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巾草茶

頭巾草茶

頭巾草茶也名黃芩茶,只不過黃芩茶為統稱,而頭巾草僅指並頭黃芩。內蒙古大青山脈的野生優質頭巾草,當地民眾上山採挖,根入藥,葉莖為茶,歷史悠久。飲用此茶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排毒通便和較好的鎮靜安眠的功效!

頭巾草,屬於黃芩的變種,別名並頭黃芩。是我國蒙古一帶特有的一種多年生唇形科植物。其根可入藥,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肺火降血壓

基本介紹

簡介,基本信息,主要價值,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適宜人群,食用須知,貯存方法,

簡介

頭巾草茶也名黃芩茶,只不過黃芩茶為統稱,而頭巾草僅指並頭黃芩。內蒙古大青山脈的野生優質頭巾草,當地民眾上山採挖,根入藥,葉莖為茶,歷史悠久。當地居民又稱其為:黃金茶
經科學鑑定,頭巾草茶茶含黃芩甙元、黃芩甙漢黃芩素、黃芩新素、苯甲酸、B—谷甾菌,具有清熱解毒、降脂、降壓、利尿、鎮靜、利膽、保肝等功效。其茶色金黃明亮,茶味酣甘郁香,風味獨特,現已研製出花、葉、莖系列精品。
太行山系(孤峰、大青山等等)野生優質頭巾草,當地民眾上山採挖,根入藥,葉莖為茶,歷史悠久。
經科學鑑定,頭巾草茶含黃芩甙元、黃芩甙漢黃芩素、黃芩新素、苯甲酸、B—谷甾菌,具有清熱解毒、降脂、降壓、利尿、鎮靜、利膽、保肝等功效。茶色金黃明亮,茶味酣甘郁香,風味獨特,現已研製出花、葉、莖系列精品。

基本信息

《全國中草藥彙編》:頭巾草
【別名】並頭黃芩、山麻子
【來源】唇形科頭巾草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isch. ex Schrank,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西、青海。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主治肝炎,闌尾炎,跌打損傷,蛇咬傷。
【用法用量】 0.5~1兩,水煎服。外用頭巾草2兩,搗汁加酒服,藥渣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頭巾草
【拼音】 Tóu Jīn Cǎo
【別名】山麻子、半枝蓮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並頭黃芩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isch
採收和儲藏:7-9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主要價值

主治肺熱咳嗽熱病胸悶、發熱、熱痢濕熱黃疸、痔瘡痛腫、內熱胎動不安、動脈硬化性高血壓。老百姓用其莖、葉經過蒸製等傳統工序加工成頭巾草茶飲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成為山區人民消暑、待客的主要飲品。
頭巾草茶含有頭巾草的葉、莖、花,野黃芩甙含量為8.4~10.3%,遠超過人工種植的含量!具有鎮靜、清火、消炎之功效。
飲用此茶對頑固性失眠有明顯改善作用,睡眠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每晚睡前飲此茶一杯,續杯兩到三次,連續飲用3-5天,即有明顯效果。相繼觀察數十例失眠患者,失眠程度各不相同,飲用此茶,見效天數各不相同,在15~30天都有一定效果,繼續飲用鞏固,達到理想睡眠,不反彈。

形態特徵

【原形態】頭巾草(並頭黃芩),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12-36cm,四棱形,在棱上疏被上曲的微柔毛,或幾無毛。葉具短柄,柄長1-3mm;葉片三角狀狹卵形、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3.8cm,寬0.4-1.4cm,上面無毛,下面沿脈上疏被小 柔毛,有時幾無毛,具多數凹腺點。花單生於莖上部的葉腋內,偏向一側;花萼長3-4mm,盾片高約1mm,果時均明顯增大;花冠藍紫色,長2-2.2cm,花冠筒基部前方淺囊狀膝曲,下唇中裂圓狀卵形;雄蕊4,二強;花盤前方隆起;子房4裂,裂片等大。小堅果橢圓形,具瘤,腹髯近基部具果臍。花期6-8月,果期8-9月。
——摘錄自《中華本草》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草坡或草甸,向陽地帶

分布範圍

太行山系一代!

適宜人群

(1)上火導致的口乾口臭者
(2)肝火旺盛、大便燥結者
(3)上火導致的牙齦腫痛者
(4)體內火氣重,無心睡眠的失眠人群[3]

食用須知

每晚一杯,睡前2-3小時為好,熱水沖泡,加冰糖少許味道更佳!

貯存方法

低溫乾燥處保存即可
保質期
3年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