一系列問題。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民使用合成農藥日益增多,中毒事故屢有發生,個別省份中毒人數達乾、萬計。他與其他教師一起,逐一調查,探索中毒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他所領導的農藥研究室,是中國較早從事農藥中毒防治綜合研究的重點單位之一。他與有關醫藥科室合作,在農藥中毒的防治中,取得了有益的科研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基於豐富的工作經驗,結合現代科學理論,他於1965年主編了本學科的第一部專著《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以後又主編了137萬字的《工業毒理學》(上下兩冊)、《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毒理學》均為中國勞動衛生學科的重要學術著作。

職業病學科

80年代後,改革開放的方針使他能廣泛汲取世界先進的科學理論,並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較為全面地介紹了國際上在本學科領域中的進展和發展趨向。在學科建設方面,他提出多篇有關本學科發展的方向性論述。從1979年起,他呼籲大家重視人群資料和職業流行病學的重要性,並與華東地區有關專家合作,在山
東省衛生廳的支持下,於1980年在青島市舉辦了中國第一次職業流行病學研討會。他還先後發表有關勞動衛生學科發展、瞻望等文章。他於1983年接受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編審委員會的委託,與王簃蘭教授合作主編了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勞動衛生學》《供衛生專業用》。該書突出地闡明了本學科的基本觀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創造性地總結了職業病的五個特點,認為職業病是一種人為的疾病,為用三級預防手段對職業病進行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該書還增加了“職業流行病學”等職業危害因素評價的新內容。由於該教材具有上述特點,深受廣大高等醫學院校師生和成人教育者的歡迎。該書於1988年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優秀教材獎。顧學箕是由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的中國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導師之一。他嚴以律己,嚴以育生,被學校評為研究生優秀導師、先進教師等稱號。至1990年,他培養了博士生、碩士生各7名,尚有在讀博士生3名。
顧學箕
顧學箕
由於他和同事們30多年不懈的努力,1989年在他跨進80歲高齡的前夕,他所辛勤耕耘的勞動衛生和職業病學科由國家教委審核批准為全國53個醫學重點學科點之一,他是這一學科的主要帶頭人。

職業衛生

顧學箕1980年出國考察,發現國外近30年來的飛躍發展,深感中國現行的改革開放政策無比英明,增強了他工作的動力和信心。他致力於發展國際交流,以促進中國的醫學衛生事業。他作為中國職業衛生考察團成員之一,到WHO總部日內瓦時,受命與有關部門草擬了在中國北京和上海成立兩個職業衛生合作中心的計畫。1984年,顧學箕任WHO職業衛生合作中心(中國·上海)主任。此後,他積極地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治學經驗和科學研究的新理論,一方面,套用在本單位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同時也積極傳播給國內同道。他所領導的WHO職業衛生合作中心,6年來出版《職業衛生叢刊》15本,其中英文版2本。他參加國際性職業衛生專著的編寫和審稿6種,參加國際性會議、訪問交流10次,被有關領導譽為是一個積極活躍的WHO合作中心。 1983年起,顧學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以科學的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動物具有強致畸作用的農藥“敵枯雙”,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他堅持微觀研究的手段為巨觀研究服務的觀點,從對該藥的分子研究到對數十萬人群的調查中,發現該農藥具有比較明顯的種屬差異和自然及人工的拮抗途徑,從而為合理控制使用該農藥提供了科學證據。他在勞動衛生學科的研究中,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的方針。並用這樣的觀點培育研究生和青年學者,從而使他們能夠在科學事業中出類拔萃。《中國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者錄》第一輯(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司編,1990年),載入全國醫學院校中授予優秀青年學者共6人,其中2人就是他所培養的博士生。
關於中國鄉鎮工業衛生問題,從1983年列入衛生部議事日程,組織了多次大規模調查,召開過多次行政性會議和學術會議。1984年起,顧學箕提出了應把為鄉鎮工業職業衛生服務作為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交流這方面的經驗,1986和1990年先後召開了兩次全國性的會議,有WHO總部及其太平洋區辦事處的官員代表,中國衛生部領導和國際友人參加,肯定了職業衛生與初級衛生保健的結合是該職業衛生合作中心的一項創舉,是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改善鄉鎮企業職業衛生狀況,為加速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探索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在學術上,顧學箕一貫堅持科學的立場,不趕時髦,不隨聲附和。如他對危害人數最多的職業病——矽肺,一直主張用“三級預防”的全面觀點,以第一、二級預防為研究重點,堅持以防為主的方針,進行科學實踐。他認為對現有矽肺病人應以康復治療為主,不贊同單純片面的所謂特效性藥物治療研究。這是他根據客觀的科學原理和汲取各國的實踐經驗所得出的結論。他不考慮本單位及個人的得失,悉心指導中青年教師和研究生進行科學實驗和現場調查,以無可辯駁的鐵的事實,證明他的觀點是正確的。
他常以“勤能補拙”的格言勉勵自己,謙虛好學,辦事認真,言必有信。他為人正直,平易近人,誠懇待人,對青年人誨之不倦,嚴格要求。有時他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動機,也偶有急躁情緒。他與人為善,愛憎分明。“文化大革命”中雖被衝擊,事後仍能從國家和集體利益出發,正確處理人際間的關係。
他對事業的發展,不僅注重當前,更遠矚未來。他常常說:“百年樹人,不是靠少數人,而是幾代人的接力賽……我們的事業永遠在發展,願我們的優良傳統能代代相傳,為全人類享有衛生保健作出貢獻。”因此,他在81歲高齡的今天,仍然壯心不減,辛勤地工作著。

