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質資料開發套用》是2013年6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世強、龐振山、丁克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地質資料開發套用
- 作者:顏世強、龐振山、丁克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頁數:219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378927
- 語種:簡體中文
《青藏高原地質資料開發套用》是2013年6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世強、龐振山、丁克永。
《青藏高原地質資料開發套用》是2013年6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世強、龐振山、丁克永。13內容簡介《青藏高原地質資料開發套用》通過建立青藏高原地質資料信息資料庫、地質文獻資料庫和地學剖面資料庫,研究了地質資...
《青藏高原地質資料開發利用與服務研究》是由全國地質資料館、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資料館、青海省國土資源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中心、中國地質圖書館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顏世強、龐振山、章浩、丁克永、單昌昊、茹湘蘭、於志剛、劉增鐵、許長坤、魏建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項目摘要 地質資料是地質...
《青藏高原地質資料開發利用與服務》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顏世強、龐振山、章浩、丁克永、單昌昊、茹湘蘭、於志剛、劉增鐵、許長坤、魏建新、肖芹、門雁冰、張梅芬、田新忠、姚曉潔、趙小平、王黔駒、高愛紅、王方國、萬勇泉、張紅英、韓媛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
青藏高原地質,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年代最新、並仍在隆升的一個高原。構造和演化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崑崙、巴顏喀拉、羌塘-昌都、岡底斯和喜馬拉雅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北面的祁連-柴達木,崑崙、巴顏...
《青藏高原礦產資源開發的地質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研究》是2016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自永、周愛國、補建偉、甘義群、王旭。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礦產資源開發的地質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研究》依託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國家專項“青藏高原礦產資源開發地質環境承載力評價(12120113038400)”“青藏高原資源開發的環境...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紀),今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亞歐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
2022年10月,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青海省地質調查“十四五”規劃》。內容解讀 《規劃》系統部署青海省“十四五”地質調查領域主要任務,為推進地質調查工作轉型發展,促進全省地質調查工作“綠色、安全、和諧、智慧、高效”發展,有力支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地質基礎。《規劃》明確,...
地質內涵法是筆者經過多年在青藏高原化探數據處理實踐工作中摸索和總結出的一種化探數據處理及異常評價的思路和方法。在我國西部特殊環境與特殊景觀條件下,通過對區域化探數據的二次處理,賦予區域化探數據以客觀的地質內涵,採用不同的地球化學圖件表達不同的地質意義,從而篩選出與成礦有關的異常。因此其定義:通過對...
它在近幾百萬年以來的強烈隆起,對高原本身和毗鄰地區乃至全球的環境變化都產生深刻的影響。青藏高原研究是中國地學、生物學、資源科學和環境科學有特色的優勢研究領域,對解決岩石圈地球動力學和全球環境變化有重要意義,在實踐上對於高原區域可持續發展也有廣闊的套用前景。考察簡史 自19世紀下半葉起,一些外國探險家和...
地球科學研究、區域環境評價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地質圖件。 2、出版了“崑崙山及鄰區地質”專著。系統總結了青藏高原北部區域地質調查新資料、新成果、新發現,分5個階段闡述了不同地質演化階段的地層、構造及岩漿演化特徵,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的地質演化歷史,建立了青藏高原北部區域地質構造格架。 3、...
青藏高原地質文獻專題資料庫是中國最大的青藏高原地質文獻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 收錄國內建國以來的587種重要學術類期刊,內容覆蓋青藏高原及鄰區的基礎地質(包含:地層、古生物、岩石、構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區域地質及調查)、資源(包含: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稀有金屬、貴金屬、放射性礦產、能源礦產等)...
《青藏高原東緣地質研究》是由成都理工大學擔任第一完成單位,李勇、周榮軍、劉樹根、李智武、董順利、鄧賓、閆亮、顏照坤、丁海容、邵崇建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國際合作研究成果集成了龍門山國際合作團隊近20年來在青藏高原東緣松潘-甘孜褶皺帶、龍門山造山帶與前陸盆地、活動構造等方面的研究...
地質調查基礎網路套用支撐系統建設 地質調查數據資源分級體系與容災技術研究 廣域網門戶系統建設試點 中國地質調查局網路系統建設工程(宜昌)國家地質調查業務網宜昌地質調查中心節點網路系統建設 南嶺錫多金屬成礦帶綜合分析系統套用與選區試點研究 青藏高原地質資料開發利用與服務(宜昌地質調查中心)地質調查數據資料社會化...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質記錄及機制》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提出一些新觀點和新認識,可供地質調查、科研、教學部門及科技工作者參考。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目標和任務 第二節主要研究內容 第三節取得的主要科學成果 第二章青藏高原區域地層要點 第一節地層類型及地層分區 第二節各地層分區的基本特徵 第三章...
