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狀血細胞是有吞噬作用的血細胞,細胞質含有嗜酸性的顆粒和粗面內質網。血細胞又稱血球,是存在於血液中的細胞,能隨血液的流動遍及全身。以哺乳動物來說,血球細胞主要含下列三個部分: 紅細胞:主要的功能是運送氧。 白細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當病菌侵入人體時,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後吞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顆粒狀血細胞
- 別名:血球
顆粒狀血細胞是有吞噬作用的血細胞,細胞質含有嗜酸性的顆粒和粗面內質網。血細胞又稱血球,是存在於血液中的細胞,能隨血液的流動遍及全身。以哺乳動物來說,血球細胞主要含下列三個部分: 紅細胞:主要的功能是運送氧。 白細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當病菌侵入人體時,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後吞噬。
顆粒狀血細胞是有吞噬作用的血細胞,細胞質含有嗜酸性的顆粒和粗面內質網。血細胞又稱血球,是存在於血液中的細胞,能隨血液的流動遍及全身。以哺乳動物來說,血球細胞主要含下列三個部分: 紅細胞:主要的功能是運送氧。 白細胞:主要...
顆粒白血細胞 granulocyte 亦稱顆粒細胞。細胞漿內含有多數顆粒,是核呈分葉性的白血細胞,也可稱為多核性白血球,多形核白血細胞 [poly(morpho) nuclear leucocy-te]。根據顆粒對色素的染色性質而區分為嗜中性,嗜酸性,嗜鹼性等各種類型的粒細胞。其中任何一種都具有對過氧化酶和過氧化酶反應呈陽性的...
粒細胞類型 粒細胞可由其在瑞氏染色下的表現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三類。其他不屬於粒細胞的白細胞主要為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 在紅細胞之間的中性粒細胞,其細胞核分為多葉,可在細胞質中見到細胞內顆粒體。(經過吉姆薩氏染色後高倍放大)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s)通常可在血液中...
顆粒血細胞 顆粒血細胞是2000年公布的昆蟲學名詞。定義 有吞噬作用的血細胞,細胞質含有嗜酸性的顆粒和粗面內質網。出處 《昆蟲學名詞》。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具有分葉形或桿狀的核,胞漿內含有...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白細胞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無顆粒白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顆粒,顆粒內含有過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其顆粒表面有一層膜包裹,可分1~4型,顆粒中含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
見於骨髓。 2型(網型),紅細胞網狀物結構鬆散,見於骨髓。 3型(破網型),紅細胞網狀結構稀少,呈不規則枝點狀排列,見於外周血。 4型(點粒型),紅細胞內為分散的,細顆粒,短絲狀網狀物,見於外周血。 ICSH分為1-4型,不包括0型。。Ⅰ型:緻密絲團狀 Ⅱ型:鬆散 Ⅲ型:枝點狀 Ⅳ型:細顆粒狀: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又稱嗜中性粒細胞,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胞漿內含有大量既不嗜鹼也不嗜酸的中性細顆粒。這些顆粒多是...
嗜酸粒細胞(acid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淺紅色,由於其中充滿顆粒,常不易見到細胞質。顆粒呈鮮紅色,直徑0.5~1.5微米。核為桿形或分葉形。電鏡下,胞質內有較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少量線粒體,多量糖原顆粒。顆粒分兩型,內含組胺酶、芳基硫酸脂酶、磷脂酶、酸性磷酸酶、氰化物和不敏感...
含嗜鹼性顆粒的白細胞。外周血中數量通常低於1%,表達高親和力IgE Fc受體,能特異性結合IgE,在炎症或I型超敏反應中,能通過脫顆粒而迅速釋放肝素、組胺和其他活性介質。嗜鹼性粒細胞 這類細胞的顆粒內含有組織胺、肝素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組織胺可改變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過敏性慢反應物質是一...
(2)幼稚巨核細胞:胞體明顯增大,直徑30~50μm,外形常不規則。胞核不規則,有重疊或扭轉,核染色質呈粗顆粒狀或小塊狀,排列緊密,核仁可有可無,胞質量增多,染藍色或淺藍色,近核處呈淡藍色或淺粉紅色,出現少量天青胺藍顆粒。(3)巨核細胞:①顆粒型巨核細胞: 胞體甚大,直徑40~70μm,有時可達...
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其顆粒表面有一層膜包裹,可分1~4型,顆粒中含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鹼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絕大部分的粒細胞屬中性粒細胞。每微升血液中約有4500個...
同樣也缺乏0116(CM-CSm)及皮膚肥大細胞標記抗原CD88。HLA—D、DR和CDl、Cm、CD4、07、CDl0、CDl9、TdT均陰性,MCG-35對肥大細胞顆粒有較高特異性,培養後的肥大細胞呈強陽性。診斷標準 Travis等1986年提出了MCL的診斷標準:①外周血肥大細胞大於或等於10%;②白血病細胞有非典型肥大細胞(幼稚肥大細胞)的特點;③...
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藍色的細小鐵顆粒。含有鐵顆粒的幼紅細胞稱為鐵粒幼細胞。定義 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藍色的細小鐵顆粒。含有鐵顆粒的幼紅細胞稱為鐵粒幼細胞。在油浸鏡下,連續計數100個幼紅細胞,記錄鐵粒陽性的幼紅細胞數...
