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由山西省委宣傳部指導,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大學共同設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在太原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23年3月22日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一般指本詞條
2023年3月22日,由山西省委宣傳部指導,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大學共同設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在太原成立。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主要服務于山西的非遺系統性保護研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遺與鄉村振興、非遺與特色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位化傳承套用等非遺保護傳承和研究工作。成立意義 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是山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全面提升...
鎮江市良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是由鎮江市民政局核准登記,鎮江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的民非社會組織。非遺研究院宗旨 “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信守職業道德。擬通過發掘、研究、學習、交流、宣傳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非遺研究院業務範圍:“一...
北京建築大學是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的搖籃,是城鄉建設領域人才棟樑的搖籃,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要充分發揮優勢,在發展創新上也要努力打造自身特色。最後,張愛林校長表示,一定會組織校內精兵強將、發揮學校各學科特長,支持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按照文化部的要求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孫旭光對...
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簡稱南京非遺研究所。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社科院共同主辦。二零零九年五月八日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舉行揭牌儀式。該研究所將整合民俗博物館、南京市非遺保護中心和南京社科院研究所的多種資源,聘請對非遺有一定研究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為研究員,結合現有展示活動,打造系統展示南京非遺的...
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相關領域研究的專門機構,國內第一個從事老字號文化遺產研究的專業科研機構。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研究、民間美術研究、老字號文化遺產研究三個研究方向。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孫冬寧教授,由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中心專家團,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2人,其中教授7人;兼職研究...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1月4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檔案精神,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核准,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與廣西民族大學合作共建的學術機構。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考察研究與保護對策”、“民族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山西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家將傳說(楊家將說唱)”的保護單位。民間說唱文學《楊家將》是至今仍保存在民間的以鼓詞形式流傳長篇的說唱文學。以楊家將歷代抗遼抗西夏的故事為主體,講述楊家九代人的英雄事跡。史詩全長可演唱600小時左右,約三十萬行,是今發現發掘的第一部漢...
主要以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努力探尋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規律及保護理論,重視調查和實踐,重視理論聯繫實際,積極為具體的保護工作服務是"中心"的宗旨。取得成績 近年來,研究人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宣傳、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獲得國家、省部、廳級項目49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12篇(...
西安市社會科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於2006年3月。現任中心主任蘇軍。該學科為院五大重點學科之一。現有高、中、初級職稱研究人員6人。中心職責 1、總結、梳理國際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科學理念、理論和方法,諸如文化圈理論、形態理論等,對田野普查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掌握國際通用規範的田野作業方法。
石河子大學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畫實施單位,下設民間文學與民俗研究所、傳統戲劇與曲藝研究所、崑崙文化研究所、非遺數位化研究所等14個研究所,此次又增加了中華玉文化研究所。基本情況 石河子大學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7月18日...
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是非遺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平台,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現代文化間的交流互動,增進人們的文化認識和自信心為宗旨。發展歷史 2023年11月26日,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在呼和浩特成立。機構領導 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所長包文臻 ...
負責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傳承和展演。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研究院)獲得“金錢板、蜀繡、四川清音、四川揚琴、四川竹琴項目”保護單位資格。所獲榮譽 2020年5月,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
該中心以湖南師大為牽頭單位,省文化廳、吉首大學、湖南文理學院、湖南理工學院、長沙學院、懷化學院、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邵陽學院藝術設計系、湖南工程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湖南金沙利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為協同單位 成立時間 2013年3月29日,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揭牌儀式暨非物質...
鄭州輕工業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3月。中心整合了藝術設計學院、外語系、法政學院、輕工職業學院等相關院系的人才優勢,主要致力於民間美術、民俗文化、民間文學的研究,設立了民間美術、美術考古、民俗藝術三個研究機構和一個民俗藝術館。各研究所成員分別由教授、副教授、博士、講師等組成。中心有教授...
中心秉承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注重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一方面通過田野調查等多種途徑保持著研究的當下性,另一方面又堅守學術理想和精神追求,強調理論思辯與現實關懷相結合。早在2003年,牟延林教授就開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予以高度關注,並於2004年成功主持申報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中央美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隸屬中央美術學院,專門進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族民間美術類遺產的普查、研究、鑑定、評價、保護與規劃、教育傳承普及,專業管理人才師資及培訓、民間藝術開發的開放型信息實踐平台和專業研究機構。2002年5月,研究中心經教育部備案正式成立,喬曉光任首任主任,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有二...
16 江漢大學 湖北曲藝研究 17 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中醫、中藥保護研究 18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釀酒工藝和傳統美術與手工藝保護研究 19 湖北科技學院 青磚茶製作工藝保護研究 20 武漢商學院 湖北烹飪工藝保護與傳承研究 21 文華學院 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研究 22 湖北省藝術研究院 湖北戲曲、戲劇保護與傳承...
大連市海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中心是在大連市文化和旅遊局、長海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牽頭,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東北大學藝術學院、東北財經大學薩里國際學院、大連大學美術學院發起成立的的全國首個海島非遺研究與保護中心。發展歷史 2022年7月25日,大連市海島非...
非遺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是由四川省社科聯、省教育廳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支持、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非遺學院、成都古來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辦的非遺科研創新平台。發展歷史 2017年6月11日上午,在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期間,非遺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國際非遺博覽園舉行成立儀式。研究院...
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2019年11月12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鼓舞(烏拉陳漢軍旗單鼓舞)、滿族珍珠球、廟會(北山廟會)”的保護資格。
現任山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 長 。研究領域 村落研究,民俗學基礎理論,藝術民俗學,傳統武術,兼及鄉村文化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民俗旅遊等套用研究。主要兼職 學術兼職: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節日文化研究基地(山東大學)主任,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國鄉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兼職: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
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2017年7月經佛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設定的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內設科研機構。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前身為“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傳承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11月被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認定為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平台,2009年12月被廣東省文化廳認定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黃山學院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5月25日,是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化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黃山學院副院長樊嘉祿教授兼任中心主任。研究中心致力於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研究和保護。中心設立三個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研究、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與...
丹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丹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丹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獲得“朝鮮族花甲禮、嗩吶藝術(丹東鼓樂)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康巴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是康巴兒女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線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繫國家統一的基礎。研究方向 康巴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發展歷史 “康巴非物質文化研究中心”是四川民族學院特色研究中心之一,設在...
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是江西省文化廳於2019年確定建立的科研機構,研究團隊成員由南昌師範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美術學院和體育學院的專家組成。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以江西地域的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和民間體育為主要研究對象,挖掘、整理、創新、傳承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版畫創作、舞龍舞獅、健身...
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現有研究人員23人,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講師5人;其中博士7人,碩士3人,省“151”人才2人,省“五個一批”工程人才1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發表的學術論文289篇,出版著作49部,其中學術專著38部,編寫教材11部。近五年共獲科研項目27項,其中國家社科...
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 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南通市學術性社會組織。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獲得“古琴藝術(梅庵琴派)”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是2010年四川省文化廳公布的名單。2010年四川省文化廳公布了建立首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的名單,西南民族大學名列其中,並於2010年6月11日正式在西南民族大學舉行了基地授牌儀式。該基地的主要任務是依託民族博物館採集、收藏、保護和展示少數民族文物、民間工藝品等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