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iān chī,一指用鞭子抽打某人或某物,二指古代的一種刑法,指用鞭子抽打犯人。三指譴責,批判。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鞭笞
- 外文名:書 flog ; lash
- 拼音:biān chī
- 詞性:動詞
- 近義詞:鞭撻
- 釋義:用鞭子或板子打
- 網路外文名:Caning;Lash
- 網路外文名:flagellate;Verberatio
引證詳解
- 鞭打;杖擊。
①《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吒之,使 造父 操右革而鞭笞之,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
②唐 元稹 《唐故朝議郎侍御史內供奉鹽鐵轉運河陰留後河南元君墓志銘》:“教諸子無鞭笞之責,而亦不至於不令。”
③《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獄卒鞭笞亂下,將牙齒打折。(范)雎血流被面,痛極難忍,號呼稱冤。”
④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
⑤冰心 《最後的安息》:“她腦中所充滿的只有悲苦恐怖,軀殼上所感受的也只有鞭笞凍餓。”
⑥桌遊“三國殺"黃蓋人物台詞:“請鞭笞我吧,公瑾!”“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⑦《明史·宦官傳二·陳奉》:“每托巡歷,鞭笞官吏,剽劫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