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羅非魚體側高,背鰭具10餘條鰭棘,尾鰭平截或圓,體側及尾鰭上具多條縱;網列斑紋。
生活習性
羅非魚棲息在中下層,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羅非魚不耐低溫,在水溫10℃左右就會凍死。
有些種類的羅非魚會有口孵的行為,即雌魚將受精卵含在口中,直到孵化為幼魚,這種護幼行為對其繁殖十分有利。部分種類的羅非魚在繁殖前,雄魚會挖掘底土築成盆狀的巢,具有強烈的領域性,雌魚將卵產於巢中,待孵化後再由雌魚將幼魚含在口中保護。
品種
目前我國引進的種類有個體較小的莫三比克羅非魚,個體居中的奧利亞羅非魚以及個體較大的尼羅羅非魚(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生產上採用福壽魚、尼奧魚及其他全雄非鯽。
目前我國飼養的羅非魚有羅非魚屬的齊氏羅非魚;帚齒羅非魚屬的尼羅羅非魚、莫三比克羅非魚、黃邊黑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等;還有雜交品種如奧尼羅非魚、紅羅非魚和福壽羅非魚)。羅非魚有生長快、食性廣、繁殖力強、病害少、肉質好、產量高等優點。
養殖技術
繁殖
雌、雄魚的鑑別
性成熟的羅非魚雌、雄鑑別較為容易,通常肉眼即可區別。羅非魚腹部肛門後部有一小生殖突起,雌魚生殖突起有2個孔,生殖孔開口位於靠近生殖突起的中間,泄尿孔位於生殖孔之後開口於生殖突起頂端,而雄魚在生殖突起上僅為1個孔,即泄尿、生殖合為一孔,稱泄殖孔。
親魚的選擇和搭配
繁殖用親魚,應儘量選擇個體大、生長快、體質健、無傷病的優良種個體,這樣可使後代保持遺傳優勢。尼羅羅非魚雌魚一般挑選個體體重在150克以上,雄魚則選在250克以上的為宜。羅非魚繁殖時,雌、雄比例一般為3-5∶1,雌魚應多於雄魚,這有利於提高出苗率。
親魚繁殖池條件
一般選擇667-1334平方米的池塘為宜。池形以東西向長的長方形為好,池底平坦,土壤以輕壤土或砂壤土為佳,便於親魚挖窩。繁殖期間水深控制在0.8-1米,有利於水溫的提高。
產卵育苗
羅非魚具有成熟早、1年多次產卵、親魚挖窩繁殖和口含孵化育苗等生殖特點。以尼羅羅非魚為例,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自孵出魚苗起,一般需5-6個月時間性腺可以發育成熟,1年內能產孵2-4次。目前我國飼養的羅非魚生殖習性基本都屬口育型,即羅非魚魚卵、魚苗在親魚口中孵育而成.當水溫在19℃-33℃繁殖適溫時,性成熟的羅非魚雄魚不僅體表呈現出明顯的婚姻色,並且獨自游至池水淺灘處用口挖掘和尾鰭清掃淤泥,在池裡建成呈圓鍋形的產卵窩。雌魚每次產卵一般是分批產出,通常是每隔2-3分鐘後重複上述產卵、射精、含卵等連貫動作,直至雌魚產盡本次應產的卵。如在水泥地、水族箱等無法挖窩的環境中,雄魚則以尾鰭清理底部,劃地為窩,進行上述產卵受精活動。
當水溫為30℃左右時。受精卵在雌魚口中經4天左右孵出魚苗。孵出後的魚苗仍留在雌魚口中,以免受水中敵害侵襲或因對環境不適而造成死亡。待魚苗卵黃囊完全消失並且具有一定遊動能力時,魚苗離開母體口腔,不過繼續成群遊動在雌魚身邊,若遇危險,魚苗迅速集成一團,雌魚則將魚苗吸入口內,待環境安全時再吐出魚苗。
苗種培育
當魚苗體長達0.8厘米左右時,便脫離親魚,集群遊動於池邊。此時,采捕魚苗移至魚種池內進行培育。目前,采苗一般由撈苗和捕苗兩種方法。撈苗法操作時沿池邊淺水處一手推用40目篩絹做成的小網箱,另一手用由同規格篩絹製成的三角抄網在水深30-40厘米處向前撈取,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捕苗法通常是在魚苗大批出現時,每隔5-7天用被條網捕1次苗,時間宜安排在晴天上午9-10時進行。魚種池塘的面積以333-667平方米為宜,水深1-1.5米。池塘的其他條件與繁殖池相同。魚種池應先消毒清塘,再施基肥。目前普遍採用混合堆肥施肥法,在池塘邊挖一坑,將草、糞等按比例放入坑內腐爛,施用時取出肥料加水稀釋後潑入池中。在魚種培育期間,除通過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外,同時還需輔以投飼豆漿、米糠等餌料。一般在魚苗剛入池1周內,每日每畝投飼1.5-2公斤黃豆磨成的漿,以後隨魚體長大漸增。當魚體為2-3厘米長時,每萬尾魚苗每天應投1.5-2公斤米糠。在培育後期還可投飼蕪萍、小浮萍等。魚種培育以適當稀放精養為宜。在適宜的飼養環境中,每畝若放10-15萬尾魚苗,經15-20天培育,則可長至3厘米左右。在目前生產中,一般將魚苗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魚種時,再移至成魚池內飼養成商品魚。
成魚養殖
一般採取單養和混養兩種形式。單養羅非魚,在水深1米的池塘內,每畝放3厘米規格魚種3000-5000尾,產量可達300-400公斤。混養又可分為以羅非魚為主體魚和以家魚為主再搭養羅非魚兩種形式。以羅非魚為主的成魚池內放養3-5厘米羅非魚種2500尾,養成規格可達180-200克/尾。以家魚為主的池塘內搭養羅非魚可增產10%-20%。羅非魚成魚主要攝食浮游生物及有機碎屑,因此無論單養或以家魚為主的混養,水質均應肥沃。通過施肥方法培育水質,使水體內有豐富的生物餌料。一般每周每畝施糞肥100-150公斤或施綠肥200-300公斤。在飼養期間,採取定期注水或換水的方法,促使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使水體保持充足的浴氧,有利於羅非魚生長攝食。
