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鱗狀細胞

非典型鱗狀細胞

非典型鱗狀細胞是由於子宮頸發炎而引致細胞變異而形成的一種細胞,屬非典型細胞類別,因其屬於癌前期病變,一定要嚴密觀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典型鱗狀細胞
  • 外文名: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ison
  • :非典型細胞類別
  • 簡稱:SIL
  • 症狀:高程度的子宮頸上皮內瘤
  • 病發部位:子宮頸
定義,分類,用例,

定義

非典型鱗狀細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為鱗狀上皮內病變的細胞改變,但從質量和數量上又不足
以做出明確判斷。

分類

1、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typical squamouscells of undP.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
(1)診斷標準:
①具有表層和中層鱗狀細胞大小;
②核增大,核面積比正常中層細胞核大2.5~3倍;
③N/C輕度增加;④細胞核不同程度深染,染色質分布及核型不規則。
(2)說明:包括細胞形態學改變提示鱗狀上皮內病變,但不足以明確診斷,也包括有診斷意義的細胞太少。一般來講,當細胞病變難以歸入ASC-H、LSIL或HSIL時,可考慮歸人ASC-US。據我科於2009年統計析,ASC-US的檢出率為3.2%。
(3) ASC-US的臨床意義:
①可能與炎症有關;
②與化學刺激有關;
③與宮內節育器有關;
④與抹片採取固定不好有關;
⑤可能有癌前病變,但異常程度不夠診斷標準。
2、不能排除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cannot exclude high-grade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 N/C高的小細胞,“非典型(未成熟)化生”。
(1)診斷標準:
①小細胞,細胞大小等同於化生細胞;
②細胞常單個出現,或呈少於10個細胞的小片;
③細胞核比正常化生細胞核大1.5~2.5倍,染色質粗顆粒狀(胞核僅為中性粒細胞的2~3倍或4~5倍);
④N/C接近HSIL。
(2)說明:判斷是符合ASC-H還是HSIL時,若細胞大小差不多,而當核深染、染色質不規則,核型異常時,更傾向於HSIL。ASC-H中,細胞常稀疏。ASCrH患者也需先做陰道鏡檢查。

用例

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指不能肯定其形態特徵及病變性質的形態異常的鱗狀上皮細胞.對此類患者應注意複查。複查前注意避免性生活和陰道的治療。是否有惡性病變可以結合進一步的宮頸活檢進行判斷。
因其屬於癌前期病變,一定要嚴密觀察。由癌前期病變到浸潤癌的變化一般很慢,約需8-10年甚至20年。在癌前期階段,異常的細胞不侵犯間質,更不發生轉移,如果在這時發現,並給以相應治療,則治癒的機會是非常高的。但在宮頸癌已變為浸潤癌以後,則發展一般很快,如不經治療,病人可在2-5年內死亡。非典型增生可分為輕,中及重度,如不經治療約10-15%的輕及中度非典型增生可發展為浸潤癌,約75%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可發展為浸潤癌。
活檢如為輕度非典型增生者,暫按炎症處理,半年隨訪刮片和必要時再作活檢。病變持續不變者可繼續觀察。
診斷為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應適用雷射、冷凍、電熨。對重度不典型增生,一般多主張行全子宮切除術
非典型增生輕度和中度有以下三種轉歸:
1、消退或逆轉;2、不變;3、癌變。
非典型鱗狀細胞增生
非典型鱗狀細胞增生分為輕、中、重度,輕度大部分(百分之60)可逆轉,中、重度為癌前病變,其實重度就可以歸為原位癌了。非典型鱗狀細胞是指不能肯定形態特徵及病變性質的形態異常的鱗狀上皮細胞,是細胞病理學診斷判斷依據,提示為癌前病變,應該定期複查以確認。如是非典型鱗狀細胞增生,說明細胞具有異型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