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狀骨

頭狀骨

1、頭狀骨:位於腕骨中央,是最堅強的一個。手受打擊時,外力可經頭狀骨的頭部傳導至橈骨頭。頭狀骨的頭部呈球形膨大,和月骨相關節,下面被二條微嵴分成三個關節面,分別與第2、3、4掌骨底相關節。

2、腕骨:位於手腕部,由8塊小骨組成,排列成兩排,近側排自橈側向尺側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除豌豆骨外,均參與橈腕關節的組成。遠側排自橈側向尺側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及鉤骨,均參與腕掌關節的組成。所有腕骨並非排列在一個冠狀平面上,而是構成一個掌側面凹陷的縱行淺溝,即腕骨溝。溝的尺、橈側各有一隆起,分別為腕尺側隆起和腕橈側隆起,前者由豌豆骨和鉤骨鉤構成,後者由手舟骨結節和大多角骨結節構成。腕橫韌帶橫跨於腕骨溝的尺、橈側隆起上,形成腕管,有9條屈指長肌腱及正中神經通過。

3、腕骨間背側韌帶:系腕關節內近側列腕骨間的韌帶之一。此韌帶有二條,分別連結舟骨與月骨及月骨與三角骨之間。腕關節損傷時可傷及此韌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頭狀骨
  • 外文名:capitate bone
  • 科室:骨科
解剖結構,與腕骨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

解剖結構

腕骨共8塊,排成二列,每列4塊。近側列從拇指側起為手舟骨(scaphoid bone),月骨(lunate bone),三角骨(traquetral bone)和豌豆骨(pisiform bone)。遠側列從拇指側起為大多角骨(trapezium bone),小多角骨(trapezoid bone),頭狀骨(capitate bone)和鉤骨(hamate bone)。
8塊腕骨並不排列在一個平面上,內外側緣較為向前突出,構成一個腕骨溝(carpal groove)。
在人跌倒手處於外展位的手掌著地時,可因為舟骨直接對著橈骨產生舟骨骨折。
構成腕部的8塊小骨的統稱。它們排列兩側,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各腕骨之間都以關節形式互相連結。近側的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共同形成關節面,與橈骨下端構成橈腕關節。
頭狀骨呈球形膨大,是腕骨中最大的一塊,位於腕骨的遠側列鉤骨與小多角骨之間。上面與月骨相接,下面與第2、3、4掌骨底相接,內側與鉤骨相接,外側與舟骨和小多角骨相接。

