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梅花

題畫梅花是明代於若瀛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畫梅花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於若瀛
作品全文,注釋,

作品全文

錢君手出畫梅卷,零風點雪寒芳斂。老乾橫生色如鐵,空山月抹孤根遠。
古今誰得傅梅神,開卷瓊英寒逼人。漫夸范致能為譜,長老華光差得真。
一幅一枝不為少,逐毫亂落奪天巧。影滅香消破碧虛,含飆出霧何縹緲。
逋翁湖山詩思清,揚州東閣最含情。瘦花數點應難謝,不受江南笛里聲。

注釋

題畫
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詩刊》1978年第5期:“詩人觀察敏銳,見微知著。即使是那些觸及旅遊、病休、祝壽、教子、觀劇、題畫等等生活細事的詩篇,也震響著偉大時代的回音。”
梅花
(1).梅樹的花。早春先葉開放,花瓣五片,有粉紅、白、紅等顏色。是有名的觀賞植物。《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六》:“杜鵑竹里鳴,梅花落滿道。” 唐駱賓王《西行別東台詳正學士》詩:“上苑梅花早,御溝楊柳新。” 楊朔《茶花賦》:“這是梅花,有紅梅、白梅、綠梅、還有硃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
(2).雪花名色的一種。因形似梅花,故稱。《水滸傳》第九三回:“這雪有數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兒,二片的是鵝毛,三片的是攢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喚做梅花,六片喚做六出。”
(3).指梅花紙帳。 元謝宗可《紙帳》詩:“清懸四壁 剡溪 霜,高臥梅花月半床。”參見“ 梅花紙帳 ”。
(4).《梅花落》的省稱。 唐 李白《觀胡人吹笛》詩:“十月 吳 山曉,《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眼兒媚》詞:“家山何處,忍聽 羌 笛,吹徹《梅花》!”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鐘聲漸罷,又戍樓寒角奏《梅花》。”參見“ 梅花落 ”。
(5). 揚州 梅花嶺 的省稱。 清趙翼《葉保堂明經多購抄本異書偶有感觸輒韻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註:“葬 梅花嶺 。”參見“ 梅花嶺 ”。
(6).撲克牌的四種花色之一。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橫生
(1).指人類以外的世間萬物。《逸周書·文傳》:“故諸橫生盡以養從,從生盡以養一丈夫。” 孔晁 註:“橫生,萬物也。從生,人也。一丈夫,天子也。” 清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原善中》:“從生,而官器利用以馭;橫生,去其畏,不暴其使。”
(2).洋溢,充分表露。 戰國 楚宋玉《〈神女賦〉序》:“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 明何景明《七述》:“美人侍傍,逸態橫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吾日日入其水閣觀活秘戲圖,百媚橫生,亦殊可玩。”
(3).叢生;不斷發生。 唐 馮贄《雲仙雜記·仙人柏葉書》:“ 郭天民 巧思橫生,能摺書簡,反覆如柏葉狀,鄉人謂之仙人柏葉書。” 宋蘇軾《論役法差雇利害起請畫一狀》:“增減紛然,簿書淆亂,百弊橫生,有不可勝言者矣。” 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文沒於前而見於後例》:“此正古人文字之奇也。後人不達,而疑義橫生矣。”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一則語無倫次,一則妙論橫生,最後即一鬨而散。”
(4).胎兒橫產。《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橫生就用刀割,難產須將拳揣。” 清傅山《女科·腳手先下難產》:“人以為橫生倒產,至危之症也。”
(1).意外地發生。《孔叢子·陳士義》:“今 李由 可則寵之,何患於人之言,而使橫生不然之說。” 唐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而仆輩坐益困辱,萬罪橫生,不知其端。” 明方孝孺《答鄭仲辯》:“為別還家,事變橫生,東西奔播,自救不給。”
(2).恣意萌生。《百喻經·見水底金影喻》:“於無我陰中,橫生有我想,如彼見金影,勤勞而求覓,徒勞無所得。”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親友之迫危難也,家財己力,當無所吝;若橫生圖計,無理請謁,非吾教也。”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雲光杳,空山劍氣深。”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孤根
