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1∶20萬波密幅、墨脫縣幅區域化探

《西藏1∶20萬波密幅、墨脫縣幅區域化探》是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為主要研究單位,張振海、戴學富、王志坤、胡永華、王春松、趙波、張鐵林、寧福政、劉占華、王文成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1∶20萬波密幅、墨脫縣幅區域化探
  • 依託單位:河南省地質調查院
  • 完成人:張振海、戴學富、王志坤、胡永華、王春松、趙波、張鐵林、寧福政、劉占華、王文成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20030010
項目名稱
西藏1∶20萬波密幅、墨脫縣幅區域化探
主要完成單位
河南省地質調查院
主要完成人
張振海、戴學富、王志坤、胡永華、王春松、趙波、張鐵林、寧福政、劉占華、王文成
獲獎證書編號
KJ2003-2-7
獎種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1 立項背景: 中國地質調查局根據黨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部署了西部地質工作空白區的基礎地質調查與評價工作。西藏1∶20萬波密幅 墨脫縣幅區域化探即為首批6個全國招標項目之一。 項目工作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腹地,高差在3000—5000m,是世界上最深、最窄的“第一大峽谷”。整個峽谷區冰川、絕壁、崩塌、滑坡、土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織在一起,地勢極其險峻。大峽谷地區人煙稀少,當地居民與外界交往甚少,至今仍生活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狀態。 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由於地殼隆升作用明顯,河流下切強烈,地質作用複雜,地質現象豐富,尤其是其東西兩端的大拐彎地區地質作用表現最為強烈,地質現象暴露最為豐富,集各類地質作用和地質現象之大成,成為兩個“構造結”,是天賜的“地質博物館”。地質學家稱青藏高原是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一扇大門”,喜馬拉雅山脈是一把 “門鎖”,其東西兩端大拐彎地區的“構造結”是兩個“鎖孔”。西端克什米爾“構造結”己有很高的研究程度,由於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自然條件惡劣,進入困難,已開展工作均為間距大於20km的稀疏地質路線調查,加上植被、土壤覆蓋嚴重,研究程度很低,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因此,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既是世界地學研究的熱點,又是地質研究的難點。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是歐亞板塊、印度板塊碰撞閉合的區域,也是中國和印度有邊界爭議的地區,板塊結合帶的位置及特徵、區域資源情況亟待調查研究,本項目工作任務和目標是通過開展區域化探掃面,查明測區元素地球化學分布和濃集特徵,為資源環境評價和基礎地質研究提供依據。 2主要科學技術內容: 運用地球化學理論,以平均每4平方公里一個觀察取樣點的水系沉積物測量結合岩石測量方法對大峽谷地區的進行格線式地質調查,獲得該區目前控制程度最高的地質資料,以GIS和計算機技術研究Au、Ag等42種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徵和富集規律,用地球化學方法對大峽谷地區基礎地質問題、礦產資源潛力和生態環境進行研究、評價。 3主要研究成果: 1、通過對蛇綠混雜岩帶地球化學特徵的研究,提出了套用地球化學資料確定板塊結合帶範圍和邊界位置的方法和指標。 2、從對比喜馬拉雅山地區、岡底斯山地區基底與地殼不同層位物質成份的相當關係入手,研究了印度板塊、歐亞板塊隆升幅度的差異。進而探討了青藏高原隆升和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形成。 3、在總結典型地質體地球化學特徵的基礎上編制了地球化學地質圖,並初步總結了編制地球化學地質圖的方法,以地球化學調查資料為重覆蓋區的基礎地質研究做補充,也為通行特別困難,植被、殘坡積物覆蓋嚴重地區地質調查方法的拓展進行一次嘗試。 4、 利用地球化學調查成果,探討了大峽谷地區的地方性骨骼疾病、生育疾病的地質背景以及當地“生殖器崇拜”習俗產生的環境背景。 4與國內外同類研究成果對比: 同類研究:青藏高原研究是地學研究的前沿,喜馬拉雅山是青藏高原研究的核心,喜馬拉雅山東、西兩端的兩個“構造結”是研究青藏高原的關鍵,克什米爾“構造結”研究程度很高,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研究程度很低。因此,長期以來,國際“喜馬拉雅—喀喇崑崙—西藏地質論壇”(HKT)一直以歐美地質學家為霸主。 雅魯藏布-喜馬拉雅地區的地學研究以地質、地球物理方法為主,大峽谷地區地球化學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化學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板塊結合帶的方法(肖序常院士語),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的大峽谷地區科考成果驗收、鑑定會上,中科院院士們一致認為以地球化學為主的綜合地質研究反映了青藏高原研究的新動向,在印度-歐亞板塊碰撞、青藏高原隆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方面獲得精度更高、層次更深的地質成果,所取得的成果達到了當前青藏高原地球化學研究的國際先進水平。 