與腕骨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

腕部骨關節損傷:
(一)舟骨骨折
1、概述舟骨骨折在腕骨骨折中最常見,併發症的發生率最高。如近側骨折段壞死、骨折不癒合、延遲癒合、畸形癒合、創傷性腕關節炎。
2、分類有以下5種分類方式:
(1)新鮮與陳舊性骨折損傷時間不足4周為新鮮骨折,超過4周但不足6個月為陳舊性骨折。
(2)穩定與不穩定性骨折無移位或側方移位小於1mm為穩定骨折,側方移位超過1mm的骨折、舟月角大於60°或頭月角大於15°的骨折為不穩定骨折。
(3)水平斜形骨折、橫形骨折、豎直斜形骨折、撕脫骨折和粉碎骨折。水平斜形骨折的骨折面與關節縱軸垂直,剪力小,易癒合。橫形骨折斷面與舟骨縱軸垂直,癒合時間較長,豎直斜形骨折斷面與關節縱軸平行;剪力大,不易癒合。
(4)Herbert分類:A型——穩定急性骨折:A1粗隆骨折,A2腰部不全骨折;B型——不穩定急性骨折:B1遠端斜形骨折,B2腰部完全骨折,B3近端骨折,B4腕部經舟骨月骨周圍骨折移位;C型——延遲癒合;D型——骨不連:D1纖維性癒合,D2假關節。
3、臨床表現和診斷多見於青年人,伸腕位跌倒所致。腕關節橈側疼痛,鼻煙窩變淺,舟骨結節或鼻煙窩處壓痛。X線平片可投照正、側、斜及舟骨位。必要時CT檢查。臨床高度懷疑而影像學檢查陰性時,先按骨折處理,管形石膏固定,2周后複查CT。
4、治療
(1)新鮮穩定骨折拇人字管形石膏固定。遠側緣位於拇掌指關節遠側,手指掌指關節近側,近側緣可位於肘下方或肘上,拇指對掌位,腕關節中立位或伴輕度橈偏。
(2)新鮮不穩定骨折首選閉合復位外固定,閉合復位無效,則切開復位內固定。內固定方法包括:克氏針固定、AO空心釘固定或Herbert釘固定。
(二)月骨脫位與月骨周圍脫位月骨脫位與月骨周圍脫位是外力使腕部韌帶斷裂的結果,大部分是在腕骨間旋後狀態下受到極度的伸展、尺偏損傷所致。Mayfield將這種損傷分為四期,稱為進行性月骨周圍不穩。
Ⅰ期舟月骨間韌帶及橈舟掌側韌帶損傷,造成舟骨移位,舟月骨分離。
Ⅱ期頭月關節的腕骨間關節囊損壞,使頭狀骨向背側移位。
Ⅲ期月三角骨韌帶損壞或三角骨撕脫骨折,導致月骨周圍脫位。
Ⅳ期背側橈腕韌帶損傷導致月骨向掌側脫位,而其他腕骨仍與橈骨保持在同一軸線上。
1、月骨周圍脫位多為背側脫位,為月骨周圍進行性不穩定Ⅲ期表現(包括經舟骨、經三角骨,經頭狀骨月骨周圍骨折脫位。其中經舟骨月骨周圍骨折脫位發生於舟骨骨折之後,是背伸、橈偏暴力作用的延續)。
1)臨床表現和診斷
(1)腕關節有明確的背伸外傷史。
(2)關節疼痛、腫脹。壓痛的範圍較廣泛,運動受限,握力下降。
(3)X線正位片可見腕骨弧形中斷,頭狀骨與月骨,橈骨與舟骨影像重疊區加大,腕中關節間隙消失,舟月間隙變寬。月骨周圍的腕骨及橈尺骨遠端可有骨折。側位片可見月骨與橈骨保持在一條軸線上,其他腕骨向背側或掌側移位,舟骨掌屈,縱軸與橈骨縱軸幾乎垂直。
2)治療首先要矯正脫位,恢復橈骨遠端、月骨與周圍腕骨間正常解剖關係。然後矯正骨折移位,舟月骨或月三角骨分離。單純閉合復位外固定,常不能達到滿意效果。閉合復位應儘量達到解剖復位。舟骨的位置是衡量復位的標誌。舟月角大於80°,舟月間隙大於3mm,表示仍有舟骨旋轉半脫位,遠期效果不佳。若閉合復位滿意,可經皮穿入克氏針固定舟頭骨、舟月骨及舟骨遠近骨折段。舟月骨間通常用兩枚克氏針,以防月骨旋轉。術後石膏托外固定。6~8周后拔針,開始功能鍛鍊。閉合復位不滿意時,需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通常採用背側“S”形切口。必要時作掌背側聯合切口。將掌背側韌帶同時修復。克氏針固定舟頭、舟月及頭月骨。
2、月骨脫位分為掌側脫位和背側脫位兩種。掌側脫位最多見。為月骨周圍不穩定Ⅳ期表現。
1)臨床表現和診斷
(1)關節疼痛,腫塊、壓痛範圍大、運動受限,握力下降。手指呈半屈曲狀,系脫位的月骨頂屈曲肌腱所致。腕掌側可觸及皮下隆起。當正中神經受壓時,可出現手指感覺異常。
(2)X線正位片可見月骨輪廓由梯形變為三角形。側位片上頭狀骨與橈骨保持在一軸線上,月骨突向掌側,頭狀骨脫離月骨遠側的凹面。
2)治療治療原則同月骨周圍脫位,而正中神經嵌壓,肌腱斷裂也是手術指征。多用掌側切口,克氏針內固定,修復關節囊及韌帶。術後石膏托外固定6~8周后,開始功能鍛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