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桑耶寺菩提洲設獅座,贊普赤松德贊居中,摩訶衍那及其助手覺姆降秋傑、蘇央達、彭得朗呷等居右,蓮花戒及其助手白央、毗盧遮那、諾登等居左,展開了激烈的論諍。先由摩訶衍那立宗,闡述了不作意、不行善惡、頓然開悟的主張,...
頓漸之諍藏文殘卷,敦煌吐蕃藏文文獻。原件見拉魯所編《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寫本目錄》823號卷子。公元792—794年,在吐蕃邏娑(今拉薩)佛教內部發生“頓漸之諍”,即頓門與漸門觀點之諍,對於在贊普赤松德贊主持下的這場諍論,...
參見[法]戴密微《吐蕃僧諍記》。結果 結束 據藏文史籍記載﹐雙方反覆爭辯﹐甚為激烈。大乘和尚曾一度占上風﹐但最後敗北﹐被迫返回沙州(今甘肅敦煌)﹔印度佛教從此在吐蕃社會占居優勢地位。另據敦煌出土的漢文寫卷《頓悟大乘正理決》的...
藏傳佛教頓漸之爭,中國藏傳佛教史事。史事背景 藏傳佛教史上的頓漸之爭是公元8世紀末吐蕃從漢地傳入的禪宗與從印度傳入的中觀宗之間的一場鬥爭。這兩種思想雖然都發源於印度,同屬於大乘,但在不同地區經過長期相互隔絕的獨立發展,...
《蓮花戒名著研究》是201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拉。內容簡介 蓮花戒《修習次第論》三篇承載了藏傳佛教前弘期思想教義及修持方式之核心內容,也記錄了“頓漸之諍”的基本思想、主要分歧以及理論焦點,更重要的是它開啟...
內政建設,頓漸之諍 赤松德贊在位期間,將天竺一系的佛教定為國教,制定每一名僧人由三戶屬民供養的“三戶養僧制”。為了推行佛教,他甚至制定所謂的“三喜法”,規定贊普殺死屬民就像母親打孩子一樣,屬民應服從贊普;但如果贊普...
2007年收入《黃明信藏學文集》時在“前言”中已經申明:“此文雖然因寫作時間較早,未能參考最新資料,而自認為其中的‘頓漸之諍’和‘譯經事業’兩節尚有其特色,故將其收入。”序言 首先解釋一下“藏傳佛教”這個名詞。國內外都曾...
藏傳佛教思想史、藏漢佛教交流史等。曾出版《漢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等專著2部,曾發表《藏傳佛教前弘期“頓漸之諍”再考釋》、《藏傳佛教寧瑪派傳承見地略論》等學術論文20多篇。出版圖書 主要成就 近五年來承擔的...
赤松德贊委任其為芒域卡論官長,隱居該地以待興佛時機。桑耶寺建成後,為最早出家的7僧人之一,僧號益希旺波。賜予大金字告身,任其為吐蕃佛教宗師。後在吐蕃佛教“頓漸之諍”中,堅決支持漸門觀點,並最後取得勝利。
所謂頓漸之諍 藏傳佛教的形成 來自印度的成分 來自青藏高原的成分 來自祖國內地的成分 第二章 活佛轉世制度的智慧 家族世襲與師徒嫡傳 活佛轉世方式的創立和普及 活佛轉世的神學 尋訪和認定靈童的儀軌 活佛的大小 活佛轉世方式的影響 ...
所謂頓漸之諍 藏傳佛教的形成 來自印度的成分 來自青藏高原的成分 來自祖國內地的成分 第二章 活佛轉世制度的智慧 家族世襲與師徒嫡傳 活佛轉世方式的創立和普及 活佛轉世的神學 尋訪和認定靈童的儀軌 活佛的大小 活佛轉世方式的影響 爭...
022 乥 歷史上,蓮花戒與摩訶衍那的“頓漸之諍”有何意義?023 乥 朗達瑪滅佛是怎么回事?024 乥 拉龍白多刺殺朗達瑪拯救佛教有什麼傳說?025 乥 什麼是“下路弘傳”?026 乥 什麼是“上路弘傳”?027 乥 阿底峽尊者為藏傳佛教...
頓門禪僧在這次辯論中先勝後敗,最終蓮花戒獲得勝利,禪僧被逐回內地,這就是藏傳佛教史上的“頓漸之諍”。隨後,藏王於是禁止摩訶衍一門繼續在西藏講授漢傳佛教,將他們驅逐出藏。從此藏傳佛教以寂護大師與蓮花戒的見解為主流。被逐...
所謂頓漸之諍 藏傳佛教的形成 來自印度的成分 來自青藏高原的成分 來自祖國內地的成分 第二章 活佛轉世制度的智慧 家族世襲與師徒嫡傳 活佛轉世方式的創立和普及 活佛轉世的神學 尋訪和認定靈童的儀軌 活佛的大小 活佛轉世方式的影響 爭...
後赤松德贊派人從印度請來寂護的弟子蓮花生,傳印度佛教,於是發生了長達三年之久的兩派辯論,史稱“頓漸之爭”或“拉薩法諍”。據西藏史書記載,摩訶衍那辯論失敗後,返回內地。摩訶衍那與蓮花生的這場辯論,至今還是國際佛教學者研究...
一 “頓漸之諍 三 淨眾、保唐禪在吐蕃的傳播 四 吐蕃的其他禪宗僧人 第三節 唐蕃佛教的互為認知、影響 一 唐蕃佛教的互為認知 二 經典互譯 三 吐蕃的禪宗思想及影響 第二章 宋代藏漢佛教交流 第一節 藏漢僧人之間的往來 一 ...
唯一白法,藏傳佛教術語。原指一種五加科藥用植物,梵語名阿迦陀(agada),8世紀的頓漸之諍中摩訶衍曾引《涅槃經》云:“有藥名阿伽陀,……治一切病”,說自己的禪法有如此藥。其後又有人用以比喻樂空雙運,能息一切生死苦惱...
試析桑耶寺僧諍的焦點 佛教在西藏的三個發展階段及其特點 關於吐蕃佛教研究的兩個問題——頓漸之諍和朗達瑪“滅佛”西藏佛教史上的三次大法會 民國年間(1912—1949年)漢藏佛教文化交流——內地僧人赴藏求法 西藏佛教五十年的發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