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型模式

1956年,日本經濟學家赤松要博士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提出產業發展的“雁型模式”。用來描述後起國某一特定產業(如19世紀日本棉紡工業)產生、發展的過程。該學說認為,在工業化初期階段,一些開發中國家由於經濟和技術落後,不得不向已開發國家開放某些工業產品的市場。當這種工業產品的國內需求達到一定數量時,就為本國生產該種產品準備了基本的市場條件和技術條件,國內逐步掌握了該行業的生產技術,並因資源和勞動力的價格優勢占領國內市場,最終實現該產品的出口,達到了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雁型模式
  • 提出者赤松要
  • 提出時間:1956年
  • 類別產業發展
他以後起工業國發展為視角,通過對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工業發展的統計研究,總結出產業發展遵循的三個模式:第一個基本模式認為某一產業的發展是按照從接受轉移到國內生產,再到向外出口的三個階段,即按照“進口--國內生產(進口替代)--出口”的模式相繼更替發展;第二個模式是從一般消費品到資本品或者是從低附加值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第一模式演進,產業結構不斷高度化;第三個模式是某一產品的第一模式動態演化會在國與國之間傳導,工業化的後來者會效仿工業化的先行者。由於這一行業產品的成長經歷了從進口—國內生產—出口三個階段,如果把這一過程用曲線繪成圖形,在一個以橫軸為年代、縱軸為市場的坐標圖上,這三個階段就如三隻大雁在飛翔。因此,這一過程被形象地稱為“雁行形態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