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革囊渡》
- 演出地點: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白沙鎮
- 類型:大型馬術實景劇
- 主演:國際知名蒙古國馬術團隊
- 門票價格:268元/人
- 演出時長:約50分鐘
- 演出場次:上午場10:30—11:30、下午場16:00—17:00
- 觀眾席位:可容納3200人同時觀看
- 出品方:麗江沃德樂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麗江獵鷹谷景區
《革囊渡》是雲南首部大型馬術實景劇,由麗江沃德樂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麗江獵鷹谷景區傾情打造,距麗江古城約20分鐘車程,毗鄰白沙古鎮,與玉龍雪山遙相呼應。該劇得名於“天下第一長聯”中“元跨革囊”典故,取材自忽必烈率部南征...
史書記載,1253年忽必烈率十萬大軍進攻大理,他率領中路軍經四川西南,在瀘沽湖附近休整後,翻越瓦哈山(今大藥山),在今寧蒗縣境內用革囊橫渡天塹金沙江。忽必烈的另外兩支隊伍,一支在梓里渡金沙江進入麗江,另一支從永勝跨越金沙江經鶴慶進攻大理,孫冉翁以“元跨革囊”四個字概括了十萬大軍轟轟烈烈、氣勢磅礴、橫渡...
《革囊渡的故事》是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齊峰演唱的一首歌曲。作詞:和志華 ,作曲:張新民。歌曲信息 《革囊渡的故事》演唱:齊峰 作詞:和志華 作曲:張新民 你還記得嗎 奔騰的金沙江 在那很久很久以前 元世祖忽必烈啊 率十萬雄兵 從北南下 橫渡滔滔金沙江 今戈鐵馬馳騁萬里 沒有船兒沒有橋 用那羊皮筏子越過金沙...
太子關位於寶山石頭城北10千米,舊稱雪山門關,忽必烈以太子身份行軍至太子關,以革囊渡過金沙江後改稱太子關,其海拔3505米,背靠太子峽。革囊渡江遺址 2001年5月,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在奉科鄉善美行政村古孔美渡口,豎起一通名為“元跨革囊渡江遺址”的紀念碑。此碑位於金沙江上的革囊渡大橋奉科一側橋...
在難於建橋的河流上,則以船渡。古道上有十幾個重要渡口,寧蒗縣與麗江交界的金沙江邊就有5個重要渡口。運載工具有皮囊、皮船和木船。據清道光《鹽源縣誌》載:“呷呱河渡,在瓜別,番人渡以皮船,亦以橫吞。瓜別渡,番人以革囊渡,可通冕寧。”“橫吞”即皮囊。皮囊和皮船是有區別的,如舊詩所云:“...
太子關位於寶山石頭城北10公里,是寶山經革囊渡口遺址至瀘沽湖探險旅遊的必由之地,“元跨革囊”事件對元朝統一全中國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而這個“元跨革囊”的地點就在太子關。發展歷史 在太子關東側峰腰,處在60米洞與九十米洞之間一東西走向的斷崖面,距離驛道50米,垂直高於金沙江約1000米的地方,可以觀賞...
當時納西族首領麥良審時度勢,毅然選擇了歸附蒙古軍的戰略,他親赴石頭城金沙江邊的刺伯渡口,打開寨門,援引蒙古軍革囊渡筏。蒙古軍隊進入寶山,經過一座陡峭的岩峰,據傳此岩峰是玉龍雪山的尾巴,雄奇險要,蒙古軍順利俞越後,麥良便將此岩峰取名為“刺伯太子關”,以志元太子忽必烈經過此岩峰。 巍巍寶山石城,...
1253年,忽必烈率大軍乘革囊渡金沙入雲南,滅大理國,1260年,設“大理國總管”。1276年,忽必烈選派賽典赤·贍思丁來雲南建立雲南行省,任賽典赤為“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省會中慶路(昆明),清查戶口,編定賦役,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為雲南的政治中心,雲南完全納入了元朝的統一治理範圍,“雲南”一名便正式作為...
《革囊渡》是雲南首部大型馬術實景劇,距麗江古城約20分鐘車程,毗鄰白沙古鎮,與玉龍雪山遙相呼應。該劇得名於“天下第一長聯”中“元跨革囊”典故,取材自忽必烈率部南征大理國時在麗江境內金沙江上“革囊渡江”的歷史事件。演出以巍峨雄奇的玉龍雪山為背景,如詩如畫的白沙原野為舞台,由國際知名蒙古國馬術團隊...
麗江雪山Online嘉年華於2024年8月24日至25日在麗江獵鷹谷景區舉行,分為“音樂節”“紅人節”“帶貨節”三大活動。發展歷程 2024年7月28日,麗江雪山Online嘉年華、《革囊渡》新聞發布會在獵鷹谷景區舉行。2024年8月24日,麗江雪山Online嘉年華在獵鷹谷景區旗下麗江獵鷹谷戶外節慶會展賽事基地啟幕。活動梗概 本屆嘉年華...
