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型安全模式

即以美國為領頭雁的“雁型安全模式”。這個“雁陣”中的第二梯隊是美日、美韓同盟;借勢朝鮮半島的爭端,美日韓又在進一步磋商建立三邊軍事同盟。第三梯隊是美國與澳大利亞、泰國和菲律賓等盟國的關係。第四梯隊是美國與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的關係。美國特彆強調東協作為地區多邊主義支點的重要性,同時承諾將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尤其是承諾賦予印度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雁型安全模式
  • 第二梯隊:美日、美韓同盟
  • 依據條款:《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 性質:安全模式
主要背景,主要內容,

主要背景

在美國看來,一個沒有美國參與的東亞新秩序是不能容許的,美國介入亞洲的目的是維持和增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力。有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東亞峰會的擴容,東協10+8防長會議機制的建立,還是TPP進程的強勢推進,都潛藏著亞太地區國家對中國崛起的不適應和對中國崛起方式的深度疑慮。

主要內容

2010年以來,美國借道雙邊同盟重返亞洲,在地區安全秩序上試圖構造“雁型安全模式”。美國重返亞洲加大了周邊國家對我國的離心力,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互信有所減弱,使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增加了複雜的不利因素。
說起“雁型模式”,人們都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一種說法:東亞經濟發展猶如一隊大雁在飛翔,其中日本是領頭雁,“亞洲四小龍”緊隨其後,再後是其他國家……
而目前在亞洲正形成一個新的“雁型模式”,
在美國試圖塑造的這種亞洲地區安全秩序的第二梯隊中,美日同盟被置於首要位置,是美國與亞太地區接觸的“基石”。2010年是美日同盟建立50周年,美國高調要求日本復興軍事同盟關係,儘管日本民主黨的鳩山政權初期不打算應承,但隨著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的發生,日本迅速改變了政策,強化了同盟關係。美韓同盟也因“天安”號事件和朝鮮炮擊延坪島事件而進一步強化。7月21日,美韓舉行了兩國歷史上首次“2+2”會議,決定深化和擴大同盟合作。此後,美日韓逐步走向三邊同盟。在12月初舉行的美日韓三邊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聲稱,美國與日本、韓國的條約同盟是數十年來亞洲和平與穩定的基石,而日本與韓國的夥伴關係又有助於這種穩定與合作的三角關係。三國外長會議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關係。
第三梯隊是美國與泰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的密切合作。美國啟動了與泰國的《創造性合作夥伴協定》,與菲律賓簽署了《千年挑戰和約》,以加快菲經濟發展,減少貧困。美國和菲律賓計畫於2011年1月首次舉行兩國間的“2+2”戰略對話。美國和澳大利亞於2010年11月8日舉行“2+2”會議,雙方表示要強化軍事與防務合作關係,兩國官員同意設立一個工作組,探索加強雙方軍事合作的方案,其中可能包括美國軍隊使用澳大利亞的港口、機場和軍事基地等。
第四梯隊是美國與越南、印度尼西亞以及印度的關係。2010年7月,希拉蕊依次訪問了阿富汗、巴基斯坦、韓國和越南。越南總理在2010年10月底的東亞峰會上表示,金蘭灣將再次開放,與外國海軍共享。儘管越南方面表示越南不會成為美國的軍事盟友,不依靠美國實現其安全方面的目的,但鑒於越南在東協的地位,此舉將給東協造成重大影響。11月初歐巴馬接連訪問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儘管目前美印貿易只相當於中美貿易的1/9,但美國認為印度是一個像中國那樣在未來可以取得經濟業績的巨人,某種程度上也具有對抗中國地位的戰略意圖。而印度尼西亞則是該地區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出生地。
第四梯隊呈現出網路化發展趨勢,是美國塑造亞洲地區秩序的最廣闊依託。印度學者曾提出了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觀點,即中國尋求一個多極世界、單極亞洲的格局,而美國需要的是一個單極世界、多極亞洲。也就是說,中美雙方對亞洲地區秩序的理解存在顯著的差異。美國一貫以塑造地區秩序來彰顯實力,現在被塑造的對象輪到亞洲了。9月,希拉蕊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到與“地區”相關的詞語的次數多達24次,表現出對亞太地區的高度重視。
歐巴馬政府強調亞太地區的新局面,要求搭建新的機構性架構,以最有效地實現合作前景、建立互信並減少競爭摩擦。2010年1月12日,希拉蕊在夏威夷專門就亞洲的地區性架構發表講話,闡明指導美國與該地區進行積極接觸和發揮領導作用的五項原則。儘管希拉蕊強調美國在亞太各種機構中的參與和領導作用可以讓各方受益,但實際上最終美國獲得的利益實現了最大化。
美國非常重視東協的作用。希拉蕊於10月28日在出訪亞太地區之前在夏威夷發表的政策講話中,提到美國把東協視為東亞地區正在形成的地區性結構的支點,是“諸多政治、經濟和戰略問題上不可或缺的機構”。美國2009年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為加入東亞峰會鋪平了道路。2010年,希拉蕊參加了在河內舉行的東亞峰會,美國也表示2011年東亞峰會在印尼召開時,歐巴馬總統會重返印尼。日本媒體稱,這標誌著亞洲迎來以中美日為核心的新一輪博弈。
除此之外,歐巴馬政府致力於擴大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早在2005年,紐西蘭、智利、新加坡和汶萊即簽署《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2010年美國積極申請加入該協定,同時申請加入的還有澳大利亞、越南和秘魯。美國向TPP的邁進,可能有助於重新確立美國在未來地區經濟一體化討論中的領導地位。馬來西亞學者認為,未來該地區的經濟前景可能由三個不同區域強國主導的彼此重疊的模式構成:美國將主導TPP八國(P8),中國尋求全東亞自由貿易區(EAFTA),日本則將尋求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CEPEA)。美國試圖拾起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遺產,在泛太平洋地區構建自由貿易區,在某種程度上,這分離了目前正在談判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勢力,並且還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形成一定的競爭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