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高能力差異對音樂意義加工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

音高能力差異對音樂意義加工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

《音高能力差異對音樂意義加工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是依託上海師範大學,由蔣存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音高能力差異對音樂意義加工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蔣存梅
  • 依託單位:上海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當今社會,音樂無處不在,聆聽音樂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但是,人們經常抱怨聽不懂音樂,聽懂音樂似乎成為音樂工作者的專利。這實質上涉及人類對音樂意義的理解是否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本項目聚焦這一社會問題。已有研究尚未對該問題進行系統探究,一些涉及音樂意義理解的研究主要考察音樂訓練效應對音樂意義理解的影響,且研究結果出現不一致。基於音高在調性音樂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對音樂意義生成的關鍵作用,本項目從音高能力差異入手,選取3類具有不同音高知覺能力的人群(包括先天失歌症者、音樂家和普通人)為研究被試,圍繞音樂意義的3個構成部分:音樂內在結構含義、音樂情緒內涵和音樂外在表現對象的意義,從行為和神經生理學角度考察音高能力差異對音樂意義加工的影響,闡明其潛在的神經機制。本項目試圖通過系列研究揭示音樂意義加工的本質,回答人類對音樂意義的理解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的科學問題。

結題摘要

本項目從音高能力差異入手,選取 3 類具有不同音高知覺能力的人群【包括先天失歌症者、音樂家和普通人】 為研究被試,圍繞音樂意義的 3 個構成部分: 音樂內在結構含義、音樂情緒內涵和音樂外在表現對象意義, 從行為和神經生理學角度考察音高能力差異對音樂意義加工的影響,闡明其潛在的神經機制。 我們發現,對於音樂家與普通人來說,他們不僅能夠加工由聲學信息傳遞的音樂情緒和音樂外在意義,也能加工由調性規則信息傳遞的音樂情緒和音樂內在意義,並誘發大腦相應的電生理活動。這可能緣於由聲學信息傳遞的情緒或意義具有跨物種知覺的普遍性,以及普通人的“調性音樂”耳朵。但是,當音樂結構需要更加精細的加工,或需要更多的記憶負荷,音樂家的音樂結構的加工能力比普通人更強,並呈現出更強的神經反應。這可能緣於音樂訓練不僅能提高個體對音樂的精細加工,還能增強聽者的音樂記憶能力。 就失歌症者與普通人而言,我們發現,與普通人一樣,失歌症者能加工由聲學信息傳遞的情緒和音樂外在意義,並誘發相應的電生理活動。但是,當音樂內在意義和情緒內涵由調性規則信息所傳遞,失歌症者無法對這些情緒和意義進行加工,並產生相應的電生理活動;類似地,當音樂外在意義和情緒內涵由音高變化所傳遞,失歌症者也無法進行加工,並產生相應的神經反應。 儘管音高能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音樂意義的理解,並誘發出不同的神經反應,但是,我們認為,在日常聆聽的音樂作品中,由於音樂意義的生成不僅依賴於調性規則信息,也依賴於音高與非音高的聲學信息,失歌症者可以藉助非音高的信息理解音樂的情緒和意義。從這個層面上說,人類對音樂意義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失歌症體現為一種音高加工的障礙。從本項目結果可以看出,只要涉及音高層面,失歌症者均無法對音樂意義進行加工。由此我們推測,大腦可能存在一個專門加工音高的腦區。未來研究需要對此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