(1).獨生的根。謂孤獨無依或孤獨無依者。 唐 張九齡 《敘懷》詩:“孤根亦何賴?感激此為鄰。” 唐 張九齡 《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岩下》詩:“孤根自靡托,量力況不任。” 宋 范仲淹 《依韻酬府判龐醇之見寄》:“直節羨君如指佞,孤根憐我異凌霄。” 柳亞子 《三月廿一夜聽羅邁部長報告時事有作》詩:“披肝瀝膽談團結,贏得孤根淚似麻。”
(2).獨立的根基;獨特的根底。 唐 杜甫 《灩澦》詩:“ 灩澦 既沒孤根深,西來水多愁太陰。”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之三:“滄江見底應無日,萬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學觀》:“ 杜 之《典》, 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鄭樵 孤根,前無古人。”
古今
古代和現今。《禮記·三年問》:“故三年之喪,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故禮因人質為之節文,略協古今之變。” 唐 杜甫 《登樓》詩:“ 錦江 春色來天地, 玉壘 浮雲變古今。” 宋 曾鞏 《請令長貳自舉屬官札子》:“質之於古,實應先王之法;施之後世,可以推行:誠古今之通議也。” 朱自清 《論老實話》:“天論中外,也無論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實話’。”
開卷
開放和閉合。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雜眾姿於開卷,閱群貌於昏明。”
(1).打開書本。借指讀書。 南朝 齊 王融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閉戶自精,開卷獨得。” 唐 韓愈 《出門》詩:“開卷讀且想,千載若相期。” 明 唐順之 《贈邑侯王春嚴獎勸序》:“得暇即開卷,長貧不受錢。”
(2).指卷首。 魯迅 《花邊文學·奇怪(三)》:“先前的‘見怪者’,說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現在的‘怪’卻早已聲明著,叫你‘見莫怪’了。開卷就有《編者隨筆》在。”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所以《蜀志》的開卷,就有 乾隆皇帝 的一道上諭。”
(3).一種考試方法,應試者可自由查閱有關資料。
瓊英(瓊英) 拼音:qióng yīng
(1).似玉的美石。《詩·齊風·著》:“尚之以瓊英乎而。” 毛 傳:“瓊英,美石似玉者。”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楯類騰蛇,槢似瓊英。” 唐 李商隱 《一片》詩:“一片瓊英價動天,連城十二昔虛傳。” 清 譚嗣同 《菊花石瑤華硯銘》:“投我以瓊英,以丹以黃,以莫不平。”
(2).喻美麗的花。 唐 柳宗元 《新植海石榴》詩:“糞壤擢珠樹,莓苔插瓊英。” 宋 周邦彥 《水龍吟·梨花》詞:“恨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何人比。” 元 無名氏 《一枝花·惜春》曲:“春陰低畫閣,梅瓣瓊英落。” 明 袁華 《花游曲》:“木蘭載春石湖裡,手弄瓊英掬秋水。”
(3).喻雪花。 唐 裴夷直 《和周侍御洛城雪》:“天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虞令公早慧》:“﹝ 虞令公 ﹞賦《雪花詩》云:‘瓊英與玉蕊,片片落階墀。’”
(4).比喻美女。 清 李漁 《慎鸞交·棄舊》:“不向 巫山 頂上行,那知人世有瓊英。”
逼人
(1).給人以威脅。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斂色謂 桂心 曰:‘向來劇戲相弄,真成欲逼人。’” 管樺 《將軍河》第一部第十九章:“﹝ 古佩雄 ﹞濃黑的雙眉下,兩隻光亮的豹子眼,在長長的睫毛里傲慢地眯縫著,射出逼人的冷光。”
(2).侵襲肌體。 唐 唐彥謙 《詠葡萄》:“勝遊記得當年景,清氣逼人毛骨寒。”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瑞炭》:“每條可燒十日,其熱氣逼人而不可近也。” 李克非 《京華感舊錄·菊黃時節憶故人》:“秋天……更沒有朔風刺骨、滴水成冰那種逼人的嚴寒。”
能為
(1).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後用作能有所為或有所作為之意。《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則是王失之於 齊 而取償於 秦 也,而 齊 趙 之深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 唐 韓愈 《鄭群贈簟》詩:“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2).本領;能耐。《紅樓夢》第四八回:“為這點子小事弄的人家傾家敗產,也不算什麼能為。” 管樺 《清風店》二:“我不戴見這種人。他有多大能為,我不戴見他。”
長老
(1).老年人。《管子·五輔》:“養長老,慈幼孤。”《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近世之事,語尚在於長老之耳。” 唐 陳子昂 《諫用刑書》:“臣聞長老言: 隋 之末代,天下猶平。” 清 唐甄 《潛書·除黨》:“ 清 之有天下也,黨人之長老猶有存者。”
