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靜電感應電晶體SIT(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誕生於1970年,實際上是一種
結型場效應電晶體。將用於信息處理的小
功率SIT器件的橫嚮導電結構改為垂直導電結構,即可製成大功率的SIT器件。SIT是一種多子導電的器件,其工作頻率與電力
MOSFET相當,甚至超過電力MOSFET,而
功率容量也比電力MOSFET大,因而適用於
高頻大功率場合,目前已在
雷達通信設備、
超音波功率放大、脈衝功率放大和高頻
感應加熱等某些專業領域獲得了較多的套用。
但是SIT在
柵極不加任何信號時是導通的,柵極加負
偏壓時關斷,這被稱為正常導通型器件,使用不太方便。此外,SIT通態電阻較大,使得通態損耗也大,因而SIT還未在大多數
電力電子設備中得到廣泛套用。
詳細說明
源
漏電流受
柵極上的外加垂直電場控制的垂直溝道場效應電晶體,簡稱SIT。靜電感應電晶體是一種新型器件,可用於
高保真度的
音響設備、電源、電機控制、通信機、電視差轉機以及雷達、導航和各種電子儀器中。
1952年日本的渡邊、西澤等人提出模擬電晶體的模型,1971年9月日本
西澤潤一發表SIT的研究結果。在70年代中期,它作為音頻功率放大器件在日本國內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先後制出最高
截止頻率10
兆赫、輸出功率1千瓦和30兆赫、
輸出功率達2千瓦的靜電感應電晶體。1974年之後,
高頻和微波
功率靜電感應電晶體有較大發展。已出現1
吉赫下輸出功率100瓦的內匹配合成器件和2吉赫下輸出 10瓦左右的器件。
靜電感應型矽可控
整流器已做到導通電流30安(壓降為0.9伏),開關時間為110納秒。另外,已研製出 MOS型SIT和SIT低功耗、高速積體電路,其
邏輯門的
功率-延遲積的理論值可達1×10-15焦以下。 SIT具有非飽和型電流電壓輸出特性,它和三極
電子管的輸出特性相類似(圖1)。
結構分析
靜電感應電晶體結構分析
SIT是一種電壓控制器件。在零柵壓或很小的負柵壓時,溝道區已全部耗盡,呈夾斷狀態,靠近
源極一側的溝道中出現呈馬鞍形分布的
勢壘,由源極流向
漏極的電流完全受此勢壘的控制。在漏極上加一定的電壓後,勢壘下降,源
漏電流開始流動。漏壓越高,越大,亦即 SIT的源漏極之間是靠漏電壓的
靜電感應保持其電連線的,因此稱為靜電感應電晶體。SIT和一般場效應電晶體(FET)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①SIT溝道區摻雜濃度低,為1012~1015厘米-3,FET則為1015~1017厘米-3;②SIT具有短溝道,在輸出特性上,前者為非飽和型
三極體特性,後者為飽和型
五極管特性。
結構形式
靜電感應電晶體結構形式主要有三種結構形式:
埋柵結構
埋柵結構是典型結構(圖2),適用於
低頻大功率器件;
表面電極結構
介質覆蓋柵結構
介質覆蓋柵結構是中國研製成功的,這種結構既適用於
低頻大功率器件,也適用於
高頻和微波
功率器件,其特點是工藝難度小、
成品率高、成本低、適於
大量生產。中國已研製出具有這種結構的 SIT器件有:400
兆赫,1~40瓦;1000兆赫,1~12瓦及1500兆赫,6瓦的SIT器件。另外,還制出600兆赫下
耗散功率2.3瓦、
噪聲係數小於3分貝的功率低噪聲SIT。
優點
①線性好、噪聲小。用SIT製成的
功率放大器,在音質、
音色等方面均優於雙極型電晶體。
③SIT是一種無
基區電晶體,沒有基區少數載流子存儲效應,開關速度快。
④它是一種多子器件,在大電流下具有
負溫度係數,器件本身有溫度自平衡作用,抗燒毀能力強。
⑤無二次擊穿效應,可靠性高。
⑥低溫性能好,在-19℃下工作正常。
發展歷史
靜電感應電晶體的結構是由日本的西澤潤一和渡邊提出的,並於1970 年由西澤潤一報導了第一隻靜電感應電晶體。SIT從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到重要的工藝即在
高阻外延層上做P+隱埋柵,都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末在西澤半導體研究所開發的。由於SIT器件顯示
負溫度特性,不引起電流集中,易實現大面積化,採用完美
晶體生長技術把柵電阻做得非常小;高阻抗層的引入使電極間的電容大大減小,從而實現了高頻、千瓦量級的大功率SIT器件。典型的器件有日本樂器公司的200W 60MHz音響
放大器用的SIT、東北金屬工業公司300W 、1KW、3KW的隱埋柵功率SIT,這些
功率器件表現出典型的常開特性,可用於超聲振盪器、工業用
高頻感應加熱等。1976 年西澤潤一又研製出平面柵結構的SIT。其後日本自動紡織機械製作所利用此技術製造了1000V、200A的常開型功率SIT,用於
升降機的DC/AC電機調速。通過減小柵與漏間、柵與線路間的電容,採用能減少柵電阻的嵌入柵結構,1979 年
三菱電機和東芝公司分別研製成了2GHz 10W;1GHz100W的微波大功率SIT,作為
電晶體首次創造出微波頻段、輸出超過100W記錄,證實了SIT作為電晶體優良的性能,並在開關電源、
超音波發生器、廣播
功率放大器、空間技術等套用方面得以大力開發。經潛心研究和開發,1983 年美國GTE公司採用矽平面柵和隱埋柵型結構,研製成功了200~900MHz頻帶,
輸出功率100W及1.2GHz 、輸出功率25W的SIT,用於
衛星通信領域。1986 年50MHz、500W
高頻功率SIT進入市場。1987 年日本東芝將3KW常開型功率SIT用於100KHz、300KW的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同時開展了200KHz、1MW設備的試製工作。日本的東北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將50~100W常開型SIT用於飛船。採用300W級的SIT研製出了KW
超音波發生器,其中包括振子轉換效率在75%以上;採用300W級SIT研製了100KHz、25V、60A開關電源,效率為70%。當時SIT的水平是:
截止頻率為30~50MHz,連續工作電流250A,最大
阻斷電壓2000V。八十年代中後期,
IGBT、
VDMOS、MCT等新型器件的開發取代了SIT的研究,研究者們把精力放在更具有完美特性的器件上。主要製造廠商有日本的
三菱電機、東芝公司、東北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法國的
CNET,美國的GT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