巨幼細胞包括原巨幼細胞、早巨幼細胞、中巨幼細胞和巨幼細胞各不同發育階段的幼稚紅細胞。這些巨幼細胞均比相應的正常幼紅細胞大,漿核比例比正常略高。形態特點 經Wright染色後,原巨幼細胞的胞漿呈深藍色,無顆粒,核周圍有一染色較淺的圈;核圓形,染成紫色,最顯著的特點是染色質呈顆粒狀,彼此隔開,隔開...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組成部分,與其他粒細胞一樣來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具有殺傷細菌、寄生蟲的功能,也是免疫反應和過敏反應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可以釋放顆粒中的內容物,引起組織損傷,促進炎症進展。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表現為晝夜周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增多...
具有分葉形核和粒狀細胞質的白細胞。包括嗜中性,嗜鹼性和嗜酸性白細胞,此種命名是根據細胞質顆粒對特定染料的親和力。細胞直徑約從0微米到14微米。多形核白細胞這個概念主要是針對胸腹水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胸腹水裡面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此外還有少量嗜酸細胞、嗜鹼細胞和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的細胞...
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LGLL),1977年開始提出,是一種伴外周血大顆粒淋巴細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細胞減少性臨床綜合徵1985年左右正式命名其細胞遺傳學為克隆性異常,確定了其惡性腫瘤的性質。常用名還有:Tγ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伴顆粒淋巴細胞的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T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紅細胞 紅細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直徑6-9.5μm,平均7.2μm,呈雙凹圓盤狀,中央較薄(1.0μm),周緣較厚(2.0μm),故在血塗片標本中呈中央染色較淺、周緣較深,無細胞核。在掃描電鏡下,可清楚地顯示紅細胞這種形態特點。紅細胞的這種形態使它具有較大的表面積(約140μm2),從而能...
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漿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顆粒內含有與凝血有關的物質。當血管受損害或破裂時,血小板受刺激,由靜止相變為機能相,迅即發生變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團;同時在表面第Ⅲ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漿內的凝血酶原變為凝血酶,後者又催化纖維蛋白原變成絲狀的纖維蛋白,與血細胞共同形成凝血塊止血...
T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以外周血大顆粒淋巴細胞持續增多為特徵的異質性異常。其實驗診斷主要依據血液、骨髓、免疫學等實驗室檢查。檢查前準備 1.檢查前注意事項 (1)向患者及家屬解釋骨髓穿刺的目的、時間和注意事項(穿刺後3天內穿刺部位不要著水,保持清潔等)。(2)對懷疑有凝血功能障礙者,在骨髓穿刺...
大顆粒狀淋巴細胞是一類胞質內含大的嗜苯胺顆粒的淋巴細胞。多為NK細胞。淋巴細胞也稱淋巴球,是白細胞的一種。由淋巴器官產生,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包括T細胞、B細胞和NK細胞等亞類,分別介導機體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對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殺傷作用等免疫學功能。T淋巴細胞激活後,分化增殖形成多...
胞漿:量較多,分布可不等量。淡蘭色,無核周界,有嗜天青顆粒,過氧化酶染色陽性。急性早幼粒細胞特點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以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的急性白血病,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驟,迅速惡化,出血傾向明顯,易發生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外周血白細胞數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細胞>30%。這類白血病可...
在局部感染或損傷情況下,它們可很快穿過血管壁進入組織發揮作用,而且進入組織後不再返回血液中。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發育後,進入血液或組織。中性粒細胞的細胞核呈桿狀或分葉狀,分葉核一般為2~5葉,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的胞質中充滿了大量細小的兩種顆粒,其中嗜天青顆粒約占...
除去顆粒球和淋巴球,剩下的大約5%是巨噬細胞。巨噬細胞是形似變形蟲的細胞,吞食並處理大型異物、細胞排泄出的老舊廢物、壽終的紅細胞等,還奔赴發生炎症的部位處理異物,是一種守護範圍很廣的白血球。巨噬細胞不僅存在於血液中,還分布全身。根據所處的位置不同,名字和形狀也各不相同。單核細胞隨血液循環至全身...
可有小腦性震顫、辨距不良、頸肌緊張、痙攣、瞼下垂、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昏迷、腦脊液蛋白和細胞數增加、腦電圖異常,周圍神經病變等。6.血液學特徵 白細胞胞漿中存在Dhle小體樣的嗜甲苯胺顆粒。粒細胞有腫脹、退變及分葉不明顯,漿內缺乏正常的中性顆粒,而含有1~6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直徑1~2...
(2) M1(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可增生減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細胞大於90%(NEC),至少3%細胞過氧化物酶陽性。可見小原粒細胞(胞體小,與淋巴細胞相似,胞似圓形,核染色質呈細顆粒狀,較正常原粒細胞密集,核仁1-2個,有偽足)。(3) M2(急性原始...
④原始粒細胞簇,在骨髓塗片上有3個或3個以上原始粒細胞組成的細胞團稱為原始粒細胞簇。巨核細胞 ①淋巴樣小巨核細胞呈類圓形,直徑5-8μm,幾乎不見胞漿;核圓形且多凹陷,似淋巴細胞,其與淋巴細胞的區別在於其胞漿常有毛狀或泡狀突起似撕紙狀,強嗜鹼性呈雲霧狀,少有顆粒;核多偏一側,染色質濃集,...
另外,血小板微粒也參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Jy等人在研究白細胞與血小板相互作用時發現,血小板微粒可與中性粒細胞結合,並可在兩個中性粒細胞之間充當連線體,使中性粒細胞連線成串珠狀[12]。後來人們發現,血小板微粒可促進單核細胞與內皮細胞相互作用,刺激單核細胞分泌粘附分子。血小板微粒的形成 研究證實,活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