(2).佛教對 釋迦 上首弟子的尊稱。如:長老 舍利弗 ;長老 須菩提 。
華光
光華;美麗的光彩。《漢書·禮樂志》:“璧玉精,垂華光。” 顏師古 註:“言禮神之璧乃玉之精英,故有光華也。” 唐 元稹 《會真詩三十韻》:“華光猶冉冉,旭日漸曈曈。” 冰心 《國慶節前北京郊外之夜》:“忽然遠處西邊的樹梢上,嘩嘩地噴出一陣華光。”
一幅
(1).表數量。用於布帛、紙張、圖畫等。《後漢書·符融傳》“幅巾奮褒” 唐 李賢 註:“幅巾者,以一幅之也。”《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貴者綾錦裙襦,上施錦一幅。” 宋 王安石 《陶縝菜示德逢》詩:“ 陶 生畫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黃金百。”《朱子語類》卷一○六:“只以一幅紙,截作三片。” 顧笑言 《你在想什麼》十二:“在最近一期的黑板報中,針對礦山機關一些同志說得多,做得少的問題,刊出了一幅漫畫。”
(2).表數量。用於景物。猶一片。 宋 陸游 《乍晴風日已和泛舟至扶桑埭》詩:“接羅一幅煙霧薄,舴艋八尺鳧鷖輕。” 元 揭傒斯 《楚山秋晚》詩:“一幅秋光舒復卷,誰教塵土涴人衣。”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才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4).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東方朔《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周邦彥《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5).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沾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天巧
不假雕飾,自然工巧。 唐韓愈《答孟郊》詩:“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 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四:“周遭有十奇,如 石門 、 水簾 、 瀑布 、 石燈 、 石鐘罄 、 觀音影 之類,皆自然天巧。” 清李漁《閒情偶寄·居室·窗欄》:“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鋸開,以有鋸路者著牆,天然未斫者向內,則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
碧虛
(1).碧空;青天。 南朝 梁吳均《詠雲》:“飄飄上碧虛,藹藹隱青林。” 唐張志和《玄真子·碧虛》詞:“碧虛冥茫,飄輪斡乎乾,湫盤浮乎坤。” 宋王禹稱《寄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詩:“水閣山齋架碧虛,亭亭華表映門閭。” 趙朴初《臨江仙·飛行中作》詞:“忽見碧虛開下界,白雲朵朵芙蓉。”
(2).指綠水。 唐張九齡《送宛句趙少府》詩:“修竹含清景,華池澹碧虛。” 唐李賀《釣魚詩》:“斜竹垂青沼,長綸貫碧虛。” 王琦 匯解:“碧虛,水也。”
縹緲
(1).高遠隱約貌。《文選·木華〈海賦〉》:“群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註:“縹眇,遠視之貌。” 唐杜甫《白帝城最高樓》詩:“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宋蘇軾《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惟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見烏鵲縹緲,驚飛棲止不定。” 郭沫若《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2).隨風飄揚;隨水浮流。 唐李白《愁陽春賦》:“縹緲兮翩綿,見遊絲之縈煙。” 宋陳允平《垂楊》詞:“飛花滿地誰為掃,甚薄倖,隨波縹緲。” 元許有壬《太常引·池荷》詞之二:“紅衣縹緲,清風蕭瑟,半醉岸烏巾。”聞一多《李白之死》詩:“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推著雲車,滿載著霓裳縹緲、彩佩玲瓏的仙娥,給人們頌送馳魂宕魄的天樂。”
(3).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唐司空圖《注憫征賦述》:“其雅調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嚶嚶裊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聲縹緲,直入雲霄。”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宮商縹緲。” 李瑛《笛聲》詩:“從哪裡飄來一縷笛音,在這僻靜的深山繚繞?比幽谷的溪水還清脆,比雲中的鶯啼還縹緲。”