本次用地球化學方法對雅魯藏布-喜馬拉雅地區高原隆升和地球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就是要在HKT上給歐美地質學家點顏色瞧瞧,為我國地學工作爭得應有的地位(謝學錦院士語)。 同類技術:表生條件下元素的遷移演化理論是當前地球化學的先進理論之一,區域化探是當前世界化探的先進技術,低密度水系沉積物測量是當前的先進方法。近20年來,我國的區域化探技術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高海拔、深切割(高程550—7700米)的世界第一大峽谷地區,以平均每4平方公里一個觀察取樣點的技術精度進行格線式調查、樣品測試42種元素開展區域地球化學測量,在國內外均屬首次,填補了大峽谷地區地球化學研究的空白。 利用區域化探方法取得了豐富的基礎地質研究、資源潛力和生態環境評價等多領域綜合成果,整體成果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5成果套用和取得效益情況 1、根據項目成果報告中提出的從地球化學角度研究區域重大地質問題的思路和方法,2003年中國地質調查局設立了“雅魯藏布江流域綜合地球化學調查研究”項目。 2、根據項目成果報告中提出的套用地球化學成果研究區域生態環境的思路和方法,西藏自治區設立了“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地方病地球化學調查研究”、“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項目。 3、根據在工作過程中對大峽谷地區的冰川、湖泊、瀑布、森林及民居、寺廟等自然、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調查的成果提出的開展大峽谷科考、旅遊的建議,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以大峽谷旅遊為主要內容的旅遊公司也正在籌備中。 經濟效益: 因本項目的成果推動,利用本項目研究方法而設立的項目已有3項,總工作經費不少於2400萬元。其中: 1、“雅魯藏布江流域綜合地球化學調查研究”項目經費350萬元; 2、 “大峽谷地區地方病地球化學調查研究”經費不少於100萬元; 3、 “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態地球化學調查”經費不少於2000萬元; 社會效益 1、項目工作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平頂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國家級、省級新聞媒體對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的地質大調查工作進行了多次報導,宣傳了地質工作和重要意義和地質工作者的艱苦創業精神,為社會理解、支持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地質調查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2、安全的調查、優秀的質量、突出的成果積累了西部艱苦地區工作經驗和資料,為西藏當地政府重視和支持西部地質項目大調查的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3、項目有關生態環境評價和建議引起了西藏自治區和林芝地區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已著手開展地方病調查和防治工作。 4、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根據項目成果建議在西藏設立的以大峽谷旅遊為主的旅遊公司將為該隊的體制改革、墨脫地區改變刀耕火種、伐林狩獵的生產方式,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起到推動作用。 6推動科技進步的意義 項目套用地球化學資料研究板塊結合帶、探討了青藏高原隆升和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形成,在總結典型地質體地球化學特徵的基礎上編制了地球化學地質圖,探討了大峽谷地區的地方性骨骼疾病、生育疾病的地質背景以及當地“生殖器崇拜”習俗產生的環境背景。調查成果有重大創新,對推動地質調查工作有重大作用。項目成果已受到廣泛重視和套用。 在地質工作的同時對大峽谷地區的自然、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進行了全面調查,提出了開展大峽谷科考、旅遊的建議方案,為宣傳大峽谷、宣傳地質事業積累了素材。在項目成果形成過程中已受到國土資源部、河南省的重視,國家級、省級新聞媒體對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的地質大調查工作進行了多次報導,宣傳了地質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地質工作者的艱苦創業精神,為社會理解、支持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地質調查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重大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