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國家

預算國家

由“稅收國家”向“預算國家”轉型是現代法治國家的普遍經驗,我國正處於稅收國家發展的成熟期,迫切需要向預算國家轉型,而現實的途徑是在財政統一和財政監督交替進行的模式中,加快預算法制建設,建設現代預算制度,完善財政法治體系,早日進入“預算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預算國家
  • 外文名:Budget state
  • 相關概念:稅收國家
含義及特徵,兩者關係,轉型路徑,

含義及特徵

預算國家就是採用現代預算制度來組織和管理財政收支的國家。它具有以下特徵:第一是財政統一, 政府的收支最後統到一本賬里,這樣才能確保預算是全面的、 統一的、 準確的、 嚴密的、 有時效的。 第二是預算監督,代議機構能監督政府的財政收支,確保預算是依財政年度制定的、 公開透明的、 清楚的、 事先批准的、 事後有約束力的。

兩者關係

稅收國家現代市場經濟國家的典型特徵,因為國家的財政收入只有建立在稅收的基礎上,才能具有權威性和可預期性,同時也會儘可能地減少對公民財產權利的 “侵害 ” 。但是,現代法治國家的財政立法從來都是以預算為統帥,從收入與支出兩個方面來系統考慮的。因此,由稅收國家向預算國家轉型是現代財政法治的發展趨勢,且只有“稅收國家”才可能變為 “預算國家”。

轉型路徑

第一是先有財政統一,後有預算監督。代表性國家:法國。法國從稅收國家到預算國家的轉型模式就是先實現財政統一,後實現預算監督,直至 1831年才大致完成向預算國家的轉型 。
第二是財政統一和預算監督交替推進。代表性國家:英國。英國則是財政統一與預算監督交替推進。1688年光榮革命後,議會獲得了控制政府開支的法定權力。1787年,議會通過了 《統一賬戶法 》1854年通過了 《公共稅收與統一賬戶法 》,1866年通過了 《財政審計法 》,建立了獨立的政府收支審計部門,最終直至19世紀 70年代完成了向預算國家的轉型 。
第三是先有預算監督,後有財政統一。代表性國家:美國。美國向預算國家的轉型就是從地方到中央,先監督後統一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