公元1253年忽必烈親率中路軍翻越瓦哈山,革囊渡金沙江遺址——奉科 金沙江奉科渡 梓里金龍橋(A)(此幅照片是約60年前所攝)梓里金龍橋(B)(此幅照片系近年所攝)該橋是中國橋面最寬鐵索最多的鐵鏈橋,也是長江現存的建造年代最早的橋.古鐵橋遺址,位於麗江縣塔城,曾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麗江至鶴慶的古驛道...
虎跳峽金沙江特大橋位於中國雲南省境內,金沙江水道之上,南距上游繼紅橋約6千米,東距下游金沙江特大橋(麗香鐵路)約600米,東北距下游革囊渡大橋約60千米。大橋北接彪水岩隧道至虎跳峽互通,上跨金沙江水道,南至開達古隧道;大橋起末點里程樁號分別為K79+034.000、K80+051.000,途經大橋的線路為西寧—...
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後曾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餘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於此,以依傍於麗江(金沙江古名) 灣而得名。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遊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遙想蜀漢諸葛,七縱施計,渡瀘五月焚甲兵;又思爨氏大戶,遙領昆州,晉煙隋塵歸杳然。射鵰英雄統雲南,鐵騎革囊渡大江。名醫蘭茂,撰寫《本草》先於《綱目》;滇人鄭和,艟師遠航名領天下。往事鉤沉,近代雲涌:列強擄國,米軌屈辱辛酸⁶;黎民塗炭,銅都何補國難。石龍吐珠⁷,世稱第一水電;重九首義,...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國,從麗江奉科乘革囊渡金沙江,納西首領麥良審勢迎降。1274年,元廷正式設定“麗江路軍民總管府”,納西族聚居之地,從此被稱為“麗江”。[2]長期在麗江工作過的同志這樣評述納西族:“地靈人傑,淳樸芬芳,勤勞智慧,善學向上,中原文化,兼收並藏,自融奇葩,文明古邦。”[3] “兼收並藏,...
麥良:率領族人到金沙江奉科渡口迎接蒙古大軍,書寫元跨革囊渡傳奇。木得:花甲之年不畏艱險、千里迢迢到南京城朝貢,獲得明太祖欽賜木姓。木氏六公:上馬可征戰殺敵,保家衛國,建立不世之功;下馬則詩書禮樂,顯盡儒者風采,他們在白沙沉吟雅唱。木知立:振臂高呼,首倡廢除土司制,請求朝廷派流官。和耀曾:大清...
元跨革囊渡金沙曲靖名稱首出現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再改中路總管府為曲靖路總管府,改石城千戶為南寧州。公元1381年,三十萬明朝大軍在潁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的統率下,在石城周圍與雲南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的十萬蒙古殘餘勢力展開了殊死搏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石城之戰,也稱白石江戰役。
相傳,公元1253年,蒙哥汗命儲王忽必烈率十萬大軍進軍雲南,萬里襲滇,乘革囊強渡金沙江,平定雲南後,忽必烈封其孫甘刺麻為元在雲南的王政代表,稱梁王。元末,中原元朝已被朱元璋消滅,明軍必來進攻雲南。為與明軍對峙,第四代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看中此山地勢險要,視野開闊,草肥林密,易守難攻,在主峰北側較...
240 第十一章 通靈祈吉 245 祭天儀式 248 祭風儀式 249 祭水龍儀式 250 消災儀式 251 放生雞儀式 253 退口舌儀式 254 祭勝利神儀式 255 第十二章 山外世界 257 甲區路 260 老熊路 262 開若路 264 革囊渡 265 謀生路 266 尋經路 268 文化路 271 後記 275 附錄 277 ...
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後曾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餘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於此,以依傍於麗江(金沙江古名) 灣而得名。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遊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宋為大理善巨郡地,開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後曾在此駐兵操練,“阿營”遺址仍在,當時居民已有千餘戶,至元十三年改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於此,以依傍於麗江(金沙江古名) 灣而得名。明末已具規模,日漸繁榮,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華美,徐霞客在遊記中謂其“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歷史大事記/雲南元謀人/南詔大理--半歷史,一半神話/金戈鐵馬怒水寒,元跨革囊渡金沙/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的日子/徐霞客雲遊天下,鐘情七彩雲南/雲南陸軍講武堂,百年風雷激盪/血戰滇西,那段逝去的悲壯歷史/近現代雲南,高喊著和平的呼聲/雲南歷史名人/雲南的人文景觀 文化 茶馬古道,蹄印依稀/《雲南映象》,如夢如幻...
《同韻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憶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其一 革囊南渡傳詩句,摹寫相思意象真。九日黃花傾壽酒,幾回青眼望歸塵。蚤為學問文章誤,晚作東西南北人。安得田園可溫飽,長拋簪紱裹頭巾。其二 萬水千山厭問津,芭蕉林里自觀身。鄰田雞黍留熊也,風雨關河走阿秦。鴻雁池邊照雙影...
伍胥潮,典故名,典出《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傳·十三年〉。相傳吳國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吳王夫差逼令自殺,並將其屍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屍氣若奔馬,流向大海。後因以“伍胥潮”謂怒潮。亦省作“ 伍潮 ”。詳細釋義 典源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傳·十三年〉吳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