主要論著

1 顧學箕.現代醫學教育的趨勢摘錄顏福慶博士的演講詞.民國日報,1931年3月16日:第三張,第二版.
2 顧學箕.伊盟中等漢農家庭膳食調查報告.中華醫學雜誌,1945,31(6):429—434. 3 顧學箕.美國公共衛生的政策.中華醫學雜誌.1949,35(4):151—156.
顧學箕
顧學箕
4 顧學箕.白喉明礬沉澱類毒素加強劑量與效力之關係.中華兒科雜誌,1953,3(3):155—156.
5 顧學箕,鄭衍森,林景明,陳德泰.高溫作業工人出汗量及需鹽量一般觀察.上海第一醫學院學報,1958,(1):39—47.
6 顧學箕主編.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5.
7 工業毒理學編寫組(顧學箕主編).工業毒理學.上、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6.
8 上海第一醫學院勞動衛生教研室(顧學箕,陸志英).敵敵畏的毒性及其安全使用問題.中華醫學雜誌,1978,58(5):296299.
9 顧學箕.化學物的毒性與危害:化學物的安全評價在勞動衛生工作中的意義.中華醫學雜誌,1980,60(9):522—525.
10 顧學箕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毒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11 顧學箕.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的科學研究.中華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雜誌,1983,1(1):6—10.
12 顧學箕,王簃蘭主編.勞動衛生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
13 顧學箕,胡景虎.勞動衛生工作中巨觀與微觀研究.中華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雜誌,1985,3(4):233—234.
14 顧學箕.從醫學的發展談預防醫學教學的改革.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1985,2(2):65—70.
15 顧學箕.上海醫科大學農村衛生教學基地.中國衛生年鑑,1986:142—144.
16 顧學箕主編,陸培廉副主編.預防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
17 顧學箕.未來的醫學是預防醫學.中華預防醫學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彙編,1988:26—31.
18 顧學箕,王簃蘭,陸培廉,金錫鵬.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人員培養.中華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雜誌,1989,7(5):262—264.
19 顧學箕,陳龍主編.為人類健康的四十年.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89.
20 顧學箕,錢超,薛征等.農藥敵枯雙致畸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上海醫科大學學報,1991,18(1):41—47.
21 顧學箕,金錫鵬.醫學教育應適應初級衛生保健的需要.中國衛生信息報,1990年4月18日(4).
22 顧學箕,陸培廉,俞順章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預防醫學(綜合本).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