《青藏高原鹽湖》系“六五”科技攻關項目。青藏高原湖泊包括乾鹽湖在內,由十大湖區組成,總面積240餘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鹽湖區。 該成果在理論和套用上均有新觀點和新發現,可歸納為:(1)提出“斷塊翹起、湖盆遷移”新模式,為闡述高原鹽湖時空演化提供了新認識。(2)提出生物成礦新觀點。(3)提出...
大陸碰撞研究的套用前景 通過大陸碰撞和高原隆升方面的系統研究,一方面可以在大陸動力學研究上獲得創新性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大陸動力學過程與成礦作用之間的內在聯繫,完善大陸成礦理論,揭示構造與環境之間的耦合關係。青藏高原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石油、天然氣、鉻鐵、銅、金、鋁、鋅、稀有金屬、鹽類礦產...
天氣和氣候變化直接威脅著糧食、水資源、生態和生命財產安全。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也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是全球高度最高的高原,對中國、亞洲乃至全球天氣氣候變化有著顯著的影響,高原大地形的動力和熱力作用尤其是大氣科學、地理、環境、地質和生態學等多個學科重點關注的熱點之一。由於青藏高原影響範圍...
1、立項背景 晚新生代尤其是古近紀-新近紀以來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環境演化,是國際地學界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重點,也是東亞大地構造演化、環境變遷與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研究的關鍵地區,具有非常重要的調查研究意義。 2、研究目標 在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新成果、新資料的基礎上,測制、建立青藏高原古近紀-新...
是2009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洪賓。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現代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演變研究》採用多種遙感影像處理方法,通過人機互式或計算機自動提取的解譯方法,對青藏高原的現代冰川雪線、河湖濕地、土地荒漠化和地質災害進行了現狀遙感調查和現代演變遙感監測。
青藏高原是國際地學界公認的建立大陸動力學理論體系的最佳野外實驗室,也是我國最有潛力的戰略性礦產資源的接替基地和東亞氣候環境的控制器。該校以青藏高原為相關學科的研究基地,在地質、資源、環境等領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為充分發揮該校多學科優勢,瞄準國際地學前沿,圍繞國家目標——資源開發、...
參考資料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 地質專報 五 構造地質 地質力學 第13號 亞東―格爾木岩石圈地學斷面綜合研究 青藏高原重力測量與岩石構造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3-02-12]圖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地質專報五構造...
《青藏高原濕地遙感調查及生態地質環境效應研究》可供遙感套用、生態環境、國土資源等專業科技人員和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和參考。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青藏高原概況 第一節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概況 一、總體地貌特徵 二、山脈、高原和盆地 三、冰川和凍土 四、河流 五、湖泊 六、動植物 七、氣候 入、交通 第二...
吉林大學青藏高原地質研究中心以地球科學學院在校師生為依託 以解決青藏高原地學領域重大原始創新問題為目標,以擴大我校在青藏高原研究領域的影響為宗旨,長期在素有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上開展科研工作。出了許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形成了明顯的團隊優勢,在高原研究領域占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使我校、我院在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東緣大陸動力學過程與地質回響》是由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地震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李勇、周榮軍、孫愛珍、黎兵、張毅、侯中建、王鳳林、高玄彧、王謀、李永昭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項目摘要 1.所屬學科技術領域 本項科學研究成果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研究成果的集成和升化,屬地球...
目標任務:按照《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暫行)》、《青藏高原艱險地區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暫行)》及其它有關規範、指南,參照造山帶填圖的新方法,套用遙感等新技術手段,以區域構造調查與研究為先導,合理劃分測區的構造單元,對測區不同地質單元、不同的構造-地層單位採用不同的填圖方法...
《青藏高原及鄰區前寒武紀地質》是2014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世平。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青藏高原基礎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和綜合研究地質大調查項目系列成果之一作者通過對年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萬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和科研成果的綜合集成,歷時年完成青藏高原前寒武紀地質綜合研究專題本書...
項目成果由尼瑪區幅和熱布喀幅分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和各自的附圖組成,附圖包括區域地質圖、礦產資源分布圖、旅遊資源分布圖、草地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分布圖、災害現狀分布圖、活動斷裂和第四系分布圖等6張。 項目工作是迄今為止研究區內第一份中比例尺以上的系統調查資料,取得了大量新發現和新認識,可供青藏高原地質...
1 立項背景: 中國地質調查局根據黨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部署了西部地質工作空白區的基礎地質調查與評價工作。西藏1∶20萬波密幅 墨脫縣幅區域化探即為首批6個全國招標項目之一。 項目工作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腹地,高差在3000—5000m,是世界上最深、最窄的“第一大峽谷”。整個峽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