營養評價
對目前養殖和繁育體系較為完善的品種奧利亞羅非魚、紅羅非魚、吉富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奧尼羅非魚等5種羅非魚進行營養評價。
5種羅非魚肌肉蛋白質中的胺基酸組成基本一致,總量約為14.41%-17.07%。含量最高的均為谷氨酸,最低是色氨酸。必需胺基酸與總胺基酸的比值是50.45%-51.57%,風味胺基酸與總胺基酸的比值是36.03%-37.06%。羅非魚肌肉必需胺基酸組成相對平衡且含量豐富,屬於優質蛋白。
5種羅非魚肌肉中脂肪酸種類區別不大,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約為53.6%--一57.9%,明顯高於飽和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SFA)與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的總量相近,均大於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的總量。種羅非魚肌肉中還含有大量DHA等。
比較不同羅非魚品種肌肉脂肪酸含量,發現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均是以吉富羅非魚最高,紅羅非魚最低。
5種供試羅非魚肌肉蛋白質和胺基酸組成相對比較平衡且含量豐富,屬於高蛋白的優質魚類,其賴氨酸含量最高,評分1.51-1.83,可彌補穀物類食品的不足。5種羅非魚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為PUFA≈SFA>MUFA。
有研究結果表明,紅羅非魚的肌肉鈣磷比為1∶7.8,顯著高于吉富、奧尼、吉奧等其它5種羅非魚,是一種很好的補鈣水產品。
羅非魚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富的蛋白質,在日本,叫這種魚為“不需要蛋白質的蛋白源”。
食用指南
食用價值
肉質細嫩,味鮮肉美,而且刺少,無肌間小刺,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味道俱佳,深受大眾喜愛。羅非魚性平,味甘,可益脾胃,補肝腎,對於消化不良、腹瀉不止、面黃肌瘦、水腫、筋骨萎弱等症有食療效果。
羅非魚營養極為豐富和全面,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必需胺基酸,蛋白價值類比雞蛋,而蛋白含量則比雞蛋還要高30%以上;羅非魚低脂肪,所含脂肪又多為多不飽和脂肪酸,降血脂、活血管,有益於心血管健康;另外,羅非魚含有豐富的鈣、鐵、鋅和B族維生素等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的能量代謝和合成代謝,使人保持年輕活力。
加工方式
目前我國羅非魚加工企業的加工產品形式主要有三大類:
(1)凍整條羅非魚,其加工方法主要是原條、兩去(去鱗、去內臟)及三去(去鱗、去內臟、去鰓)等產品。
(2)淺去皮羅非魚片,按原料→運輸→驗收→放血→分規格(打鱗)→剖片→淺去皮→修整→分級→清洗→排盤→CO發色→消毒→過冰水→真空→單凍→稱重→包裝→金屬探測→冷藏工藝進行加工,其規格按重量大小分為2/3、3/5、5/7、7/9、9/11(盎司)。
(3)深去皮羅非魚片,主要按原料→運輸→驗收→放血→分規格(打鱗)→剖片→深去皮→修整→分級→清洗→排盤→消毒→過冰水→真空→單凍→稱重→包裝→金屬探測→冷藏工藝進行加工,其規格主要有3/5、5/7(盎司)兩種。
選購技巧
選購的羅非魚以手按肉質有彈性,魚鰓呈淡紅色或暗紅色,眼球微凸且清晰,鱗片無脫落,無異味者為佳。活羅非魚要用新鮮的清水存養,定時更換清水。剛死的羅非魚應清洗乾淨後裝入保鮮袋,放入冰櫃冷凍室保存。
推薦食譜
羅非魚,肉質相對較粗。以紅燒、清蒸最好,也常用來煎烤。
清蒸羅非魚
原料:新鮮羅非魚1條,姜、蒜、香菜適量,醬油、生抽、料酒、蒸魚豉油。
做法:羅非魚處理乾淨,在魚身兩面劃幾刀,在魚身及腹內撒抹食鹽和料酒,醃製半小時;將醃製好的魚放入魚盤中,在魚身和腹內放上薑片和蒜末,淋撒少許醬油,放上香菜段;燒開蒸鍋水,將魚連盤一起放入,加蓋後大火蒸15分鐘,取出魚盤,淋入適量生抽和蒸魚豉油即可。
紅燒羅非魚
原料:羅非魚、醬油、醋、自製高湯。
做法: 紅燒魚的刀法是豎切,魚呈塊狀。先在油鍋內煎一下,油適量不必太多。 然後向鍋內給高湯(雞骨湯或者豬排骨湯)調味,接著放入醬油。 等鍋內水溫升上來時,加入少量醋(醋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不僅起到軟化魚骨的作用,還有去腥的功效)。燒的時間一般為五分鐘左右。 燒好後,鍋內高湯已濃縮的只剩部分汁,顏色呈深紅色,因為有燉的過程,所以紅燒魚比較入味,味濃。 紅燒魚的口味特點是香嫩酥軟,味濃,適合任何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