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社會評價,百姓信仰,
人物生平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思齊遭宦家欺辱,怒殺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縫為業,兼營中日間海上貿易,(其實就是海盜)。數年後積蓄漸富。其間,思齊經常到長崎貿易的泉州晉江船主楊天生結下深交,結識了一批流寓日本,從事海外冒險的閩南志士。由於他廣結豪傑,遐邇聞名,日本平戶當局任命他為甲螺(頭目)。
明天啟四年(1624年),思齊等謀劃推翻德川幕府統治,在日本建立政權,接受明朝冊封。農曆六月十五日,顏思齊與楊天生、陳衷紀(漳州海澄人)、鄭芝龍(泉州南安人)等二十八人拜盟為兄弟,立下誓言:“生不同日,死必同時”。眾推思齊為盟主。不幸在舉事前兩天事泄,幕府遣兵搜捕,思齊率眾倉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駛至九州西海岸的外島洲仔尾,陳衷紀建言:“吾聞疏球為海上荒島,勢控東南,地肥饒可霸,今當先取其地,然後侵略四方,則扶餘之業可成也。”
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思齊率船隊柢海灣,在笨港(今台灣北港)靠岸。思齊見島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決意在此開疆拓土,乾一番事業。乃率聚伐木闢土,構築寮寨。是時,土番以為外敵侵犯,聚族攻擊。思齊遺人加以安撫,商定疆界,互不侵擾。在笨港東南岸的平野(今新港),思齊規劃建築了井字型營寨,中間為大高台,使之成為組織指揮墾荒的中樞。與此同時,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後計三千餘眾。
顏思齊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開始了台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墾荒需要資金投入,顏思齊挑選了一批有航海經驗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開展和大陸的海上貿易;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以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需要。
社會評價
顏思齊是個傳奇人物,他的死也充滿傳奇。天啟五年(1625年)九月,思齊和部眾到諸羅山捕獵,豪飲暴食,不幸染傷寒病。數日後競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臨終,他召眾人告之:“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創建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顏思齊故後,眾推鄭芝龍為盟主,繼續拓墾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