(4).虛浮;渺茫。 南朝 梁 劉協《文心雕龍·體性》:“輕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註:“縹緲附俗:虛浮、不切實而依附俗說。” 清 杜榮壽《〈小螺庵病榻憶語〉題詞》:“底事隔年先異兆,人與蓮花同縹緲。” 夏曾佑《小說原理》:“人所樂者,肉身之實事,而非樂此縹渺之空談也。” 郭沫若《女神·鳳凰涅槃》:“我們這縹緲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兒安宿?”
(5).峰名。 清吳偉業《縹渺峰》詩:“茲峰非雲高,高與眾山別,其下多嵌空,天風吹不折,插根虛無際, 縹緲 為險絕。”註:“ 縹緲峰 : 顧野王《輿地誌》:‘ 縹緲峰 , 洞庭 之最高者。’ 盧熊《蘇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為 縹緲峰 。’”
逋翁
(1).避世之人,隱士。 宋蘇軾《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之二:“說客有靈慚直道,逋翁久沒厭凡才。” 王文誥 輯註:“逋翁,四皓也,避 秦 隱於 商山 。”
(2).特指 宋 人 林逋 。 明 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 西湖 堤畔 逋翁 院,詩和梅花嚼出玄。”參見“ 逋仙 ”。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元稹《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杜牧《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曾鞏《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趙孟俯《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湯顯祖《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詩思
做詩的思路、情致。 唐韋應物《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詩:“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清王夫之《乍開梅》詩:“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詩思在些些。”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談》:“先只聽得一片鼓鈸和鐵索聲,我正想做‘超現實主義’的語錄體詩,這么一來,詩思被鬧跑了。”
東閣
(1).東廂的居室或樓房。古樂府《木蘭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床。” 唐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伏日苦熱》:“北林開逸徑,東閣敞閒扉。”
(2).古代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唐李商隱《九日》詩:“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一本作“ 閤 ”。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今日個東閣玳瑁筵,煞強如西廂和月等。” 清龔自珍《乙酉臘見紅梅一枝思親而作時客崑山》詩:“南天初返棹,東閣正留賓。”按,此義本作“東閤”,後世閤、閣形近音同混用。參見“ 東閤 ”。
(3). 明 清 兩代大學士殿閣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參閱《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4).閣名。指 東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慶縣 東。 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 東閣 官梅動詩興,還如 何遜 在 揚州 。” 仇兆鰲 註:“ 東閣 ,指 東亭 。”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參閱 宋 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一。
東閤:東向的小門。《漢書·公孫弘傳》:“ 弘 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 王先謙 補註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門,不以賢者為吏屬,別開門延之。”《後漢書·周黃徐等傳序》:“ 東平王 蒼 為驃騎將軍,開東閤延賢俊。”後因以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之所。 唐孟浩然《題長安主人壁》詩:“久廢南山田,謬陪東閤賢。” 唐李商隱《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早歲思東閤,為邦屬故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