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撻派

鞭撻派

鞭撻派(又稱鞭身教):歐洲中世紀瘟疫大流行背景下誕生的基督教教派。宗教鞭撻派企圖以鞭撻贖罪,他們相信是人類的罪孽帶來了瘟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鞭撻派
  • 類型:宗教
  • 背景:歐洲中​世紀瘟疫大流行
  • 簡介:以鞭撻贖罪
簡介,記載,

簡介

《聖經》啟示錄中代表瘟疫的第四騎士《聖經》啟示錄中代表瘟疫的第四騎士
黑死病。這個可怕的瘟神,《新約聖經"啟示錄》中的第四騎士,騎著一匹來自東方的老鼠,橫掃中世紀歐洲。因而,它又叫做“鼠疫”。

記載

黑死病比麻風病更接近於《新約聖經"啟示錄》中所預言的瘟疫。它傳播迅速,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數千萬人倒斃。黑死病將歐洲變成人間地獄,所有的人都是病魔的囚徒。 黑死病,黑色的死亡。與麻風病的粗礪和扭曲相比,黑死病的死亡文本更為駭人聽聞。病人迅速死亡,死者淋巴腺糜爛,破潰,流出混有烏血的膿性液體,身體表面出現暗黑的瘀斑。這些死神留下的記號,讓人覺得死神仿佛剛剛離開不久,隨時可能回馬一槍。
醜陋、污穢和發黑的身體,令人聯想到“罪孽”,或者這本身就是“罪孽”的結果。於是,宗教鞭撻派(鞭身教派)應運而生。身體受苦的主題來自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啟示。鞭撻身體,即是對身體的懲罰,以先行的自我懲罰來替代疾病對身體的懲罰,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以身體的受虐來為靈魂贖罪。它模擬了末日審判的情形,提前降臨的末日審判暗示著靈魂救贖也將提前到來。這是一種混合了外科手術式和精神分析式的特殊療法,肉體的苦楚減緩了對瘟疫的精神恐懼的強度,也紓解了罪孽的心理焦慮。英格瑪"柏格曼的電影《第七封印》,展示過鞭撻派的宗教儀式。抽打在身體上的皮鞭的劈啪聲,鞭身者痛苦的喊叫聲,混合著贖罪的吁告,響徹中世紀歐洲陰沉的天空。
黑死病的晦暗色調,使宗教變得更加陰沉。痛苦而神秘的死亡,因罪孽而滋生的恐懼,加劇了信徒脫離塵世的欲望,教堂的建築風格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哥德式成為這一時期教堂建築的主導風格。瘦削、高聳和峭拔,濃重的禁慾主義色彩,神秘的空間形式,這一切呼應著人們對現實中的黑死病的恐懼和對來世的渴望。教堂里耶穌基督受難的聖像傷痕累累,骨瘦如柴,張大的嘴巴發出垂死前的痛苦呻吟,這一形象仿佛是在為黑死病折磨下苦難生靈代言。受難的人們在耶穌基督的痛苦扭曲的形象中找到了安慰。
直到巴洛克風格的繁複和世俗氣息的裝飾性,才使歐洲建築重新找到有關塵世欲望的表達。義大利人文主義作家薄迦丘在他的小說《十日談》的開頭,記載了當時瘟疫肆虐的情形。薄迦丘讓十位年輕人逃離病魔陰雲籠罩的城市,來到空氣清新的鄉間,遠離塵囂的烏托邦生活,並以青春的歡笑和輕鬆愉快的故事,昭示著文藝復興時代的明麗風格的到來。
有關黑死病的理性表達,則體現在法國作家阿爾貝"卡繆的小說《鼠疫》中。在被瘟疫圍困的城市裡,人們經歷了痛苦的理性與瘋狂的較量,最終是人性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死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