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概況
鄉村振興工作面臨著很多挑戰,其中如何建立有內生動力和活力的長效機制是鄉村振興工作持續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從2008年開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先後承接了“溫暖工程”項目的評估工作,“環首都貧困帶扶貧模式研究”項目,有機會在全國10多個省150個縣開展田野工作,收集了大量田野材料。通過上述田野調查發現,在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最缺乏的是“人才”和“組織”,並形成了“人才培養-組織建設-合作經濟-社會建設-空間規劃”五步走的鄉村建設基本模式。其基本理念在於鄉村建設不僅是經濟事業,更是一項社會事業;不僅需要財政投入,還需要社會資金、社會力量的介入和支持;不僅要出資、立項,還需要建立有效的組織機制。如此才能提升鄉村的活力,並激發其後續發展潛力。
2014年4月起,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根據行動社會學理論,採取社會學干預的方法嘗試開展鄉村建設實踐,“鄉村振興領頭雁計畫”作為該項目“鄉村本地化人才培養”部分,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全國鄉村發展的利益相關方(青年農民、返鄉青年、駐村幹部、村“兩委”成員、社會組織工作者、涉農企業員工、城市消費者等)開展免費公益培訓,培訓內容涵蓋涉及鄉村振興工作的各個方面,參與授課的教師既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著名學者,也有涉農服務企業的一線專家,更有在農村事業有成的新農人代表。截至2022年5月,項目累計研發公益課程數300+,服務超過10萬+新農人,深入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課程累計觀看次數達 400萬+次,累計播放時長 200萬+小時,輻射18項農業全產業鏈條,直、間接受益戶數達1000萬+戶,直、間接創造經濟效益達10億元。
項目初步建成了包括新農人、涉農企事單位、研究機構、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各類鄉村振興利益相關方在內的覆蓋全國的“鄉村振興行動者網路”,並建立了網際網路交流互助平台,為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本地化的人才網路支持,為鄉村人才的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信息與技術交流平台。
項目開展至今,得到了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人民政協報、農業農村部官網等主流媒體和相關部委的關注和報導。
活動目的
中國慈善聯合會、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和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等機構聯合發起“鄉村振興領頭雁計畫”(以下簡稱“領頭雁計畫”),“領頭雁計畫”以“線上學習+線下孵化+社群營造+市場對接”為核心模式,旨在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骨幹力量。
意義和成果
(一)農民組織化的新嘗試。“農民組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也是長期困擾我國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鄉村振興領頭雁計畫”從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農民組織化”的方法與路徑,即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在現有的制度環境之下,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一方面促進互助合作,通過與民政部指定的全國性志願服務組織合作,建立“鄉村振興領頭雁志願者服務隊”的形式,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全國範圍內農民的“組織化”,並拓展了農民組織化的內容,在事實上形成了包括社會各界鄉村發展利益相關方在內的“鄉村振興行動者網路”。因此,鄉村振興領頭雁計畫對於鄉村振興中的農民組織化工作極具現實和理論意義。
(二)鄉村發展綜合教學科研平台。項目開展8年以來,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鄉村發展案例和領頭雁計畫學員,並以此為基礎開展了大量的教學科研活動。
1.建立“鄉村發展觀察員網路”。 充分利用鄉村振興領頭雁計畫學員“人數多、覆蓋面廣、文化程度高”(目前已超過10萬人,覆蓋31個省市區,60%以上大專以上學歷)的優勢,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鄉村發展觀察員”網路,通過這一系統開展數據採集和調研,旨在建立一個具有全國性的、多層次的、連續追蹤的鄉村發展調查資料庫,為相關的政策建議、學術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在“鄉村發展觀察員網路”的基礎上,社會學系正在與農業農村部、民政部等部門合作開展“當代中國鄉村治理與鄉村發展資料庫”建設,這將為國家相關政策提供數據支撐發揮重大的作用。
2.鼓勵支持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2020年,利用大學生寒假返鄉的機會,面向全國大學生開展了返鄉調查徵文活動,全國近兩萬名大學生報名參加,形成優秀調研報告和案例研究報告300多篇。
3.成立了“鄉村振興專業委員會”(鄉村振興行動者聯盟)。2018年,社會學系主辦了“清華大學鄉村振興行動者論壇”並與中國慈善聯合會等共同發起成立了“鄉村振興專業委員會”(鄉村振興行動者聯盟),為鄉村振興相關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社會支持網路。
4.研究與實踐相互促進。學校包括社科學院、建築學院、美術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等院系的師生參與了鄉村振興領頭雁計畫。參與項目的師生已經撰寫多篇學術和學位論文,項目組還出版了《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框架、路徑與案例》《新農人看農村》兩部學術專著,另有兩本正在撰寫之中。
5.形成了面向社會各界的鄉村振興的培訓課程體系。鄉村振興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為了更好地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項目組針對新農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工作人員、城市消費者、大學生等不同群體設計了不同的課程體系,涵蓋了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鄉村旅遊、鄉村治理、農產品消費、食品安全、鄉村振興知識普及等各個領域。這一課程體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並被包括農業院校在內的各種機構廣泛借鑑。
6.制定標準和評估體系。目前正在與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合作起草“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工作評估體系”。
社會影響
鄉村振興領頭雁計畫已經為超過43,000名新農人提供了數字技能課程,解決了他們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他們紮根鄉村、服務鄉村的動力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