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沙細樂
- 種族:納西族
- 地區:雲南麗江
- 隸屬於:納西古樂
白沙細樂是迄今仍然保留、傳承於納西族民間的大型喪葬歌舞、器樂組曲,其中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樂曲牌三個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桂冠...
納西族白沙細樂又名“崩時細哩”、“別時細梨”、“別時謝禮”。流傳於麗江市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細樂是迄今仍然保留、傳承於納西族民間的大型喪葬...
納西族白沙細樂又名“崩時細哩”、“別時細梨”、“別時謝禮”。流傳於麗江市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鄉玉湖行政村距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市區18公里,位於玉龍雪山腳下的緩坡地帶,包括上村、下村和文華村3個自然村,均為納西族。村野、...
納西族先民在約七百多年前創製的《崩石細哩》,漢譯為《白沙細樂》,是流傳在麗江納西族鄉間中的一種古典音樂技術形式,《白沙細樂》里有歌,也有舞,但它的...
蘇古杜,納西樂器,流行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一帶,用於演奏納西族音樂“白沙細樂”和麗江“洞經音樂”。始於20世紀世紀60年代,此前,蘇古杜只用於演奏“白沙細...
它主要用於演奏納西族傳統音樂“白沙細樂”(別時謝禮)。20世紀60年代以來,又被吸收為“納西古樂”(洞經音樂)樂種的演奏樂器。前者樂曲具有蒙古族的風格特色;後...
1956年參加全省戲曲觀摩大會,他領隊演奏的納西古樂《白沙細樂》獲一等獎。六十年代,他演奏的《白沙細樂》中的《篤》、《一封書》、《三思吉》、《美麗的白雲》...
2005年1月,碩士學位論文《“白沙細樂”看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獲雲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9月,論文《社會功能變遷中的“白沙細樂”》獲雲南省音樂論文比賽...
白沙細樂是納西先民創造的音樂奇蹟。白沙細樂同麗江洞經音樂,是納西古樂之雙璧。原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也由衷的讚嘆白沙細樂是“音樂的活化石”。玉水寨是2001...
在眾說紛壇的民族音樂懸案之一的《白沙細樂》研究中,力排眾議,證明了它不是蒙古音樂,而是納西古樂——《安魂曲》。宣科麗江古樂 編輯 ...
麗江古樂包含有三個具體而明確的內容與成分:即白沙細樂、東巴音樂、洞經音樂,是納西族最具代表性的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_麗江古樂是了解與研究納西族社會歷史...
麗江納西族音樂主要指東巴音樂、白沙細樂、洞經音樂等,這裡以白沙細樂、洞經音樂為例,它們均是合生文化的代表。納西族音樂經典之一——“白沙細樂”...
樂舞即用樂器伴奏而無歌唱的舞蹈,分為“打跳”,《白沙細樂》中的古樂舞。表演性舞蹈中麒麟舞(納西語:麒麟蹉),明、清時傳入麗江,屬中原道教藝術。以舞蹈為主...
玉水寨風景區位於麗江古城北15KM處,玉龍雪山山下,海拔2500米。玉水寨是麗江古城河水主要源頭之一,更是麗江東巴文化的傳承聖地和白沙細樂傳承基地及勒巴舞的傳承...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麗江古城大水車、白沙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等景點。 [2] ...
不過也虧了他介紹,我才明白:納西古樂(被國外稱為‘在中國各地已失傳了的音樂’,由《白沙細樂》和《麗江洞經音樂》兩部分組成的)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形成了...
60年代所錄製的部分音響實況,其中,參與演奏的絕大部分藝人現均已仙逝;回音再現——為您提供部分在納西族民間瀕臨失傳的音樂,例如“勃拾細哩”(亦稱《白沙細樂》...
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納西族博大精深的東巴文化、本土傳統的納西古樂、原汁原味的民間歌舞,整台歌舞分為東巴大祭天、白沙細樂、納西民間歌舞,所有的演員都是來自白沙...
《白沙細樂》 目錄 1 舞譜記載 2 大型樂舞 納西族舞蹈舞譜記載 編輯 東巴經中有數種被稱之為“蹉姆”的舞譜專書,用納西象形文字作標記,對各類舞蹈的姿態、...
納西胡琴,納西族弓拉弦鳴樂器。因飾龍頭和琴筒較大,納西族又稱其為龍頭胡琴和大胡。形制較為古樸,音色柔和渾厚,用於“白沙細樂”和“納西古樂”。流行於雲南...
用這套樂器演奏的樂曲有如絲竹音樂,後來稱作“白沙細樂”。《麗江府志》(公元1743年纂修)載:“夷人各種,皆有歌曲跳躍歌舞,樂工稱‘細樂’。箏、笛……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